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视域下高职药品类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2021-11-12刘尚莲王杨
刘尚莲,王杨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215411)
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5G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往的粗线条式、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的教学评价已不能满足智慧教育视域下的课程评价。本文对高职院校药品类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构建基于课程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
1 构建基于课程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意义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首先,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是学校稳定和高效有序运作的前提和基础,它可以促进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形成,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也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其次,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可以作为调整教学的参考,促进教师的成长,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而且可以发现教师的问题;第三,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是打造一流教师队伍的路径,把平时当赛时,把赛时当平时,将平时的教育教学与省、国家级的教学大赛相对接,将日常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与教学大赛评价指标相一致,如此良性闭环循环必将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2 构建基于课程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
2.1 同一标准评价所有课程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评价仍趋于单一,使用同一套标准解决大部分甚至所有课程的教学评价。如理论教学评价标准和实践教学标准通用,同属理论课程的如公共课、通识课、专业课(理论部分),使用同一评价标准,笼统地评价项目、中性地评价描述,其结果难以对不同课程作出客观、具体、准确的评价,也不能给教师提供细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反馈。
2.2 评价主体单一
目前的教学评价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每个学校一般都设有校、院二级督导,推门听课成为常态,在学生的心目中,督导听课是来评价老师的,与自己无关,要表现好是为了给老师面子。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在评价指标上,设有教学理念(12%)、教学实施(50%)、教学规范(13%)、教学效果(25%)四大方面20条,如在教学效果方面评价指标表述为: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氛围浓,参与度高;对学生的课堂任务有展示,有点评,指导效果好等。
2.3 评价重结果轻过程
笔者任教药品类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块按照岗位能力设置项目任务,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更侧重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而在课程评价中,以作业或实验报告的评定成绩考核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忽视了学生学习行为与过程性考核,使评价结果过于片面。
3 重构评价体系
3.1 构建原则
一是客观全面原则。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以学生培养目标为中心构建闭环评价模式,要求多元主体参评,如督导、教师、学生、行业企业专家,从学校定位、专业方向、课程属性、学生素质等多维度,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理念、内容、方法、效果等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课程内容,锻炼技能,提升素养。
二是以学生为中心原则。智慧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是重置了“教”和“学”的顺序,智慧教育强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学生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持续关注学生有什么需求,学会了什么,发展了什么,学习的成果是什么。始终坚持学生的主导地位,课程教学的评价指标密切关注教学活动是否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能力并获得学习成果。
三是目标导向原则。这里的目标首先是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课程都是要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教学过程各环节的目标都应和毕业要求高度契合。以学生能力目标为导向,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并通过第三方用人单位评估教学效果。
四是持续改进的原则。强调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基于评价的持续改进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目标。这在建立课堂教学评价系统时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和评价周期。
3.2 评价体系内容
3.2.1 建构通性和个性相结合的评价指标
首先,在评价对象上,根据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要求和共同要求,建立了适用于所有课堂教学的通用评价指标,如关于教学常规的评价指标;同时,根据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不同学科、专业、课程等不同课堂教学的性质和特点,设置一定比重的个性评价指标。
其次,在评价主体上,设置不受身份、立场影响的通用性评价标准,如教态、语言等;同时,根据不同对象设置个性的评价标准,如学生方面的接受度评价,企业专家方面融入生产实际应用、新技术新标准等的评价。
在权重的设置上,也要根据生源质量有所区别。笔者任教的学院,药品类专业生源复杂,有中专注册生源、高中生源及社会生源。对于中专生源,学生在学习上缺少自信,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学生能坐下来、听进去非常重要,学生评价权重应相对增大;对于高中生源,3+2本科生源,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则应考虑提高企业专家的评价权重;对于社会生源更加侧重于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考查。
3.2.2 建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指标
教学活动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特殊活动,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评价带有很大的主观成分,不同的对象站在不同的视角,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评价结果。质量的教学评价会推动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融合定性和定量评价,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有定性没有定量,缺乏比较与参照,没有大数据的比对分析,单个案例的意义很有局限性;如果只有定量没有定性,就会把课堂机械化,使课堂缺少人文气息。
3.2.3 建构定期和实时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目前大多采用定期评价,即“三期教学检查”,初期阶段主要检查教师对教学资源、教案的准备情况;在期中阶段检查教师对课程标准、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期末时段则是通过学生评教,教学资料的归档检查等形式进行。实时评价多采取随机随堂听课评课形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智慧教学得到了广泛使用,尤其在今年疫情期间,通过信息技术平台的后台大数据进行适时动态评价反馈,大大推动了评价的实效。
3.2.4 建构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评价促进教学,评价促进管理。充分利用评价结果,构建垂直教师个人变化和成长,水平教师结果比较的两个序列。在纵向上,除了关注整体评价结果的变化来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变化之外,还应关注单项的统计与分析,尤其是体现教师课堂教学特点、优劣势明显的项目;在横向上,同样要以可视性整体结果反映教师个人在团队中的位置,分项结果反映教师在不同项目上的优点与不足。一方面,梳理出课堂教学中常见、易犯的错误观念和做法,最不受学生欢迎、不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方式等,建立负面清单,为教师提供参考,避开雷区;另一方面,集中优势力量和集体智慧,形成一批标准课、示范课,既可作为建立高质量课堂教学评价的参照标准,也可为广大教师尤其是年青教师提供具体的、鲜活的、有数据和事实支撑的指导。
4 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人们对教育不断增长的需求,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学主管部门和高职教师任重道远,研究一套科学、全面、高效的教学评价体系,使评价从实际出发并有效服务于教学,从而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发展,为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