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莎翁笔下“福斯塔夫”与“波顿”之慧愚
——以培根《谈假聪明》为比照

2021-11-12张慕林乔军华

戏剧之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摩斯朱生豪波顿

张慕林,乔军华

(1.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上海 200438;2.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 200234)

莎士比亚在历史剧《亨利四世》中塑造了一个著名的喜剧人物——福斯塔夫。福斯塔夫这一形象一经问世,便受到包括当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在内的广大观众的喜爱。据18 世纪英国传记作家记载,正是因为伊丽莎白女王对福斯塔夫的喜爱,下旨令莎士比亚写一出他的恋爱戏,才有了莎翁另一部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的诞生。恩格斯也对福斯塔夫表现出很大兴趣,他在给拉萨尔的信中说:“在封建关系崩溃的时期,我们从那些叫化子似的居于统治地位的国王们、无衣无食的雇佣的骑士们和各种各类的冒险家们中间,会发现许多各式各样的特殊的形象——一幅福斯塔夫的背景。”直到今天,福斯塔夫依然是中外莎士比亚戏剧研究者的宠儿。中国知网上以“福斯塔夫”为主题可以检索出多达205篇中文文献。与之相比,莎士比亚喜剧《仲夏夜之梦》中的另一喜剧人物——波顿似乎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必须引起重视的是,波顿在剧中身份仅为一个低贱的人类织工,莎翁却安排他与高高在上的仙后提泰妮娅有了一段情缘。而莎翁为波顿这一人物所费的大量笔墨与篇幅,也揭示了他在剧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任何一个人物的成功塑造都离不开对其性格各个侧面的精准把握。同为丑角式的喜剧人物,福斯塔夫和波顿在性格上的共同点之一是:都喜欢自作聪明。将英国散文家、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谈假聪明》一文与莎翁对这两个人物的塑造比照来读,才能深刻体味到莎翁对人物性格刻画的精微奥妙之处。

培根在《谈假聪明》中指出:“所以世间有这么一些人,如果把他们聪明才干的情况加以考察,结果却发现他们都是虚张声势、不办实事的人,‘出大力办小事’。明察之士看见这些玩形式的高手所变的戏法,看见他们用什么样的立体镜能使平面貌似立体,有了深度和体积,真是荒唐透顶,完全可以写一篇讽刺诗文。”福斯塔夫和波顿正是培根所谓“玩形式的高手”之典型代表:他们都看似聪明,但其言行举止却成为剧中人和万千观众的笑料。虽然二人有共通之处,然则他们展示“聪明才干”的方式又颇有不同:波顿竭尽所能想要告诉观众,他所作所为皆为假,而福斯塔夫则不遗余力试图说服听众,他一字一句都是真。

一、波顿的假聪明之体现

《仲夏夜之梦》第三幕第一场中,众匠人正忙于彩排将在雅典公爵忒修斯、公爵未婚妻希波吕忒及各位贵族之前表演的戏剧《皮拉摩斯和提斯柏》。此时,波顿忧心忡忡地提出了他对这出戏的疑虑:“在这本《皮拉摩斯和提斯柏》的喜剧里,有几个地方准难让人家满意。第一,皮拉摩斯该得拔出剑来结果自己的性命,这是太太小姐们受不了的。你说可对不对?”波顿断言他的观众,尤其是“太太小姐们”,看了表演会受不了,尽管他从来没有真正接触过一位“太太小姐”。对自己一无所知的事情却说得煞有介事,正是培根所谓“假聪明”的人的典型特点之一。

对于波顿的疑虑,这出戏的另一位扮演者,裁缝斯塔佛林提议:“我说咱们把什么都做完了之后,这一段自杀可不用表演。”此时,波顿却提出了看似更加聪明的“高见”:“不必,咱有一个好法子。给咱写一段开场诗,让这段开场诗大概这么说:咱们的剑是不会伤人的;实实在在皮拉摩斯并不真的把自己干掉了;顶好再那么声明一下,咱扮着皮拉摩斯的,并不是皮拉摩斯,实在是织工波顿;这么一下她们就不会受惊了。”作为一个演员,波顿却喋喋不休要告诉观众,舞台上表演的一切都不是真的,好像他不说观众们就不知道这一点似的。一个好演员应该让观众观剧时体验到身临其境之感,波顿却反其道而行之,大谈特谈他的角色是假扮的,可以说一开始就让观众出戏。所以在《仲夏夜之梦》的后部,当他们排的这出戏《皮拉摩斯和提斯柏》在公爵和其他贵族们面前表演时,没有任何观众看得投入或被剧情感动,大家都嘻嘻哈哈,把它当成一部闹剧来讥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福斯塔夫的假聪明之体现

与波顿不同,在《亨利四世上篇》第二幕第四场中,福斯塔夫口若悬河地试图说服他的听众,他说的都是真的,尽管他是在谎话连篇。此时他所采取的策略简直与培根所刻画的“假聪明”之人如出一辙。

