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音主持教学过程问题思考与探究

2021-11-12袁维

声屏世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主持人学科时代

□袁维

播音主持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内容陈旧。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高校中多为小课形式,由一名教师教学10名左右的学生。相较于多年前的教学,一名老师对应3-5名学生,如今的小课形式效率大大缩减。而如今播音主持学科的学生逐年增加,人力、物力等资源不能合理分配给每一个学生,从而使得学生在某一项能力上参差不齐。

在播音主持学科教学课堂内容上,使用的教材多为《实用播音教程》。近年虽然在倡导课程改革,但效果不明显,课程设置相对陈旧,故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自然也就跟不上全媒体发展的潮流。《实用播音教程》中的内容略显陈旧,尤其是其中的材料多为上世纪的新闻稿件。对比之下,与当今的新闻风格格格不入,由此容易导致学生僵化、刻板,不能顺应时代。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媒体、短视频等方式的出现,让身为传统媒体的电视饱受冲击。而在播音主持的教学过程中,新媒体时代对其过程渗透相对较小,教学角度多数还停留在传统媒体时代。这就导致本就应该走在时代前沿的学科与时代脱节,所以夯实基础+课堂训练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只强调播音学科知识,则易导致学生在未来的实践中缺乏全媒体思维;如果只强调媒体知识,忽略了播音学科知识,则易导致表达不清、表现力不足等问题。古人有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如果想在当下成为一名出色的播音主持行业的从业人员,就需要克服困难,做到“鱼与熊掌都可得”。

忽略文化知识。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除了选手在荧幕前并驱争先外,节目主持人董卿端庄大气又富有内涵的语言,也成为网络以及业内行业的一段佳话。譬如其中一期节目的开场白,董卿是这样说的:“季节有四季,诗词也有四季,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就让我们在《中国诗词大会》花开四季的舞台上,再一次来感受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品诗意人生,看四季风光。”看似优美的语言、华丽的辞藻,如果单单放在书面上很难让人产生共鸣。董卿运用自己的二度创作,赋予了书面语言全新的生命。同时也达到了渲染节目气氛、引起观众共鸣的效果。

说话是一门学问,对于播音主持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在说话前要清楚“说什么、为什么说、怎么说”。董卿的成功,除了她表达得体、专业扎实外,最重要的是董卿所具有的文化底蕴,这是诸多从业者所不具备的。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和语言二者不可分离开来。在播音主持学科的教学中,高校课程的关注多在播音基础、语言运用上,对文化知识的关注度相对较少。在近年的学科改革中,有许多业内人士呼吁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播音主持学科不仅仅具有新闻属性,更具有文化属性;不仅仅是党的喉舌,更是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只有文化素养提升,才能在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继续担当起文化传播者的重任。

培养方向单一。结合当前媒体对从业人员的需求,现今的播音主持课程教学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当下时代,媒体快速发展,对于从业人员来说,只会“播”,而不会采集、编辑是不能适应当下时代潮流的。如果只是单向输出,注定会导致“偏科”。

另外,思考当下媒体人才需求趋势,播音主持学科的培养方向略显单一。每年播音主持学科的毕业人数众多,能够从事播音员或者主持人的学生少之又少。现如今的本科教学中,没有根据每个学生的长处而详细分析,造成学生在某一方面优秀但是并不能持续学习的问题。此外,单一的理论知识和练习,与实际操作脱钩,学校学习的专业不能胜任记者等岗位,造成与市场脱节。

播音院校虽然在逐年增多,每年的毕业生也在逐年增加,但人才供不应求的场面并没有有效改变。多数情况下,毕业生与工作单位不能“情投意合”。在这种大环境之下,播音主持学科的培养方向及方式应该有更高的要求。

改革建议

结合市场需要,精准学生定位。随着当下媒体迅速发展,播音主持学科的教学同样需要与时俱进。而分析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笔者认为是最首要的任务。虽然多数高校都在提倡“复合型人才”“一专多能”等新概念,但是实施情况并不如人意。大多数高校还是在坚持以往的学习路线,根据书籍中的理论学习加以练习。此种情况下,进入用人单位后可能会出现“博而不精”的情况,无法正确找到自我定位,从而使得工作效率大大下降,对未来发展越来越模糊的状况。而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需要分析时代特征,结合当下媒体发展趋势“对症下药”,而不是“无的放矢”。

另外,笔者认为教学应当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精准定位。例如,一个班级中某几名学生新闻播音很好,某几名学生节目主持很好,根据其特点进行分组教学。选择适当目标进行精准培养,对学生要做到“投其所好”,避免学生被牵着鼻子前进。

播音主持学科作为媒体快速发展时代下的重要一环,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分析人才需求现状,改进人才培养方式及方向,是播音主持学科前进发展必要的一环。只有如此才能精准对接社会需求,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大的能力,提升竞争力。

突出实战能力,面向一线发展。播音主持行业作为培养电视荧屏一线工作者的学科,不断为媒体行业输送优秀人才。但是近年来新媒体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从业者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对高素质、复合型、实战型主持人的要求更加迫切。在课堂教学当中,播音主持课堂内容普遍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显著提升。另外,播音主持作为实践性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当具有较强的实战能力,能够从容应对突发问题、现场采访等状况。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得到的实践机会不多,因为设备有限,学习人数多,能够分配至每个人的学习时间并不充足。此外,多数课堂存在机械化教学的模式,全程按照课程安排,结合课程书籍授课,学习过程中对其他的专业知识技能涉猎较少,长此以往这种“无新意”的授课方式,将大大削弱学生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拓展新领域,获得新思路。例如,每节课前随机抽取2-3名学生进行即兴评述或现场采访,增强学生的随机反应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现场能力一定会有所提升。

随着时代不断前进,媒体行业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重理论、轻实践的方式已经显得有些过时。新时代的播音主持从业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播音主持作为实践性学科,理论知识要通过实战检验,单凭课堂的练习是远远不足的。因此,如何成功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实战型主持人是高校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这就需要高校教师不断地关注媒体市场发展,运用创新思维改进教学方式,并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反思、修正。

加强文化素养,提升综合素质。播音员、主持人在广播电视行业中担当着传播者的角色,也就表示对从业者有着特殊的素质要求。除了对语言传播有较高的专业要求之外,较高的文化素养同样成为当下从业者必须满足的一项要求。“腹有诗书气自华”,这足以说明文化素养是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中的关键一环。而节目主持人的文化素养显得更为重要,是否拥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是衡量一个主持人素质高低的关键因素。

笔者结合播音主持课堂教学发现,大多数课堂涉及面多在专业能力,对文化素养的认识和评价少之又少。这也就造成一些问题,例如,播报新闻时生僻字出现读音错误的情况;担任节目主持人时对本期节目的知识点不熟悉,从而影响节目效果等。这就要求在高校播音主持教学当中,教师教学重点除了重视专业能力外,文化素养也不可丢弃。在之前的旁听学习中,吉林艺术学院有老师在每节课课前都要求2-3名学生做读书分享,这种做法笔者认为值得学习和提倡。

如果想在新时代媒体行业中脱颖而出,业务素养是从业前提,而文化素养是体现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主持人肩负着文化传播的责任,因此作为培养播音主持人才的高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文化素养在从业者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所在,在教授专业能力的同时,更要兼顾学生的文化素养。

结语

播音主持学科在传媒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播音主持学科也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更新内容。当前,播音主持学科只有充分认识问题,不断修正方向,才能让从业者在新时代下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

猜你喜欢

主持人学科时代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HANDS OFF THE WHEEL
“超学科”来啦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