APP下载

新时代基层史馆员讲解技巧探析

2021-11-12樊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7期
关键词:史馆胸腹吐字

樊营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北京 100190)

1 史馆讲解工作的意义及效用

1.1 基层史馆讲解工作的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就要求史馆建设者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做好文献整理、资料收集,以及相关图片、视频素材的归纳,全面而细致地收拢各单位馆藏的历史文物。

史馆讲解工作的效用即为:让“死”的文物“活”的历史,讲述给观众,并对其产生影响力。那么如何令讲解达到上述效果?这是文章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1.2 培养史馆讲解员的才能的原则

基层要如何培养出优秀的讲解员? 笔者通过自身实践与研究,认为想要培养一名优秀的基层史馆讲解员,首先需要做到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全方位、多维度选拔人才。选拔讲解员,外在的形象气质与内在的心理素质、嗓音条件等均不可或缺。对于形象、身高、气质等条件应规定选拔标准;而嗓音的先天条件、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心理素质等方面,也应列入讲解员选拔的考察项目之中。

第二,按照岗位专业需求培养人才。讲解员的专业素质应从技术与内涵两方面提升。技术方面是指,熟练展厅、解说词,能够做到对所讲内容无比娴熟;内涵方面则是进一步要求讲解员用心、用情讲解,能够做到将观众带入历史情境之中——这涉及一个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实践总结与不断领悟的问题,即如何巧妙地驾驭解说词。如何在解说词的基础之上有发挥、有提炼、有升华。

2 基层史馆讲解员讲解技巧的重要性及其培养

何谓语言技巧? 有人会说,语言不就是说话吗?说话人人都会,人出生没多久就开始咿呀学语,怎么还需要技巧呢? 诚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语言只是一种沟通交流的方式。但在某些职业中,语言确实需要运用技巧,比如,在话剧表演中,演员需要掌握适用舞台言语的技巧;主持人、播音员需要掌握话筒前的言语技巧;在影视配音方面,配音演员要结合角色的性格特征,掌握声音的可塑性技巧等,而对史馆讲解专业而言,语言上的功力则反映在吐字是否发音标准;语调、语气、语速是否能够根据讲解内容处理得自如、得当,具有感染力及美感。

想要训练提升史馆讲解员的语言技巧,还需要从3 个最基本的方面入手,即气息、发声、吐字归音。

2.1 学习掌握科学的呼吸发声和吐字归音的方法

2.1.1 史馆讲解语言技巧上的独特性

由于场地不同、设备不同、观众人数不同,史馆讲解员往往既要掌握“话筒前”的解说——即佩戴扩音器在相对开阔的展厅为数量较多的观众讲解;又要掌握“小剧场”讲演——不佩戴扩音设备,在相对较小的展厅为少数观众讲解。这就令史馆解说的语言技巧既与小剧场话剧表演有相似之处,又与话筒前的播音主持相近相仿。

通过多次实践、总结,笔者试论三者之间的异同,并着重论述史馆讲解的语言技巧,见表1。

由表1 可见,史馆讲解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不同于舞台演出和话筒前艺术的方面,就是与观众的距离。话剧等剧目是在舞台上的演出,观众坐在台下,虽然目前已出现越来越多的演员走下舞台与观众互动的剧目,如孟京辉执导的话剧,但绝大多数话剧还是保持了观众与演员的距离感,保持舞台故事的讲述序列。而话筒前的播音则多数在录音棚里完成,播音员与观众彼此不相见,如《新闻联播》等,观众只能通过网络与电视看到播音员的影像。朗诵艺术和主持则依旧是在舞台上表演,朗诵所要求的激情与主持所要求的对晚会氛围的调动,虽然也是与观众的互动交流,但仍然要保持距离,保证双方为表现者与观看者的角色。