被哈尔亲王和波因斯假扮的强盗洗劫了财物之后,福斯塔夫回到野猪头酒店,立刻受到波因斯不怀好意的问候:“欢迎,杰克!你从什么地方来?”福斯塔夫却避而不答他的问话,而开始长篇大论、没头没脑地诅骂起来:“愿一切没胆的懦夫们都给我遭瘟,我说,让天雷劈死他们!嘿,阿门!替我倒一杯酒来,堂倌。日子要是像这样过下去,我要自己缝袜自己补袜自己上袜底哩。愿一切没胆的懦夫们都给我遭瘟!替我倒一杯酒来,混蛋!——世上难道没有勇士了吗?”这里的福斯塔夫就像培根描写的那些假聪明之人一样:“……总好像有什么藏着、掖着。”他通过这没头没脑的诅骂一方面显得高深莫测,以转移波因斯对他“从什么地方来”这个问题的注意,另一方面也暗示他自己显然不是被他诅咒的“一切没胆的懦夫们”中的一员。

在福斯塔夫又骂骂咧咧了一阵子之后,哈尔亲王顺水推舟地假装被他的诅骂弄糊涂了,故意问:“这是怎么一回事?”福斯塔夫立刻开始绘声绘色地编起故事来,吹嘘着他如何勇斗劫匪。他的叙述可谓矛盾处处、漏洞百出,包括随着他的述说而不断上升的劫匪人数,以及他看见“三个穿草绿色衣服的杂种从我的背后跑了过来,向我举刀猛刺;那时候天是这样的黑,哈尔,简直瞧不见你自己的手。”但是即便在哈尔亲王当面指出这许多矛盾之处,并要求他给出解释的理由时,他也拒不承认撒谎,更不肯给出理由,只是大声嚷嚷:“什么,这是可以强迫的吗?他妈的!即使你们把我的双手反绑吊起来,或是用全世界所有的刑具拷问我,你们也不能从我的嘴里逼出一个理由来。强迫我给你们一个理由!即使理由多的像乌莓子一样,我也不愿在人家的强迫下给你一个理由。”福斯塔夫的这等行径,正可与培根在《谈假聪明》一文中的描述相比照:“他们心里明白他们说的正是自己不甚明了的事情时,他们便会含糊其辞,给人造成心中有数,但不便乱说的印象。”当福斯塔夫根本无法为自己撒的弥天大谎给出合理解释时,他就假装自己理由充分,但偏偏不肯说出来。

从头到尾,福斯塔夫荒诞不经却又滔滔不绝的言辞,都与培根洞悉的另一种“假聪明”之人惯用伎俩相一致:“有人认为口出狂言、头头是道可以压服人,便气势汹汹一直往下说,把不能自圆其说的东西说成理所当然的正确。”事实上,在福斯塔夫讲述的过程中,哈尔亲王一直在质疑他叙述的前后矛盾:“什么,四个?你刚才说只有两个。”这时福斯塔夫断然回应:“四个,哈尔,我对你说四个。”之后面对亲王的不断质疑:“七个?咦,刚才还只有四个哩……好,又添了两个了……嗳哟,奇事奇事!两个穿麻衣的人,摇身一变就变成十一个了”,福斯塔夫要么斩钉截铁地回应:“凭着这些剑柄起誓,他们一共有七个,否则我就是个坏人”,要么索性对亲王的话不理不睬,而是继续口若悬河地说下去。福斯塔夫这种赌咒发誓、言辞夸张,试图用言语上的气势把自己的胡说八道变成“理所当然的正确”的做派,与上文提到的培根对“假聪明”之人的描述丝丝入扣。当然,对福斯塔夫表现的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他早已知道是亲王和波因斯假扮劫匪洗劫了他,他的种种荒诞言行乃是故意为之。若果真如此,那么福斯塔夫可谓大智若愚,因为他实在把一个看似聪明、实则愚蠢的家伙扮演得深入骨髓、入木三分。

三、结语

一言以蔽之,培根的《谈假聪明》生动刻画了看似聪明、实则愚蠢之人的种种嘴脸,而莎士比亚则通过对福斯塔夫和波顿这两个人物的塑造,完美演绎出了培根所刻画的种种嘴脸。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英国伟大文学家,培根于1612 年写出了《谈假聪明》一文,成文稍晚于莎翁的《仲夏夜之梦》与《亨利四世》上、下篇,前者著于1595-1596 年,而后者成书于1596-1597 年。一种合理的推测是,培根乃是在观赏过莎翁的这两部戏剧后,受其影响写下《谈假聪明》一文。而另一种可能则是,这只是两个伟大灵魂洞悉人性可笑可叹之处的殊途同归。

注释:

①[德国]恩格斯:《马恩列斯论文艺》,北大中文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年版,第14 页。

②[英国]弗兰西斯·培根:《培根随笔全集》,蒲隆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年版,第127-128 页。

③[英国]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一)》,朱生豪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年版,第673 页。

④[英国]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一)》,朱生豪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年版,第674 页。

⑤[英国]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三)》,朱生豪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年版,第137 页。

⑥[英国]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三)》,朱生豪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年版,第138 页。

⑦[英国]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三)》,朱生豪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年版,第141 页。

⑧[英国]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三)》,朱生豪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年版,第140 页。

⑨[英国]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一)》,朱生豪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年版,第5-6 页。

猜你喜欢

摩斯朱生豪波顿
福尔摩斯探案集
福尔摩斯探案集
波顿历险记
朱生豪、宋清如:爱情的样子
朱生豪与宋清如
蒂姆·波顿:怪物也很美
摩斯密码怎么玩
巨人的小房子
一笑低头意已倾
波顿(东莞)香料项目奠基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