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联合CT仿真内镜成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11-12吴晓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9期
关键词:直肠癌内镜检查

吴晓华

(庆阳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 甘肃 庆阳 745000)

结直肠癌属于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存在较高的发病率,同时病死率也相对较高。随着近些年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饮食结构的持续改变,导致疾病的发生率不断提高。当前结直肠癌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以手术为主,其可以有效降低局部复发风险及患者病死率[1]。临床中因为结直肠癌的疾病早期症状相对隐匿,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属于中晚期,此时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这一类患者的整体预后水平也并不理想[2]。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整体预后水平,本文以对比方式探讨不同诊断技术应用于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接受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开展研究。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50例患者中包括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37~81岁,平均年龄(58.36±13.24)岁。50例患者均满足结直肠癌的诊断标准,入选时均接受磁共振成像(MRI)和CT仿真内镜成像检查。在检查之前未接受过任何药物化疗或放射性治疗。在检查前1年内未接受过任何手术。在本次研究采用MRI、CT仿真内镜成像检验之后所有患者均以肠镜取样并进行活检,将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

1.2 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和CT仿真内镜成像检查。

MRI检查方法:设备采用西门子1.5T核磁共振系统,采取仰卧位,头先位实行TSE T1WI轴位,TSE T2WI矢状位、冠状位,FSE T2WI轴位扫描,层厚均为4 mm、间隔0.5 mm、FOV 380 mm×380 mm,矩阵384×326。在常规扫描后应用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应用钆喷酸葡胺作为对比,行浅静脉快速注射,剂量选择0.2 mmol/kg,速率为3 mL/s。

CT仿真内镜成像检查方法:设备应用GE optima 128,让患者采取仰卧位,在定位扫描检查时先评价结直肠的充气状况,如不理想则在肛门追加注气。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200 mA。扫描期间应用薄层扫描并保持3 mm间隔,范围以结直肠组织为主,按照横断面扫描容积数量进行重叠构图,构建传输到AW3.1图像工作站并获得CT仿真内镜成像图像资料结果,基于动态化方式判断管腔内状况并进行观察判读。

对于联合检查患者需要先在CT仿真内镜成像检查后接受MRI检查。

1.3 观察指标

对比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

通过2名医师进行阅片,阅片方式应用双盲法方式进行,在2名医师结果不一致时进行评价讨论。诊断标准按照癌症联合会直肠癌TNM分期标准进行,其中T1标准为肿瘤处于黏膜下层,T2标准为肌层局限在肌层低信号带内部,T3标准为处于肠周脂肪的间隙以及肌层、周边组织脂肪存在界面模糊甚至消失,T4标准为信号浸润到周边脏器组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实现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按照数据的具体类型采取针对性统计学处理方式,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对比

联合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单一CT或MRI诊断技术(P<0.05),见表1。

表1 (续)

表1 病理诊断结果与CT仿真内镜成像诊断结果对比[n(%)]

2.2 阳性率诊断对比

联合诊断技术的阳性率显著优于单一诊断技术方案(P<0.05),见表2。

表2 阳性率诊断对比 单位:例

3 讨论

美国NCCN体系中认为结直肠癌的规范化治疗需要基于不同分期结果进行,其中T1到T2肿瘤患者采用结直肠癌根治术方式进行治疗,对于T3到T4期肿瘤推荐采用新辅助化疗结合根治术进行治疗,这样的不同分期结果采取不同治疗措施可以最大程度防控局部复发风险,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保肛率具备明显的推动作用[3]。对此,在临床治疗之前需要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做到准确分期从而为手术方案的制定以及患者的术后生存期的保障奠定基础。MRI属于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检查方式,因为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可以实现多范围以及多参数的成像作用,同时对于人体无创伤与损害,安全方便有效。但是有研究者认为,MRI检查期间直肠线圈扫描虽然可以清晰显示出直肠不同层的结构,但是扫描视野范围比较小,无法清晰显示直肠周边组织状况,对于直肠癌手术前的分期诊断具备一定的误差,其主要是以过度分期为主[4]。

CT仿真内镜成像主要是应用管腔导管技术方式模拟内窥镜,可以将扫描获取的容积数据与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结合处理,可以基于视角的调整和透视方向的调整实现动态化图像的获取,并实现对内墙结构的清晰性展现。早期CT仿真内镜成像在临床中可以实现对空腔脏器病变状况的准确术前诊断,可以从不同角度上实现对病变状况的准确评价,可以在获得无痛、无负面感受以及创伤等表现的基础上获得清晰图像,合并心肺疾病时也能够使用,无明显的禁忌证,年龄较大、合并心肺疾病的患者也能够应用。近些年有研究者[5]认为,CTVR应用在结直肠癌的术前分期诊断而言,认为CT仿真内镜成像可以基于内外表面实现对肠壁厚度以及淋巴结肿大等影响的判断,并基于重建模拟的方式实现对肠镜图像与纤维内窥镜的直视下实现对形态的判断。在肠管处于无张力或扩张状态的基础上,CT仿真内镜成像可以准确且清晰地展现出病变位置以及形态的基本特征,通过肠管之外的表面重建与横断面的图像能够实现对病变与周边组织的脏器特征判断,可以准确地分辨周边组织的侵犯性表现,这也是术前准确分期的基础保障。因为CT仿真内镜成像属于新型检查技术方式,和常规内镜检查技术相比具备比较突出的优势,具备诊断范围广泛、可以跨越梗阻部位以及能够获得近侧肠腔内部的状况,可以规避多发疾病漏诊的风险。再加上二维与三维图像之间可以随时转换,可以清晰地展现出肠壁和肠外器官状况,有效提升检查结果的兼容性,实现对脏器转移以及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等表现的评价。虽然CT仿真内镜成像具备比较多的优势,但是也有一定局限性,例如无法清晰地展现出病变部位的色泽与质地,无法直接接触病变获得病理资料以及对于微小病变病灶的诊断准确率比较低,检查费用较高,所以单一应用CT仿真内镜成像的检查方案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对此,临床中可以采用MRI结合CT仿真内镜成像结合诊断技术方式,可以更好地发挥两种检查技术的优势与特征,从而保障整体分期诊断结果准确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MRI单一诊断(P<0.05);联合诊断技术的阳性率显著优于单一诊断技术方案(P<0.05)。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证明MRI联合CT仿真内镜成像检查诊断应用于结直肠癌术前T分期准确率较高,和手术之后病理表现具备较高的一致性。对此,在临床中对于无法准确分期的患者可以采用MRI结合CT仿真内镜成像综合检查方式进行处理,从而达到更加突出的诊断效果,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MRI联合CT仿真内镜成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突出,分期结果准确可以做到快速、高效诊断,可以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支持,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直肠癌内镜检查
眼内镜的噱头
孕期X线检查,真的不能碰吗
备孕多年不成功,要做些什么检查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Playjng with ch & sh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