表1 不同场合解说异同对比

史馆讲解则不然,史馆讲解员没有单独的舞台,与观众处于平行的同一空间,扩音器也不等同于话筒,其作用只是为了让某些开阔的展厅里相隔较远的观众能够听清讲解而已。讲解员与观众的关系,在多数情况下为导引者与被导引者的关系,观众可以在使馆讲解的多个时刻提问、咨询,双方的互动较为随机、较为频繁。因此在讲解过程中(尤其是佩戴扩音器的讲解),讲解员不能一直让自己的声音处于“播音腔”的状态下——这看起来专业,但其实忽略了台词课程强调的“气、声、字、人、情、意”中的“情”字,没有情,就难以沟通,就会与观众产生心理上的疏离,使得观众无法被导引、被带入。一位优秀的讲解员,需要让自己的声音、语气、语调令观众感到亲切。而亲切并不意味着完全的口语化和故意加快、放缓语速,讲解员仍需掌握令人舒适的讲解节奏,保持吐字的清晰。

当解说员在小展厅、无扩音器的情况下讲解时,也必须做到用气息控制声音,让离得最远的观众听清楚,同时语调语气要符合讲解内容,而不是提高音量大声喊。由于讲解内容多,讲述时间长,任务次数多——有时甚至一天之内连续讲解3 场。讲解员如果未能控制气息发声,就会迅速疲劳,甚至损害嗓子,出现充血、水肿等现象。

因此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就变得尤其重要。首先我们要掌握的就是气息,气息是声音的原动力,学会用气,是每一位讲解员入门的必修课。

2.1.2 找到正确方法解决运用中问题

(1)要想掌握气息的运用,首先需要了解呼吸的3 种方式。

①胸式呼吸:“又可以称为浅呼吸。胸式呼吸主要靠提起上胸扩大胸腔的前后左右径来吸气。吸气抬肩是这种呼吸方式的标志。”如行走时,与人近距离交谈时,与人耳语时。这种呼吸比较浅,主要在呼吸进气时气息带动胸腔内部产生胸腔的扩张。

②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一种深呼吸方式。它主要靠降低膈肌扩大胸腔的上下径来吸气。如与胸式呼吸做比较,腹式呼吸具有吸气量较大和深沉的优点。”如大声喊人时,与人争吵时,平躺在床上休息时,弯腰抬椅子时等,都是在运用腹式呼吸的方法。

③胸腹式联合呼吸:“这是胸腹两种呼吸方式的结合,在实践中显示出了前两种呼吸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胸腹式联合呼吸在吸气时全面(前后、左右、上下)扩大了胸腔的容积,吸气量最大;其次,从特征来看,胸腹式联合呼吸建立了胸、膈、腹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呼吸的稳健感,有利于控制;最后,是采用胸腹联合呼吸后,易于产生坚实、响亮的音色,这种音色是多种音色变化的基础。所以,胸腹联合呼吸是较为理想的用作艺术语言发声动力的基本呼吸方式。”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更多地运用于播音主持专业、话剧演员台词基本功的培养以及戏曲演员的培养方面。想要熟练掌握胸腹式联合呼吸法,需长期不懈地练习。这种呼吸方法也是军队史馆讲解员应该熟练掌握的气息基本功。

(2)吐字归音的练习技巧。

何谓吐字归音? 吐字归音是指中国传统戏曲声乐艺术的一种发音方法。它根据汉语语音特点,将一个音节的发音过程分为“出字”“立字”“归音”3 个阶段。通过对每一阶段的精心控制,使吐字达到清晰有力、珠圆玉润的境界。吐字归音作为一种发音方法,已从戏曲艺术逐步渗透到歌唱、话剧等艺术语言,以及播音的实践中。要求有:“出字要叼住弹出,立字要拉开立起,归音要到位弱收。”简而言之,就是字头、字腹、字尾要清晰,唇、齿、舌、牙、喉要有力,归韵要到位。古人云:台上一语,重似千钧。讲的就是吐字归音所要达到的标准。

练习吐字归音首先要做到吐字清晰——史馆讲解员在日常工作中需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若一个字发音不准,就会导致词意不明乃至句意不明,误导观众。而由于多数史馆讲解员身在基层,缺少系统学习台词基本功的时间和机会,故笔者在此介绍一个相对简便的练习方式:找到每年全国统一考试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相关复习资料,练习单音节字、多音节词组和短文的诵读,找到自己易错的字音重点练习,首先做到发音标准,解决一些诸如“b、p 不分”“前后鼻音不分”之类的问题。然后再同时进行绕口令和读报纸的练习,找到网络资源中常见的口齿训练的绕口令,重点练习易读错、读不准的字音;并坚持每天朗读报纸文章,有条件的战友可以边读边录音,然后根据录音找到自己吐字不清晰的字或词,重点练习。

