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日语口语和歌曲中的音节发音比较研究
——以「す」「つ」的元音无声化现象为例

2021-11-12高宇青李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7期
关键词:辅音声调元音

高宇青,李香

(扬州大学日语系,江苏扬州 225009)

日语(标准语)有部分假名音节存在着元音无声化(元音的弱化)的现象。翟东娜(2006)对此总结指出:最易发生元音无声化的是高元音/i/和/u/,一般在两种情况下发生:(1)位于两个清辅音之间并且不处于声调核的音拍中,如「きた(kita)」(该文中出现的日语,除例文以外,均用日语引号「」表示)中的/i/;(2)“清辅音+/i/或/u/”音拍(非声调核)位于句尾,或处在停顿之前,如句尾「~です(desu)」中的/u/。处在声调核位置上的音,即使符合元音无声化的语音环境,一般也不会发生无声化现象。

但是,在同样以标准语演唱的日语歌曲中,这些本该发生元音无声化的音节却时常不出现无声化的现象。关于这种歌曲中的发音异常情况,目前尚未发现较为详细的研究,笔者认为有进行考察的必要。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目前还没有专门对现代日语口语和歌曲中的音节发音比较的研究。其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大类领域。

1.1 语言学

“日语口语语料库”(Corpus of Spontaneous Japanese)机构解说文的第六部分第三节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无声化的连锁与说话速度的加快是导致元音无声化发生概率下降的原因;宫岛达夫(1961)论述了元音无声化是何时出现的; 藤本雅子(2003、2004)分别比较了东京方言(标准音)与近畿方言和大阪方言的元音无声化的发生情况;吉田夏也(2002)通过对日语说话者的音声分析,指出先行辅音与后续辅音的组合对元音无声化有很大影响,并论述了元音无声化与声调核位置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1.2 声乐学

郭娉婷(2018)指出:语言发音是以嗓音,即自然音为基础,而歌唱时的发音是以“真音” (由嗓音发展而来的非自然的状态) 为基础的,语言发音的气息是人本能的、下意识的,而歌唱时的呼吸是用意识去管制的。崔佳玲(2017)认为“我们需依照汉字的发音规律, 再结合歌唱发声的科学原理, 在歌唱中将这些韵母采用‘横韵母竖唱’‘竖韵母横唱’‘宽韵母窄唱’‘窄韵母宽唱’‘前韵母后唱’‘后韵母前唱’等办法进行艺术处理”。以上研究对考察日语歌曲的发音有一定参考意义。另外,尚艳霞(2017)指出歌手在音乐演唱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的个性化特征,尤其是流行音乐歌手,提示我们在探讨口语与歌曲中的发音差异时需要考虑演唱者的个性化因素。

2 研究方案

2.1 研究对象

该研究主要聚焦于日语歌曲中假名的发音和口语中发音的异同。考虑到日语本身的不断变化,故这里的“口语”指现代日语(标准语);这里的“日语歌曲”的年代仅限于现代(二战后)。考察对象为「す(su)」「つ(tsu)」这两个容易发生无声化现象的假名音节。现代日语歌曲大体上可以分为3 类:演歌、JPOP(Japanese Pop)与日系民谣。

2.2 借助语音学软件Praat 进行分析

该文所使用的语音分析软件Praat,是由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Paul Boersma 教授和David Weenink 博士共同开发,自1993年问世以来,在实验语音学、外语教学、声乐学等学科不断得到应用。在国内,如潘伟(2014)、李珍(2014)、邹琳琳(2017)、方鹏等(2018)等将其应用于英语教学与习得,刘犀灵(2019)等将其用于分析中国日语学习者的语音问题,陈彧(2012)等将其应用于声乐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另外,日本也有小屋多惠子(2013)、西川贤哉(2018)、金珠(2019)等将Praat 软件应用于日语语音的分析与教学。前人研究表明,运用Praat 软件对语音差异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以更为精准的把握语音信息。在不同分类的歌曲中选取相同数量的、风格特点较为典型的歌曲(每一风格样本容量定为20)。同时,选取含有假名音节「す」「つ」的日语口语音频作为参照物。借助语音学软件Praat,可以将语音信号数字化,得出由单个音节的频率图、共振峰、声门脉冲、音高、声音强度与声谱图等组成的数据图。通过这些数据图,就可以较为精确地分析单个假名音节的发音特点(在这里只需要判断「す」「つ」是否发生了元音无声化现象)。下面对数据图的分析过程作简要的说明。

图1 是假名音节「を」的数据图。在图片的上半部分,等长的蓝色竖线表示声门脉冲(Pules),黑色的密集波浪线表示频率(Frequency),在图片的下半部分,蓝线表示音高(Pitch),黄线表示声音强度(Intensity),红点表示共振峰(Formant),下半部分的背景为声谱图1。

