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探究

2021-11-12

戏剧之家 2021年2期
关键词:通识教学质量传统

(玉林师范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公共音乐课程是很多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很多音乐工作者都在为提升高等院校公共音乐课程教育质量做出有益的尝试,教材设置或者是教学体系设定都在逐步改变。但是,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发现,很多教师仍旧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自身的主观经验,导致高等院校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相对较差,无法真正地发挥出公共音乐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一、通识教育理念

通识教育理念是指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发展中,由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受教育者所需要学习到的内容不仅局限于专业的理论知识,还应包含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内容。在通识教育理念下,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全球多元文化的发展背景下,迫切需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碰撞。我们要学会尊重文化,欣赏其他文化的长处,既不能自固步自封,也不可以盲目崇拜。为此,为改变学生对于文化的负面认知,需开展通识教育以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同时,了解学生对于文化的诉求,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是通识教育的教学意义和作用所在。

二、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音乐课程质量提升的对策

(一)改变课程教育体系

在通识教育理念下,开展高等院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中应明确课程建设内容的重要性,了解开展课程内容的建设方式及课程内容。传统的课程内容建设效果较差,无法提高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课程内容的统一性以及地域兼顾性。在以往我国高等院校开展通识性公共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差别基本不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欣赏中外的音乐名作。这种课程是千篇一律的设置,可以直接复制粘贴,每一所学校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基本一模一样。虽然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是音乐艺术发展中的里程碑,但是却无法体现出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形态。音乐是一种多元文化,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音乐所展现出的内容、形式以及特色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以中国为例,由于地域相对辽阔,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这些文化差异也形成了多元化的音乐风格。每一个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音乐风格不同,在音乐的表达上,音乐的内涵上也出现了非常大的区别,这也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地域民歌。各式不同的音乐形式、形形色色的地域特点使得音乐应用的效果以及表达的含义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如果在音乐课程的设置过程中只选择了某一种形式,就会导致音乐的教学质量出现偏颇。不同的高等院校在开展公共音乐课程时,可以将所在地区的民间音乐融入公共音乐课程教学中,这样既可以发挥出高等院校的特色,也能承担弘扬地区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义务。将地域音乐融入公共音乐课程教学中,可以让音乐课程更加生动、更加贴近生活,同时也可以让高等院校的通识音乐课程变成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民族音乐所蕴含的独特韵味。

第二,做到传统性与流行性兼顾。在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开展过程中,不能一味地为了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就完全将音乐课程设置成传统音乐的教学,忽略对流行音乐的分析和流行音乐审美意识的培养。有很多学生虽然非常热爱民族音乐、民族舞蹈,能够感受到民族音乐所带来的自豪感,但是任何一种文化都要融合当前的文化发展,才能长久地流传下去。很多学生更喜欢充满新鲜感的流行音乐,这一观念相对难以改变。如何让学生既接受传统音乐又接受流行音乐,则是当前高等院校公共音乐课教师所需要思考的问题。将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相融合,或者对传统音乐进行改编,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的排斥心理,同时也能让学生更有意愿了解传统音乐。在课程内容设置上,选择一些学生较为熟悉的音乐内容,抓住古典音乐与传统音乐的结合点,由此带动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以促进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三,做到艺术性与社会性兼顾。音乐是一种文化形态,除了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性,音乐还具有社会性。音乐的社会性是指音乐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所产生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在不同地区,音乐所具有的意义是不同的,有一些音乐能够震撼人心,有些音乐则记录了社会发展历史的变迁。音乐一直以来都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连,如果脱离这一种联系,音乐就失去了生命。在通识公共音乐的课程教学中,需要了解音乐所具有的社会属性,并且逐步地外延和拓宽音乐的选择,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相关技术进行传播。音乐也蕴含心理学、美学、历史学、伦理学等内容,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学科,做到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内容,同时也能提升课程教学的文化层次。

(二)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

在通识教育理念下开展高等院校的音乐研究时,应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既符合我国当下教育理论的发展,同时也能适应学生的学习状态。任何一种学科在开展教学时,都需要适时地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与改变,确保教育教学的质量。音乐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独立的艺术类学科,相较于其他的学科,音乐更加具有趣味性。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尊重音乐的独特教学规律以及教学特点。高等院校公共音乐课程相比于音乐类专业课程,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学生专业的音乐素质以及音乐技能,而是在于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学生在该课程中对于音乐的兴趣程度,以及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音乐学习的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成效。

为此,应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以使用研讨式教学或者是实践式教学、互助式教学的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和沟通,实现不同想法和理念间的交流互通,促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提升。同时,教师应结合相关的音乐作品针对必要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在音乐作品的选材上,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当下的音乐环境以及高等院校所在的地区,尽可能选择能够引起引发学生共鸣的音乐作品,以便更好地传达音乐的情绪以及传授音乐的历史。

负责公共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应提高其自身的专业素养。在部分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相对较差,很多教师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艺术教育,也没有丰富的艺术知识。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非常多的局限性,对于音乐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为此,高等院校需要不断地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通过定期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由此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也需要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自己在实际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断调整,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所喜欢的音乐课程、音乐内容各有不同,要尽可能做到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公共音乐课程的学习中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以及音乐鉴赏的能力。

(三)改变传统的考评机制

考评机制是每一个学科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方式。传统的公共音乐课程教学考评时,仅仅采用开卷考试或者是让学生写一篇论文的形式,很多学生会选择在网上直接抄袭论文,这种方式没有办法帮助学生真正地思考,这一种考评方式应该得到改变。了解音乐本质是一种素质教育,在进行考评时,应选择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评价机制,如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谈一谈自己在本学期的课程中学到了哪些内容、自己对哪一首歌曲有着深刻的感受,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唱一唱自己喜爱的歌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乐意参与到教育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同时,也可以取消期末考,根据学生在日常课堂的表现、课堂学习过程中的状态进行打分,也可以在课程开始时设立一个教学评价规范,或是布置课题研究任务,根据课题的完成情况开展阶段性的成果展示,以此作为教学评价的内容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通识教育理念下,需要对高等院校的公共音乐课程教学进行合理和立体的改革,如教学内容、评价机制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由此才能让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将公共音乐课程教学从原本的无序引向有序、规范的发展,真正地满足当下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让高校承担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健全学生人格的重任。

猜你喜欢

通识教学质量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