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在早期诊断痛风性关节炎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1-11-12黄广军
黄广军
(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超室 湖北 广水 432700)
痛风性关节炎为关节炎的常见类型,以关节红肿、压痛为主要症状,导致患者活动受限,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2]。因此,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实施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式具有时效性[3]。目前,该病诊断方式主要为关节或组织抽吸检查为主,虽然诊断准确率高,但仍属侵入性操作,容易给患者造成不必要损伤。而高频超声凭借操作简单、快速且无创,在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诊断中得到广泛使用[4]。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究高频超声在早期诊断痛风性关节炎中的临床机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9例早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设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89例其他类型关节炎患者为参照组。研究组中男患46例,女患43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49.75±5.24)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病程(4.68±1.12)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5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44例。参照组中男患49例,女患40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50.12±5.39)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病程(4.74±1.09)年;其中关节炎患者3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研究组患者符合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参照组患者符合其他类型关节炎诊断标准;②患者均于我院行高频超声检查;③临床资料完整,所有患者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④实验室检查示:血尿酸水平提高者。排除标准:①有关节外伤史者;②继发性痛风患者;③检查依从性差者;④妊娠期患者;⑤认知功能障碍、意识模糊以及精神障碍者;⑥盆腔合并肿瘤、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肺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高频超声检查,即:ACUSON Oxana 2彩色超声诊断仪器(SIEMENS),频率设置为7 MHz~18 MHz,选用骨骼肌肉超声模式。高频超声检查由1名高年资且经验丰富的超声专科医生完成,具体为:①膝关节:患者呈坐卧位,屈膝呈90°,维持大腿与地面呈平行状态,对患者关节腔、软骨、滑膜等位置予以检查。②踝关节:分为前区检查和后区检查两种,前区检查:患者呈坐位,足底紧贴于检查台上;后区检查:患者呈俯卧位,双腿自然下垂,检查患者胫前肌腱、胫后肌腱、腱鞘等部位。③第一跖趾关节:患者呈坐位,足部紧贴检查台,检查患者关节前后方、关节腔、关节软骨等部位。④腕关节、指间关节:伸平手掌,手掌置检查台,检查患者的背侧、腹侧、腕部以及指间关节。⑤肘关节:患者呈坐位,手置于腰部两侧,对关节间隙、周围肌腱、软组织等进行检查。⑥肩关节:患者呈坐位,检查患者的肩关节腔液囊侧和后隐窝侧等。同时超声了解比照血流情况,对患者关节炎症的活动情况予以评估。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关节受累情况(肩关节、膝关节等)及高频超声表现(痛风石、双轨征等)。同时对比急性、慢性组两组关节滑膜内及其周围血流情况,血流信号分4级,0级:无明显血流信号;Ⅰ级:1~2处点状血流信号;Ⅱ级:3~4处短棒状血流信号,分布面积≤1/2滑膜面积;Ⅲ级:网状/树枝状血流信号,分布面积≥1/2滑膜面积。血流信号检出率=(Ⅰ级+Ⅱ级+Ⅲ级)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予以χ2检验;P<0.05表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受累关节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腕关节及第一跖趾关节的受累情况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关节受累情况对比[n(%)]
2.2 两组患者高频超声表现对比
两组患者滑膜增生、血流的超声表现检出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痛风石、双轨征、暴风雪征、肌腱内点及团状强回声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高频超声表现对比[n(%)]
2.3 急性、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流情况对比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流分级水平及血流信号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χ2=42.106,P=0.000<0.05),见表3。
表3 急性、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流情况对比[n(%)]
3 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为临床常见病,与内分泌紊乱、饮食习惯不良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痛风性关节炎患病率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5]。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早期诊断、治疗,是减轻关节损害、遏制病情发展有效方式。因此,开展有效的诊断方式,对患者病情予以有效判断及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6]。
影像学诊断是痛风性关节炎诊断的有效方式,常规诊断方式有:X线诊断、MRI诊断、高频超声等,能检出患者病情,判断诊断效能,但是由于诊断方式及原理的不同,其诊断结果也各不相同。其中,X线诊断虽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且价格便宜,但经临床研究发现X线诊断敏感度偏低,对滑膜、软骨等诊断效果不佳,仅适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晚期或病变严重的患者。MRI诊断能对受累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情况予以检查,对其关节积液、滑膜增厚情况予以有效判断,但其分辨率较低,且耗时长、成本高。近年来,随着高频技术发展和使用,高频超声在关节、软组织相关疾病的诊断中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有学者表示[7],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机体内伴有尿酸盐经滑膜腔内析,同时引发急性炎症反应出现,予以高频超声检查可见双轨征或暴风雪样征等表现。本研究显示:研究组痛风石、双轨征、暴风雪征、肌腱内点及团状强回声等超声表现检出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另一方面,针对急性期患者,因关节腔内积液较多,且存在明显的出血症状,予以患者对症治疗,上述症状会得到明显改善。此外,本研究还显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流分级水平及血流信号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P<0.05),这表示通过高频超声显示的血流信号分布情况,可对痛风性关节炎予以定量评估,有助于为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依据。但本研究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有5例患者未见血流信号,考虑其原因可能与这些患者第一跖趾关节面积小,末梢血管为血流的主要来源,由此导致血流信号弱,显示较难。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也有35例患者无血流信号,这可是因为患者处于通风休憩期,滑膜组织呈休眠或纤维化状态,从而导致滑膜内血流信号较差。由此可见,若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滑膜内血流逐渐丰富时,考虑这一现象的出现与病情位于进展期有关。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在早期诊断痛风性关节炎中的临床价值较高,推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