图1 假名音节「を」的数据图

在日语语流中,有时受前后语音环境的影响,一些元音只保留声带的原有形状而声带不震动; 有时甚至元音完全脱落,只剩下辅音。这种现象称作元音的无声化。当声带不发生震动、或者元音完全脱落时,数据图上就不会出现表示声门脉冲的等长蓝色竖线和表示音高的蓝线。

如图2 所示为日常口语「ありますか」中「す」的数据图。口语中此时「す」应当发生无声化。可以发现数据图中没有声门脉冲与音高。

图2日常口语「ありますか」中「す」的数据图

如图3 所示为日常口语「優れた(すぐれた)」中「す」的数据图。口语中此时「す」一般不会发生无声化。可以发现数据图的后半部分存在声门脉冲和音高的图样。

图3日常口语「優れた(すぐれた)」中「す」的数据图

如图4 所示为日常口语「つけて」中「つ」的数据图。口语中此时「つ」应当发生无声化。可以发现数据图中没有声门脉冲和音高。

图4日常口语「つけて」中「つ」的数据图

如图5 所示为日常口语「美術(びじゅつ)」中「つ」的数据图。口语中此时「つ」一般不会发生无声化。可以发现数据图的后半部分存在声门脉冲和音高的图样。

图5日常口语「美術(びじゅつ)」中「つ」的数据图

通过对数据图的分析,可以判断歌曲中的「す」与「つ」是否发生了元音无声化。

2.3 分析得出结果,并推断产生的原因

对单个假名的发音进行分析后,按照歌曲风格的分类进行汇总,分别统计假名「す」「つ」出现的次数、在口语中应当发生元音无声化的次数、不发生元音无声化的次数,以及在口语中不应发生元音无声化但在歌曲中发生了的次数。总结其一般规律,与日常口语中元音无声化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并尝试从语言学和音乐学两方面解释这些差异发生的原因。

3 统计结果与结论

3.1 统计结果

通过对数据图的分析,得出结果统计见表1 和表2。

见表1,在J-POP、日系民谣和演歌中,「す」分别出现了57 次、44 次和50 次; 其中按照日语口语中标准发音的规律应该发生元音无声化的次数为30 次、20 次和19 次;实际发生元音无声化的次数为9 次、4 次和2 次,不发生的为48 次、40 次和48 次;在口语中不应发生、但在歌曲中却发生元音无声化的出现次数为1 次、0 次和0次。

表1 「す」在歌曲中元音无声化的发生情况

见表2,在J-POP、日系民谣和演歌中,「つ」分别出现了84 次、65 次和55 次; 其中按照日语言语中标准发音的规律应该发生元音无声化的次数为37 次、44 次和23 次;实际发生元音无声化的次数为6 次、5 次和1 次,不发生的为78 次、60 次和54 次;在口语中不应发生、但在歌曲中却发生元音无声化的出现次数均为0 次。

表2 「つ」在歌曲中元音无声化的发生情况

根据以上数据统计,在口语中按照元音无声化的规律、应当发生元音无声化的「す」「つ」,在歌曲中发生无声化的概率较低,其中概率最高的是J-POP中的「す」为26.7%;最低为演歌中的「つ」为4.3%。此外,还可以看出,不应发生元音无声化的 「す」「つ」,在歌曲中也几乎不会发生无声化。

同时,对于日常口语的标准音(东京音)中元音无声化发生的情况,藤本雅子(2003、2004)进行了一定的考察,如图6 所示为其所总结的东京方言者在普通发音速度和发音平板型的情况下、不同辅音环境中元音无声化发生的概率。其中C1 表示(元音)后续辅音,C2 表示先行辅音,网状背景表示的是典型的元音无声化环境,由此可知东京方言者在典型元音无声化环境下的发音基本都会发生无声化。

图6 不同辅音环境中元音无声化发生的概率(东京方言者、普通发音速度、平板型发音)

根据以上语音试验的对比可以看出,「す」「つ」在歌曲中发生元音无声化的概率确实远远少于口语中发生的概率。

需要另外说明的是,有个别情况下假名音节的辅音或元音发生改变。

例1:つながる空 見上げるたび(『ただいま、おかえり』羊毛とおはな)

例2:廻し合羽も 三年がらす(『箱根八里の半次郎』氷川きよし)

例3:つぼを外せば(同上)

在例1 中,「つながる」中的「つ」发生了浊音化现象(即发音变为「づ」);在例2 中,「がらす」中的「す」的发音变为了「せ」;在例3 中,「つぼ」中的「つ」的发音变为了「す」。这几种现象的发生极为个别(在进行假名出现次数统计时,仍按照原发音进行统计,并归为不发生元音无声化的情况)。

