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民歌合唱的艺术特点与创新性发展探析

2021-11-12

戏剧之家 2021年2期
关键词:民歌河南音乐

(辽宁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合唱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表现形式,在西方已经存在了一千多年之久。而中国的合唱艺术近百年来在发展过程中遭受了巨大的挫折,让很多人误以为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合唱艺术,现在流行的合唱艺术都是借鉴西方而来的,是“西体中用”的结果。其实,上述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而又发达的音乐传统。此外,据郭沫若先生等人的考察,至迟在三千年前的中国,已经出现了合唱艺术的前身“号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先民们在劳动过程中,为了使大家“劲往一处使”,所发出的“嗨呦嗨呦”等劳动号子就属于最早的音乐形式之一。其实这可以看作我国最早的合唱音乐的萌芽。

目前虽然河南地区特色的民歌合唱形式较为少见,但河南所处的黄河流域可以说是我国最先开化的地区之一,可以推测其音乐艺术出现时间不会晚于我国现在已知最早的民歌合唱艺术。

一、河南民歌合唱的艺术特点

由前文可知,河南拥有十分悠久的民歌合唱艺术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之中,河南民歌合唱艺术形成了鲜明而又独特的艺术特征。之所以说河南地区的民歌合唱艺术特征十分鲜明,是因为河南地区的民歌合唱是极富中华民族民族特色的。而独特,是因为河南地区地处中原,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之中,是最受中国传统礼乐文化所浸润的地区,因之,河南地区的民歌合唱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地被中国主流的大一统文化所借鉴、吸收,在这种不断的文化融合过程之中,河南地区的民歌合唱艺术被作曲家们进行发展,一方面保留其固有的精髓,另一方面融合外来的潮流。因此,我们说河南地区的民歌合唱艺术特色是鲜明而独特的。

其具体特征包含以下方面。首先,河南地区的民歌合唱表现为口头性。正如上文所分析的,民歌合唱艺术最早就是先民在生活、工作过程中有感而歌的,是不自知的、自发地演唱出来的,因之,它的流传形式也多以口口相传、口传心授为主。当然,这不仅是河南民歌合唱艺术的特征,也是很多民歌的主要特征之一。其次,河南民歌合唱艺术还具有集体性的特征。如前文所述,大多数的民歌合唱艺术是由人民群众在日常劳作过程之中自发形成的。河南民歌合唱是广大群众集体智慧创作的,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唱,同时不断地被人民群众加工、创作。最后,河南民歌合唱的特征还表现为短小精炼。民歌是人民群众自发的口头创作,所以大多感情真挚,音乐朴素自然,旋律口语化,易于理解,便于传唱,表现出来的艺术特点就是善于运用少量音乐手法,语句短小精悍。这与我们今天看到的合唱艺术存在较大不同,今天的合唱民歌大多是受过专业科班教育的艺术家所创作的。

以上是河南地区民歌合唱艺术的特征。通过分析现有的河南民歌合唱艺术可以发现,从旋律上讲,河南民歌合唱的旋律线条都具有高抛低走的特征。这和河南人民质朴的性格特征有很大关系。河南民歌的节奏往往具有“显著的强弱对比,曲调比较平稳”,节拍多以“2/4拍子为主,4/4 拍子与3/4 拍子相对较少。”因之,曲风也就显得比较轻松、欢快,节奏感较强,有明显的朗读性色彩。就演唱技巧而言,之前河南地区的民歌合唱艺术多运用真声多于假声的直唱式唱法,且擅长以中国传统五声调式中的“徵”“宫”两种调式为主,在演唱中十分注意演唱的腔体、咬字等技巧,唱腔带有河南民歌独特的韵味。这些都可以看作是河南地区民族合唱技巧的独特性。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河南地区的民族合唱艺术也在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以及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合唱团体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了大众视野内。河南民歌为了顺应这一趋势,逐渐走向了改编和创新发展的道路。近几年河南音乐创作中出现了一系列民歌合唱的改编曲,并且充分挖掘了河南民歌所特有的音乐元素和人文知识,使河南民歌为大众所了解。一些作曲家和合唱指挥家为了进一步加强人们对河南民歌音乐文化的认识,为合唱作品的创编提供了大量的音乐素材。这些新创作的合唱作品,很多是河南省数十年来合唱创作中力量最集中、数量最多、水平最高的成果,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音乐题材、内容形式的多样

