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场类观察真人秀的节目形态和内容建构研究
——以《新职员诞生记:Good People》为例

2021-11-12罗培萍

视听 2021年11期
关键词:素人真人秀职场

罗培萍

职场生活一直是影视综艺的重点表现对象,《新职员诞生记:Good People》(下文简称“《Good People》”)聚焦律师这一职业,展现律师事务所背后的故事与常态,旨在用素人实习生初入职场的真实生活作为范本,反映发生在你我身边的职场问题,完成真人秀与职场文化的巧妙结合。

一、节目形态:全知观察视角

(一)纪实性拍摄,故事化呈现

《Good People》通过纪录片式的拍摄方式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超真实的现代化职业场景,以首尔某律师事务所作为节目的叙事背景,用纪实性影像拍摄还原法律行业真实的生态和日常。纪实性意味着节目在最大化地弱化台本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减少制作团队对素人嘉宾的干预①。在纪实的基础上,节目又着重突出故事化呈现,在以时间为主的线性叙事结构下,以每一期的课题考核对叙事进行阶段性推进,同时将实习生们面试、与家人交流等幕后片段以插叙的形式穿插其中,使情节得以互相关联,环环相扣。同时填充了大量的叙事元素来丰富情节,通过放大细节、展现“不完美”等叙事途径来增强故事性。如第一次考核围绕比特币的纠纷展开,实习生需在限定的四小时内完成资料搜索并产出一份报告。有人提前了两个小时提交,而李时勋则比所有人晚了整整一小时。节目组使用特写镜头从不同角度捕捉了李时勋的动作和表情,对其不安的手指,咬紧牙关的面部,通红的耳朵等细节进行放大,在视听语言的配合下表现出他焦虑急迫又略微难堪的心情,让观众跟着紧张的同时又心生恻隐,造成了极强的戏剧冲突。他终于提交了报告书走出办公室给妻子发短信“现在我有点想哭,就是一切都好累啊,亲爱的也饿了吧”,妻子回复道:“我饿了没关系,欧巴那么累我很伤心”。此时,演播室的嘉宾也感同身受地说出“我好像也要跟着流泪了”的话语。这些琐碎的细节和片段让叙事从职场延伸到生活,拓宽了节目的叙事范围,提升了综艺的叙事质感。在这种叙事模式下,观众对于职场生态不再停留在表层的了解,不仅满足了观众强烈的窥探欲和猎奇心,也让观众更加沉浸于与现实职场无异的行为观察和状态解读中。

(二)“星素结合”,建构多元人物形象

现在的综艺节目中“星素”结合的方式并不少见,但多以素人和明星同台竞技或聚焦明星及其周围关系圈为主,如《奔跑吧》工人特辑、《我和我的经纪人》《我家那小子》等等。但《Good People》中的节目选手却是纯素人,明星则成了观察室的看客,通过明星观察团在第二现场观看素人的VCR,并对真人秀部分的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实现了两者身份的倒置。观察类综艺节目是真实的内容记录者,所以其核心在于“人”。“人设”在节目里就显得至关重要,无论是演播室的明星还是素人嘉宾都各具特色、形象鲜明,这也确保了节目看点的丰富性,构成了叙事的重要一环。八位实习生,八种特色,极具个人魅力:来自延世大学的宋智元条理清晰,开朗外向;外表帅气,寡言少语的金贤友十分善良,充满关怀;简历上大胆使用歪头照的林贤书外表急躁叛逆,实际上专业能力过硬,有着丰富的职场经历;首尔大学的李时勋家庭困难,在同时有四五个兼职的情况下依然维持专业第一;外型绅士的李刚浩曾是主持人兼记者,拥有强大的人脉资源……从实习生的经历背景可以看出节目组对于素人嘉宾选择的多元性,也以此弥合了观众对于部分特定群体的想象。另一方面,演播室明星嘉宾的构成也经过了专业筛选:国民主持人姜虎东和笑点担当李秀根坐镇主MC,同时邀请了部长法官出身的推理小说家都振奇、门萨出身脑性女演员李时媛以及牛津毕业、有常春藤联盟法学院合格经历的歌手全范善等。每个人各司其职,在提供专业知识和个人观点的同时提供节目立意。这样多元化的嘉宾构成不仅弥补了素人嘉宾的流量缺失问题,也更好地实现了综艺性和专业性的结合。