3.2 现代日语口语和歌曲中的音节发音异同产生的可能原因

3.2.1 发音速度对元音无声化发生的概率有较大影响

“日语口语语料库”(Corpus of Spontaneous Japanese)机构解说文的第六部分第三节通过数据分析,证实了日语发音的速度对元音无声化发生的概率有较大影响。如图7 所示,日语中的狭元音(/i/和/u/)随着说话速度的增加,发生无声化的概率也明显升高。因而歌唱时的发音速度对元音无声化的发生也可能有较大影响。

图7 发音速度对元音无声化发生概率的影响

下面举例进行说明。

例4:好(す)きだよと言えずに初恋(はつこい)は(『初恋』村下孝蔵)

例5:…サラダを作(つく)るから(『おうち喫茶』Canappeco)

例6:とても忘(わす)れられない(『Lemon』米津玄師)

在例4 中,「好(す)き」中的「す」与「初恋(はつこい)」中的「つ」都没有发生元音无声化现象,而按照日语口语标准发音的规律,这两个假名音节的元音都应该无声化;例5 中,「つ」遵循了元音无声化的规律,发生了元音无声化;在例6 中,「忘(わす)れられない」中的「す」在口语中本不会发生元音无声化现象,这里却发生了。

通过Praat 对假名的发音长短进行测量,可以发现如果假名的发音时长较长,那么即便按照日语言语中标准发音的规律应该无声化的,也不会出现元音无声化现象。而发生元音无声化的假名发音时长都在0.2s 以内。所以这两处发生元音无声化的可能原因,是由于这里「す」和「つ」的发音速度相对较快。

3.2.2 歌曲的旋律变化代替了原本言语中发音的声调变化,声调核不再存在

声调核指单词或词组中音高由高到低的转折点。吉田夏也(2002)研究认为日语发音的声调(或声调核的位置) 对元音无声化的发生有影响。翟东娜(2006)的总结也指出,有些元音虽然满足无声化的条件,但如果该元音处在声调核的位置上,就一般不会发生无声化。在歌曲中,原本口语中的声调变化被旋律变化所代替,也就是说,旋律使得声调核变得不存在了。因此,这有可能是导致部分假名音节在歌曲中不再发生元音无声化或发生无声化的原因之一。

3.2.3 语言发音与歌唱时的发音特点存在差异

郭娉婷(2018)指出,语言发音是以嗓音即自然音为基础的, 而歌唱发音是以“真音” (由嗓音发展而来的非自然的状态) 为基础。真音是嗓音 (自然音) 的充实和发展。语言发音的状态属于自然的下意识的活动状态, 而歌唱发音的状态活动是属于非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状态。真音在气息的支持下初步形成由鼻咽音和胸音组成的最简单的合音形式,因此, 它的音响效果无论在音质、力度、音色、音量等方面都已不同于嗓音。

与此同时,语言发音的气息是人本能的、下意识的;而歌唱时的呼吸是用意识去管制的。在正常说话时,呼吸这个动作无须人们用意识去管制,而是可以单独靠神经反射作用、日夜不断地自动进行,因此音量小,气息间隔时间短;歌唱用的呼吸是一种有意识的强力呼吸。歌唱发音的呼吸需要根据歌唱发声和艺术表现的要求进行,一口气需要完成的乐句的平均长度远远超过说话中一句话的长度。因此,元音无声化这种自然语流中出现的现象,在以“真音”为基础的歌曲中出现较口语为少,也是可以想象的。

3.2.4 歌手的个性化处理

尚艳霞(2017)认为个性化演唱风格的形成受到声音因素和专业修养两个方面的影响,其中声音因素主要指不同的歌手必然拥有完全不同的声音结构和喉咙状态,并且针对同一个音节不同的人发出的音量、音色和音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世界上很难找到声音特色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所以在音乐演唱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的个性化特征。由此可以推测,在个别情况下假名的辅音或元音发生改变,可能也和歌手的个性化处理有关。

4 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研究的可能方向

4.1 存在的问题

该次研究的歌曲样本总量为60,虽然一首歌曲中可以出现多处「す」「つ」,但样本总量还是相对较小;另外,对于该次研究中出现口语和歌曲中的音节发音的差异,还无法对全部现象进行解释,有一些差异产生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的考察。

4.2 今后研究的可能方向

(1)增加歌曲的样本容量。

(2)进一步探究现代日语口语和歌曲中音节发音的差异产生的具体原因。

(3)研究这些变化与不同风格歌曲的特点的关系。从前文的研究成果与结论中可以看出,「す」「つ」在演歌、日系民谣与J-POP 中发音发生变化的比例是不同的,那么这些变化与歌曲的风格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辅音声调元音
失去爆破和不完全爆破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声调歌
拼音宝宝扛声调
BR Sounds
英语的辅音连缀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坐着轿车学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第二讲 元音和辅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