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族声乐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2021-11-12

戏剧之家 2021年2期
关键词:声乐民族艺术

(武汉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主要包括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曲艺说唱、戏曲演唱和民歌演唱,此外也包括众多新歌剧的演唱,以及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种类繁多,风格独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发展了传统戏曲的精华,另一方面汲取西洋美声唱法的精髓,逐渐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歌唱表演风格,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色彩。

一、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美学特点

(一)音韵美

音韵美是我国民族声乐的独特魅力,也是我国现代民族声乐发展进程中,音乐创作人和演唱者所要表达的艺术核心价值。音韵就像是歌曲的血和肉,通过行腔演唱的表达,充分展现出声乐的音韵饱满的效果。我国现代民族声乐注重语言和音乐的交融,再结合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利用声乐的音色、旋律和行腔力度,以及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段和演唱技巧等,形成了优美而富有情感的音韵。

(二)唱腔美

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唱腔不仅继承了传统唱腔的精髓,而且在演绎风格和歌唱技巧上进一步发展。在咬字方面要做到字准、字正,通过对歌词中字音的清晰有力且准确地表达,再通过演唱者的甜美圆润、饱满响亮的唱腔来塑造动人的声乐,做到“字正腔圆”的效果,展现真情实意,富有艺术感染力。除此之外,我国幅员辽阔,民族声乐由于地域不同,在发音和方言上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这使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声乐唱腔呈现出丰富多样的个性化特征。比如,我国北方草原地区人民天性开放热情,其演唱风格中充满了豪放与激情的美。

(三)意境美

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核心内容是能够表达出作品的意境,在歌唱者的行腔韵味中达到情景交融,让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我国现代民族声乐有非常多的优秀作品,例如《山寨素描》、《在那遥远的地方》、《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这些作品将音韵和意境结合,同时具有浓郁独特的民族风味,表现出的丰富情感让观众回味无穷,生发出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独一无二的感染力。

二、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与忧患

(一)民族声乐的发展

如今,我国民族声乐逐步迈入高峰,已经成为百姓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在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民俗节日庆典中,民族声乐艺术的表演都是必不可少的。如今,我们民族声乐的舞台上人才辈出,演唱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特色鲜明,表现力强,让观众身心都得到享受。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继承传统声乐文化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光大,立足于我国民族文化,以大众的需求为根本,深得观众的赞赏。在声乐界,众多专家学者协同合作,以学院为主力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歌唱家,积极推动了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二)民族声乐艺术的忧患

1.声乐理论建设问题

如今,我国民族声乐的教学实践发展较为迅速,也有着丰厚成果,但是在声乐理论的建设方面仍较薄弱。在教学的成果方面若不能及时疏通整理、做出总结,就会影响声乐研究的继承与发展,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声乐学派带来极大影响。此外,民族声乐在媒体层面缺乏自己的声音,当声乐界出现了不正当言论时,不能在第一时间通过媒体进行更正声明,这也会严重阻碍我国声乐的发展。所以,在着重声乐表演人才培养的同时要兼顾声乐理论人才的发展,统筹兼顾,实现声乐艺术理论和实践的交相辉映。

2.声乐教育问题

民族声乐艺术要求表演者带有真情实感,并且用清晰的吐字和流畅的声音进行声情并茂地展现。声乐艺术拥有一个系统化和标准化的界定,是有科学性的。如今,仍存在许多非声乐专业人士,他们在对声乐艺术的标准以及内在规律都不甚了解的情况下,肆意论断,这些错误的做法和舆论导向都给在第一线教学的声乐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阻碍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前进。

其次在培养表演人才和社会接轨层面,舞台实践的培养比重不足,致使许多毕业生由于舞台历练不足,无法快速适应社会机构的演出,不能很好地完成表演任务。因此,我们可以汲取国外院校的优秀培养方式,兼收并蓄,为我国的声乐人才教育构建更完善的教育体系。