(三)双时空叙事交织,双层悬念设置

结构是将情节按照一定逻辑排列的外在形式,是“对人物生活故事中一系列事件的选择,这种选择将事件组合成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序列,以激发特定具体的情感”②。为了叙事结构的多样化,节目采取了“真人秀+演播室”相结合的模式,打破了传统节目形式的时间和空间,实现了真人秀与谈话节目的形态嫁接。两个现场的影像通过节目组的二度剪辑形成了叙事的双时空交织、双时空下的叙事相辅相成,构成了新型的观看关系,展现出深度的互动。对应双时空叙事的特征,节目以素人嘉宾的课题考核作为叙事线索,设置了双层悬念:一是素人嘉宾的课题考核结果及其变动,二是演播室嘉宾对于课题考核的推理是否正确。10次课题设置10次考核,每次课题的考核将会由律所导师进行打分选出前2名,第二现场的演播室嘉宾便根据实习生的表现及导师们的评价进行推理,推理成功7次以上,他们将有权增加一个正式留任的机会。所以,明星嘉宾团的推理是否正确,成了节目最大的悬念点,不仅增加了演播室嘉宾的参与感和责任感,也激发了观众强烈的好奇心,形成第二层对电视机前观众的悬念。由此可见,每集以考核结果的推理为落脚点,在开端部分提出悬念,发展部分推进悬念,高潮部分激化悬念,结局部分揭开悬念。第二现场在这个悬念揭晓的过程中发挥了充分的作用,不仅让第一现场的真人秀部分和第三时空的观众形成了更有效的联结,也避免了观察类真人秀节目时空的割裂,达到了“ 1+1>2”的效果③。

二、内容建构:激发深层思维共鸣

(一)聚焦职场生态,找准社会痛点

韩剧在国内的海外剧收视市场上一直占有一席之地,韩剧里纯真的爱情、玛丽苏的情节、唯美的场景展现了韩国社会光鲜亮丽的一面,受到了大量年轻女性的追捧。可实际上,韩国大部分中下层年轻人的生活压力非常大,职场成为年轻人焦虑的主要来源。《Good People》作为一档反映真实职场生活、纾解职场焦虑的节目,迎合了受众需求,正是当下职场青年所需要且密切关注的大众文化产品。节目内容着眼现实题材,聚焦社会普遍性话题,通过律师行业透视普通大众的职场现状,精准击中了受众的焦虑点和情感痛点。围绕实习三要素“竞争、反馈、失误”,展现残酷的职场竞争,每一期都会根据实习生的表现提炼出“细节决定成败”“高质量工作成果胜于一切”“努力是通往成功的基石”等适用于职场的优质观点,在社会洞察上具有较高的时效性。也正是因为真实职场情景的设置,现实题材的独特性才能消除屏幕带来的隔离感,唤起观众文化消费诉求的情感共振,获得口碑和收视的双赢。

(二)自我反观,素人形象建立情感认同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接受主体在选择作品的时候,往往存在着艺术文本所反映的生活内容与自己的生活阅历、生活体验相一致的心理定势④。职场生活占据着人生长度的很大比例,节目中所展现的职场生活更符合了绝大部分观众的生活体验。此类作品更容易激发接受主体内心深处的认同和共鸣,从而对其进行不自觉的“再创造”,实现艺术作品的社会效益。这里的“再创造”具体到节目反馈上就是实现自我反观与审视,从某种意义来说,观察他人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度观察自我的过程。节目中对于素人嘉宾的观察一定程度地弥合了观众对职场生活的认知,屏幕外观众的“自我”与节目里的“他者”不断冲突、异化,最终使观众潜藏内心深处的无意识得到宣泄与升华,从而通过该艺术作品完成了“再创造”的过程,实现了自我的重新建构和认同⑤。其中,由于素人的人群属性与观众更加接近,素人嘉宾相较于明星而言又更近一步地贴近了观众的欲望,观众也更容易在节目中找到与自己相对应的主体位置,所以才有不少观众感叹:“太真实了,这不就是我吗?”当观众与节目素人产生了强烈的情感连接和身份认同,充分诠释了自我确认效应的作用时,就升华了节目存在的真正意义。

(三)第二现场引导,主流价值观传递

《Good People》中第二现场的明星应援团对真人秀现场进行观察、猜测和点评,并围绕大众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多元价值观在讨论中进行交锋,与屏幕外的观众产生了二次互动。有目的性的话题设计和观点总结实现了节目的价值引领,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节目里各个职员都是遇强则强的选手,让明星应援团和观众从中读到了专注专业和友好交际的精髓。实习生李时勋在最后一期节目中和蔡律师提到了自己的梦想:“即使在生活很困难的情况下,我也从没想过放弃,立志要做一名解救他人的律师。”蔡律师沉默了很久,看着他意味深长地说道:“请做律师吧”,引得众人飙泪。在这里,节目组充分呈现了残酷与努力之间的撕扯:即便职场现实残酷,但依然要充满对美好的向往,依旧要咬紧牙关,向前奔跑,向为职场生活感到困惑和痛苦的观众传递出积极乐观的正能量。节目从一开始就曾以律师事务所的视角发问:“你是我们所找的Good people吗?”这不仅是对实习生的发问,也是对所有观众的发问。从社会学意义来说,节目本身已经完全超越了单纯地取悦观众、逗趣观众的低级审美需求,而是变成了一场大型情境实验场,为观众树立正向的职场模范,传递更深层次的思维共鸣。

