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途径的拓展
2021-11-12宋存杰谢梦霞
宋存杰 谢梦霞
1963年,北京广播学院在新闻系正式设立中文播音专业,1998年正式更名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创始人张颂说过,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属于边缘性与创作复杂性的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从原来仅有几所院校开设到现在全国有400多家院校开设,其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传统教学途径
传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途径是在传统媒体环境下,通过专业的教学和训练达到播音与主持的要求和水准的。
(一)先听再练,循序渐进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很多都经过了培训,一般是应试技巧,到了大学才正式开始学习更加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传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途径主要分为“听”和“练”两种。
“听”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指听该专业教师所讲授的专业理论知识,让学生找到正确发声和情感表达的方法;第二是指学生应主动听一些专业权威的播报和名家诵读等作品,以此来寻找自己的语感和情感;第三则是“自纠”,也就是常说的训练耳朵,通过大量的“听”来审视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加以改正。
关于“练”,主要是指练声和课上、课后作业的训练。其中,“练声”是每个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必须进行的训练。练声有助于奠定扎实的基本功,能更好地使个人的发音达到字正腔圆的标准,从而胜任各种类型节目的播报和主持。课上通过老师指出不足,跟着老师用正确的方式改正训练。课后作业的训练,就是学生改正的过程。通过老师的反馈,针对自己的不足,以不断完成的量变达到质变的突破。“先听后练”,这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传统教学基本的教学途径之一。
(二)以赛代练,综合提升
除了传统课堂上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之外,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也能够通过专业性的比赛来提高自己。每年播音主持类的比赛很多,例如,“齐越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比赛”“央广全国大学生主持人比赛”,各地电视台、电台为了选拔人才而举办的主持人大赛、配音大赛,以及各高校自己组织的各类主持人大赛等等。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这些比赛来夯实专业基础。实战是提升专业能力最快的方法,在实战中积累经验、找出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学生的专业水平就会得到迅速提升。把比赛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也是传统的教学途径之一。
通过比赛,学生的专业性可以得到显著提高,而在这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则可以通过课堂进行集中诊治,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临场应变能力及控场能力。由此可见,在教学上“以赛带练”,有助于达到学生专业素质的综合提升。
(三)话筒荧屏,自如播报
学生经过以上系统专业的教学训练之后,面对话筒和摄像机的时候就能够灵活自如地播报,胜任各类型节目的主持任务。这也就达到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培养要求和目标。该专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媒体从业人员,而以往的传媒渠道较为单一,传媒形式也缺乏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在传统专业的课程教学中,主要倾向于对学生媒体技术方面的培养。新媒体环境对于主持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播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和受众的需要。由此可见,拓宽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途径,已成为其更好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必由之路。
二、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途径
随着播音员、主持人数量的增多,播音主持行业的就业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大。随着新媒体逐渐发展壮大,传统媒体开始探索媒体融合之路。为适应新媒体传播,电视节目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主持人成为时代所需。这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和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学生除了继续传统的学习方式之外,也要懂得借助新媒体手段来查找资料、帮助学习。微博、微信及各种App给传统的播音主持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老师不再只是照本宣科,开始借助互联网工具来授课,教学途径更加多元,学生学习的途径更加宽泛,学生的视野和选择方向也得到了拓宽。新媒体环境下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新路径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线上线下相结合,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新媒体环境下,关于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公众号和App可以让教学更加丰富有趣,“网课”“慕课”等成为很多老师的教学新手段。老师们会精心地把教学要点呈现在视频中,更直观、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线上讲解课堂要点和精华,线下帮助学生答疑解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王明军老师和阎亮老师开办的声音工作室,分线上和线下授课,而且还有较为细致的教学板块。这些新兴的教学手段都可以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现在,老师还可以通过微信发起“知识圈”小程序来收作业,并且能够实时在线点评。
(二)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关教学工具
随着时代的发展,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也越来越细化。有很多院校开设了该专业的配音方向、体育方向、娱乐主持人方向等细分课程,但是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师资并不能满足每种类型课程的教学需求。而新媒体技术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很多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和App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对于喜欢配音但学校没有开设配音课程的学生来说,“配音秀”这款软件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工具。这款软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让学生们的兴趣得到最大化展现,在趣味配音中增强了台词功底和语言的运用能力。新媒体时代,学习工具更加多元,手段更加多样,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软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点,有选择性地选用,辅助学习。
(三)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将相关应用匹配到教学中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在课堂中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是重中之重。当下大量有关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公众号和App应运而生,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知识的机会,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应充分将新媒体技术和传统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比如在大一的课堂设置中,主要是普通话语音的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入“普通话测试”App。在大二的课堂上,主要是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老师可以加入“为你读诗”等有关朗诵的App,在课堂上挑选一些经典的朗诵片段,课下在软件上给学生安排作业。“为你读诗”软件里有很多不同类型、题材的文章,学生可以进行多种尝试。其中,有很多学生在上传自己的作品后收获了粉丝,也结识了喜欢朗诵的朋友。大三的课堂内容主要是广播电视节目主持,这时,荔枝FM、喜马拉雅FM等软件就可以运用到课堂中来。这给学生提供了既可以学习专业知识,又可以自己做节目的平台。在线上通过做节目来检验自己的专业,在实践中再去总结,对学习也是一大助力。这些新媒体软件的使用不仅让课堂更加生动,而且可以达到“课上课下”双向互动的效果。
新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途径越来越丰富,各类应用能有效辅助教师的教学工作。同时,也让学生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借助新媒体手段进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如此一来,突破了传统学习方式的单调,使课堂空间得以延伸,实现了立体式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与新媒体的融合探讨
在就业平台泛媒体化的今天,播音员、主持人的播音创作方式、角色功能定位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应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主动参与并开启信息整合传输的新渠道。如今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由原来的“我读老师听”转变为“我读大家听”,各类比赛由先前千里迢迢的“跨省比武”转变为现在足不出户的“线上评选”,学生的学习材料变得多元、专业。这些都显示出新媒体带来的便利。但是,新媒体环境下的专业教学,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该完全丢掉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与新兴的教学途径有机结合,才能有助于学生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习。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改变传统观念,首先要学会接受新媒体时代产生的各类应用,要以平等的眼光对待并尊重自己的竞争者。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不应该是盲目的,应保留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同时积极借鉴新媒体工具,将多种应用引入教学中,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拓宽他们的视野,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夯实播音与主持专业技能,提高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