3.审美世俗化问题

如今,我国大陆上演的传统歌剧以及拥有中国特色的新歌剧寥寥无几,甚至国家大剧院的上演剧目也主要是西洋歌剧,但是这些西洋歌剧在我国的票房却并不乐观,究其原因还是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西洋歌剧并不符合我国大众的审美需求,自然不被大众所接受。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与时俱进。在新形势下,传统的演唱方法无法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创新也是大势所趋。如今,审美世俗化发展主要和现代潮流理念的转化有关联,与时代同步前进的潮流理念才能站得住脚,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换言之,不具有世俗化的声乐艺术,将无法在大众之间传播,也无法折服大众。声乐艺术可以提高大众审美,但是由于声乐艺术缺乏世俗性,因此在大众中的接受度还不够。

三、继承和发展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具体措施

(一)增强民族声乐的理论建设

增强民族声乐理论建设是实现民族声乐艺术继承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首先,音乐界必须重新认识并深入了解传统民间唱法的科学性。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传统的民族唱法在音乐界一度受到质疑甚至否定,被认为其在艺术美感上是存在一定缺陷的。但是实际上,民族声乐的唱法代表着各民族声乐文化的主流及不同民族的审美意识,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百姓生活现状、生存环境相吻合的艺术表现,是有其独特魅力的。此外,要充分发挥传统民族声乐的包容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西方或者现代音乐的特点,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吸收现代音乐的特色,以融合、协调促进自身改革与发展。例如,当代的摇滚乐与华阴老腔通过碰撞交织,产生了新的魅力,同时也为华阴老腔的传承与弘扬开辟出新的道路。

(二)推动我国民族声乐教育的普及

民族声乐教育的普及和深入是继承和发展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催化剂”。专业音乐院校率先发挥示范作用,各个非专业院校同样是传扬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主阵地”。现如今,人民群众对我国民族声乐了解度不深,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民族声乐教育的推广不够。院校在推动我国民族声乐教育的普及过程中,第一考虑的应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再是实现“怎样的培养”。我们旨在培养一批优秀的民族声乐人才,其优秀应体现在懂得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扬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同时不忘与时俱地进行大胆创新,在这一既定目标下,应充分注重培养学生对民族声乐艺术的价值认同和审美能力。此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也很重要,既要保证中西方在声乐艺术方面的交流,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体系,加快推动我国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也要把我国独特的民族声乐艺术积极推广到世界艺术舞台,让世界人民通过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音韵美、唱腔美和意境美,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三)树立大众化的审美标准

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节奏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前进,对美的欣赏和追求也在发生变化,这给我国传统民族声乐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满足听众及演唱者自身的审美需求,要求在声乐作品的创作上和演唱上营造鲜明的时代感,树立大众化的审美标准。审美活动是由审美关系中的主客体共同造就的,就审美客体的角度而言,其在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活动中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必须符合审美主体的需要。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应以其特有的机制和鲜明的个性化色彩,通过建立一套大众化和多元化的审美标准,并在该标准下不断创新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就审美主体的角度而言,不同的历史阶段,审美主体审美感受的个性差异、趣味、爱好多种多样,特别是现代人们的审美趣味越来越追求多向性、刺激性、自娱性等,对民族声乐的审美感受更是差异巨大。比如有的人喜欢原汁原味的民族歌曲,有的人喜欢纯美声唱法或流行通俗歌曲。审美感受虽然有个性的差异,但是和审美的客观标准是一致的,审美意识产生的心理活动与审美普遍的社会本质是对应统一的。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民族声乐艺术是我国各族人民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新时代下,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也遇到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挑战,我们要迎难而上、乘风破浪,竭力保持民族声乐艺术的优良传统;面对机遇,我们应大胆创新、勇立潮头,充分展现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民族色彩。

猜你喜欢

声乐民族艺术
我们的民族
纸的艺术
多元民族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