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与DWI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评价价值研究
2021-11-12陈彦庭通讯作者
陈彦庭,徐 霞(通讯作者)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超声科 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大中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内膜增厚,导致斑块形成,造成管腔狭窄,若斑块破裂则会形成血栓,最终导致动脉供血障碍,也是引起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3]。基于此,为有效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易损斑块的检出具有重要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造影与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检查。其中,男性46例,女性44例,年龄42~66岁,平均年龄(56.37±3.49)岁。所有患者均通过超声造影与DWI进行诊断,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其中阳性患者79例,阴性患者11例。
纳入标准:①患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诱因,如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②动脉斑块厚度>1.5 mm者;③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排除标准:①存在感染性疾病者;②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③配合度低的患者;④对本次检查禁忌者;⑤有颈动脉剥离手术史的患者;⑥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超声造影检查:使用飞利浦EP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合理调整参数,将频率调整为8 MHz~14 MHz,采用L11-3线阵探头。患者取平卧位,头微微后仰,并使用造影剂,详细查看斑块情况,包括形态、表面结构等,并对斑块面积、长径和厚度进行测量,并详细记录。将机械指数设置为0.07,聚焦点在斑块后缘。使用1.2 mL混悬液和19G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团注,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冲管,超声造影时间为3 min。
DWI检查:使用1.5T超导型MR扫描仪,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先进,线圈置于患者颈动脉两侧。首先,采用2D-TOF模式,定位颈动脉狭窄部位,将层厚设置为2 mm,层间距0.3 mm;而后转变为3D-TOF模式,扫描狭窄处斑块,对颈动脉分叉层面进行检查,并使用钆喷酸葡胺0.2 mmol/kg进行注射,流速为2.5 m/s。扫描参数设置为TE 72 ms,TR 6000 ms,层厚2 mm,叮嘱患者在扫描过程中需保持平稳呼吸,避免吞咽或咳嗽,以防动脉血管出现波动。
1.3 效果判定
①记录超声造影与DWI中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的检出个数。②观察超声造影中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的斑块大小、造影剂增强率、达峰时间及增强密度。③观察超声造影中新生血管分级。④观察DWI中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的ADC值、出血及早期炎症发生情况。⑤记录超声造影与DWI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患者的计量资料表示为(±s),行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率(%),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出结果对比
超声检查检出易损斑块360个,稳定斑块354个;经DWI检查检出易损斑块392个,稳定斑块322个。超声检查+DWI检出易损斑块399个,稳定斑块301个。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证实,易损斑块402个,稳定斑块302个。
2.2 不同斑块超声造影参数对比
超声造影中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达峰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易损斑块的斑块大小、增强密度均大于稳定斑块,造影剂增强率高于稳定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斑块超声造影参数对比
2.3 不同斑块新生血管分级
超声造影中易损斑块新生血管Ⅲ~Ⅳ级占比显著高于稳定斑块(P<0.05),见表2。
表2 不同斑块新生血管分级[n(%)]
2.4 不同斑块DWI参数对比
DWI检查中易损斑块ADC值显著低于稳定斑块,易损斑块出血率及早期炎症率显著高于稳定斑块(P<0.05),见表3。
表3 不同斑块DWI参数对比
2.5 超声造影结果与金标准对比
超声造影诊断准确度为77.78%(70/90),灵敏度为77.22%(61/79),特异度为81.82%(9/11),阳性预测值为96.83%(61/63),阴性预测值为33.33%(9/27),见表4。
表4 超声造影结果与金标准对比 单位:例
2.6 DWI诊断结果与金标准对比
DWI诊断准确度为83.33%(75/90),灵敏度为86.08%(68/79),特异度为63.64%(7/11),阳性预测值为94.44%(68/72),阴性预测值为38.89%(7/18),见表5。
表5 DWI结果与金标准对比 单位:例
2.7 超声造影+DWI结果与金标准对比
超声造影+DWI诊断准确度为96.67%(87/90),灵敏度为96.20%(76/79),特异度为100.00%(11/11),阳性预测值为100.00%(76/76),阴性预测值为78.57%(11/14),见表6。
表6 超声造影+DWI结果与金标准对比 单位:例
2.8 三种诊断结果对比
DWI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高于超声造影,特异度低于超声造影,二者结合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更高,(P<0.05),见表7。
表7 三种诊断结果对比 单位:%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斑块有一定的联系,若易损斑块出现脱落,可堵塞供血血管,导致脑组织供血障碍[4-5]。因此,应提高对易损斑块的检出率。
在以往临床检查中,对颈动脉斑块的检查,主要采用常规超声、数字脑血管造影等方式进行诊断[6]。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目前,超声造影与DWI检查方式已逐渐应用于临床中。超声造影可清晰对血管内斑块范围进行显示,同时可对斑块稳定性进行有效判断[7]。DWI检查方式可对组织中的水分子扩散情况进行检测,进而可间接检测出细胞功能及机体代谢状况,可在一定程度上鉴定易损斑块成分[8-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超声检查检出易损斑块360个,稳定斑块354个;经DWI检查检出易损斑块392个,稳定斑块322个。超声造影易损斑块的斑块大小、增强密度均大于稳定斑块,造影剂增强率及新生血管Ⅲ~Ⅳ级占比均高于稳定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检查中易损斑块ADC值显著低于稳定斑块,易损斑块出血率及早期炎症率显著高于稳定斑块(P<0.05)。DWI灵敏度、准确度高于超声造影,特异度低于超声造影,二者结合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超声造影可有效增强血流信号,进而可清晰显示出动脉管壁内部成像,提高血管腔可视化程度,但其灵敏度与准确度低于DWI;而DWI可对斑块易损性进行评估,反映斑块水分子扩散能力,但其特异度低于超声造影;因此,二者联合可优势互补,进而使得检出率提升。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与DWI可有效检出易损斑块,但二者结合检查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更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