三、节目的问题及局限

(一)强化美好,教化氛围明显

从事法务职业的他们,从导师到新职员都表现出毫不做作的正直善良,富有同理心和人文关怀。学员之间即使在竞争的情况下也依然和谐相处,失误后导师亲切的反馈和指导将现实的残酷包装得过于美好,展现了一种美颜滤镜下的“温馨式”职场,虽然一方面满足了大众对于职场生活的美好向往,但是并不构成大众媒介中“日常生活”的全部。在这个综艺节目快速创新发展的时代,受众看的东西变多,审美和品味也随之提高,想要击中受众的情感受力点也变得更富挑战性。营造积极温馨的主题氛围本无可厚非,若引导性和灌输性过强,不合时宜的刻意渲染反而会让情绪的煽动性代替观众的自然浸入,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观众情感自然流露的缺失,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素人”无法脱离光环,设计编排刻意

节目真人秀的主角是八位素人,他们分别来自首尔大学、延世大学等韩国高校,拥有漂亮的履历和丰富的社会经历,聚在一起仿佛是一部精英们主演的偶像剧。因此,即使是素人嘉宾,也无法摆脱高智商、高颜值的人物设定:家境殷实的天才林贤书,漂亮机灵的高材生宋智元,拥有多行人脉资源的李刚浩,即便是家庭困难打多份零工的李时勋,也拥有法国游学、首席大提琴手等标签。这与我们所定义的普通人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然而受众群体具有广泛性的特征,现实的职场中不仅存在精英,还有小白等群体,精英人设和情节的良性发展反而会让部分观众模糊自己的职场定位,产生更真实的怀疑。因此,无法脱离“光环”设定的素人形象便很难在简化人物表现层次的基础上,更好地将人物类型符号化,更大程度地折射更多人的现状。另一方面,节目拍摄的画面过于唯美,李时勋和妻子温暖的短信特写、李尚浩第一天上班迟到等“意外发生”的镜头都通过节目组提前设置的机位进行了一场完美的“意外”捕捉,精心的构图导致后期加工的痕迹更加明显,让原本真实的情节都显得有一丝虚假,呈现出一种伪真实。真人秀节目对于“秀”的安排本在情理之中,但若无法把握真实和设计之间的度,便会大大削弱观众的代入感,丧失真人秀真实的魅力,让观众“诟病”。

(三)专业性题材,受众门槛较高

该节目聚焦律师行业,律所律师带队实习新人,内容上设置了对真实案例的判例、辩护、洽谈等环节,是偏专业性的选材。较强的专业性意味着对观众的接受门槛要求较高,甚至可能会出现圈层之间的自娱自乐。即便有第二现场的专业嘉宾进行专业知识的解疑,但是题材内容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仍很难延续部分受众的兴趣。薄弱的受众基础不仅会影响有效传播,节目的社会效益也很难实现。所以,在强调专业性之余如何吸引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也成为“专业风”综艺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四、结语

在当下泛娱乐化的媒介环境和时代背景中,《Good People》展现了真实的职场环境、真诚的职业精神以及同事间竞争合作的友谊和个人顽强不屈的意志力。一面是职场精英,一面是人间烟火,专业与温情并存的律师和实习生们都魅力满分。作为一档专业性观察类真人秀节目,《Good People》突破了单纯“眼球经济”的低级趣味,开始构建对受众生活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体系,彰显出极高的社会价值。

注释:

①孙岩.看与被看:观察类真人秀的全新表达空间[J].当代电视,2019(03):60-62.

②[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周铁东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

③王韵,张梦凡.互联网时代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类型化拓展[J].中国电视,2019(07):60-64.

④秦俊香.影视艺术心理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135.

⑤孙岩.看与被看:观察类真人秀的全新表达空间[J].当代电视,2019(03):62.

猜你喜欢

素人真人秀职场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厉害了!90后青年企业家从素人华丽蜕变成集团老总,只用了六年时间
升级素人广告,方太似乎渐入佳境
升级素人广告,方太似乎渐入佳境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政治“素人”马克龙突围法国总统大选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