新合唱的创作题材十分多样化,例如河南民歌《对话灯》《编花篮》等。《编花篮》在近代河南地区广泛流传,是发源于河南南阳的一首民歌,极有河南本土地方特色,歌曲河南风味浓郁,曲调委婉、质朴、优美。该作品被不同地区的合唱团演唱,并以“牡丹”为主题,通过欢快、优美的旋律,唱出了姑娘们喜悦的心情,歌曲中还突出了河南戏曲的音乐元素,让听众享受到一场别致的精神盛宴。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新合唱作品还伴有不同的肢体语言和多类型的合唱形式,如混声合唱、女声合唱等,还有的作品为无伴奏合唱,突出声部演唱技巧,十分考验合唱团整体的表现能力。

(二)新编合唱作品,中原音乐特色突出

在新编合唱作品中,河南音乐风格十分突出,作曲家们对河南民歌进行改编,使它既保持了河南民歌原有的独特风味,又加强了对民歌内涵的解读,增加了歌曲的艺术感染力。为了突出带有河南特色文化的作品,还有的作曲家将民间器乐曲重新填词,改编成合唱作品,这种改编激活了民歌的潜能,以新鲜的立意和角度进行再创作,使河南民歌合唱艺术焕然一新。

二、河南民歌合唱的创造性发展

从上文可知,河南地区的民歌合唱艺术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伴随着人民音乐事业的不断进步,全国各地的音乐都取得了进步。这不仅表现为各个地区专业音乐乐团的数量不断增加、音乐从业人员的迅速扩大,更表现为各个地区地方政府对本地区富有地区特色的音乐艺术的保护。这种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观念对民歌合唱艺术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而河南在这方面还有很多不到位、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例如缺少一些专业性的合唱指挥家,合唱文化发展意识淡薄,音乐厅、剧院等专业化的演出硬件设施落后,无法满足民间合唱艺术发展的需求。

基于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该抓紧整合省内的音乐教育资源。民歌合唱发展的好坏不仅与当地的自发性民间音乐组织有很大关系,更与当地高等教育息息相关。因为,一个地区音乐水平的发展、其人群音乐素养的高低,都与当地的音乐教育、研究氛围有很大关系。民歌合唱艺术具有明显的属地性,而音乐类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也有很强的属地性。

其次,应加大力度,对豫剧等富有中原特色的民歌合唱艺术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如前文所说,河南合唱艺术必须走专业化的道路,通过对专业化人才的不断培养和引进,使众多合唱团体摒弃原来根深蒂固的老观念、老思想。同时,还应该对现有的民歌合唱艺术形式的潜在资源进行创造性整合。一门艺术的好坏,关键要看它在人民群众中占有多大的比重,有没有大众参与其中,符不符合群众的利益和品味,要面向大众。河南民歌合唱艺术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浪潮中,寻找属于并且符合自己发展的定位。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利用科技手段来进行宣传、普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式各样的音乐艺术形式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介渗透到社会不同领域当中,人们通过不同的媒介方式学习音乐,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一场身临其境的音乐会。河南民歌合唱作品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让大众所熟知,从而进一步发展、壮大。在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要求下,很多合唱团体无法正常演出,但是它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直播等线上方式,让音乐交流、合唱演出等活动在网上如期举行。

最后,应该加快音乐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近年来,随着河南省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河南省的音乐厅、大剧院等音乐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地展开。建设中的河南省艺术中心就是其中一例。但是,虽然建设在不断进行,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一方面,目前的音乐基础设施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当然,这一问题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河南经济底子薄、起步晚,而且可供投入的资源有限。另一方面,还表现为资源分布不均。更多的音乐基础设施集中在城市,对边远地区、小城市和农村的广大群众来说,音乐厅、歌剧院几乎是天方夜谭。在这一严峻的现实面前,民歌合唱等艺术的普及和发展是比较艰难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河南拥有十分丰富的民歌合唱传统。河南民歌合唱艺术的发展,既要保留原有的民族风格特点并加以突出,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和创新,利用民歌资源进行创作和改编。这种创造性转化不仅是河南地区民歌合唱艺术创造性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一种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有益实践。针对当前制约河南民歌合唱艺术发展的障碍,我们应该加强认识,并下大力气进行解决。民歌是我国艺术的瑰宝,我们要从传承民族文化遗产和发展民族艺术的高度,以文化自觉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来认识和对待民歌合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民歌河南音乐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藤县水上民歌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放歌河南
穿花衣 唱民歌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