2.2 通过朗诵艺术训练提高情感表达能力

2.2.1 将朗诵的语言技巧运用到史馆讲解之中

(1)巧妙运用重音。

拿到任何一篇朗诵作品,我们都会找出每句话的重音。何谓重音? 重音就是在一个句子中,需要着重强调的词。重音可以帮助我们表达句子想要表达的情感。解说词中的重音,可以帮助观众了解讲解人员想要着重介绍的内容、着重强调的数字或名称,以及需要特意突出的概念或人物。在介绍一些历史上发生的真实事件时,重音又能够起到强化情感表达的作用。

(2)适当的停顿与气息的流畅。

经常有一些解说员在遇到整段的篇幅较长的解说词时,会无意中犯一个错误——语速逐渐加快。越来越快的语速会让讲解员自己来不及顾及气息的流畅,而“一口气从头说到尾”的讲述方式更会给观众一种紧迫感和心理压力。这个错误可以通过朗诵练习中的停顿来避免和纠正。

(3)重音及停顿共同为语调服务。

朗诵与和尚念经、小学生背课文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语调。前文所讲述的重音与停顿,就是为语调的起伏变换服务的。我们通常用“抑扬顿挫”这个词语来形容朗诵,描述的就是朗诵时的语调。

由此可见,语调的变化一定要有其依据——即正确解读文本内容。在逻辑上、情感上、句式结构和段落结构上,都能找到语调变化的标志,而前文所讲到的重音与停顿,也是构成语调变化不可或缺的元素。在讲解员背诵解说词时,就可以根据对文本的认知,判断哪里该停顿,哪里该强调,哪里语调应该提高,哪里的语调应该降低……只有依照文本得出的语调变换,才是平实而真切的,才不会让人感到刻意为之的造作与累赘。

2.2.2 朗诵的日常练习方法

(1)听名家诵读,分析作品处理方式。

理论来源于实践,更要回归实践。想要提高朗诵水平,首先需要多多练习。练习并非读得越多越好,假如我们的朗诵有许多问题而不自知,还沉浸在自己的诵读过程中自我陶醉,那就会限制我们的提高。

多听名家朗诵,多分析他们对作品的处理,多感受他们在作品中倾注的情感,也是练习的方式之一。

(2)理解作品内容,找到诵读的依据。

然而,听名家朗诵,不代表要刻意模仿名家的语气语调。前文强调了,诵读的依据在于对作品内容的解读。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朗诵作品,在朗诵作品的同时更加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才是逐步提高朗诵水平的关键。

3 结语

该文以笔者实践经验为基础,通过读研期间的学习、分析,系统掌握了基层讲解员培训的各项方法。

该文从第一部分 “讲解工作的意义及效用”开始,确立了讲解员培训的目标,即培养一批具备专业水平的使馆讲解员,做到能够通过对“死”的文物的介绍,将“活”的历史再现于观众面前,并对其产生影响力。

该文的第二部分为“基层史馆讲解员语言技巧及其重要性”。这一部分明确阐述了培养优秀讲解员要首先从语言基本功入手,强调了语言基本功技巧的重要性。并运用对比手法,分析史馆讲解员的语言技巧培训,与话剧演员、播音、主持、朗诵人员在台词训练方式上的异同。

猜你喜欢

史馆胸腹吐字
要不得 千篇一律的村史馆
联合检测胸腹水sHLA-G、MMP-3、LDH对良恶性胸腹水的诊断价值
关于成立少先队队史馆的调查与思考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凝聚七十载风云 镌刻永不磨灭的追求——浙江日报报史馆侧记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用心吐字,为爱发声
“孩子吐字不清如何处理才好”
胸腹水常规中细胞学检查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