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综艺节目的创新性表达及对策研究
2021-11-12李晴晴
□ 李晴晴
云综艺就是一种线上综艺形式,节目制作组、主持人与嘉宾一切的前期策划、节目录制、后期剪辑制作播出全部在线端进行。云综艺通过采用视频连线+生活Vlog+云录制等新媒体形式,实现了多屏互动、跨屏互动、融屏互动,是传统综艺的一种新型创新尝试。
云综艺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湖南卫视推出的《天天云时间》《嘿!你在干嘛呢?》、浙江卫视的《我们宅一起》,东方卫视的《云端喜剧人》等,优酷视频的“好好”系列《好好吃饭》和《好好运动》;爱奇艺的“宅家”系列《宅家点歌台》《宅家运动会》《宅家猜猜猜》;腾讯视频推出的《鹅宅好时光》等。
云综艺的制作特点
互动环节多样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媒体的交互单一性不能满足受众的表达欲望,越来越多的受众选择使用新媒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各大平台的云综艺节目在融入Vlog、直播、视频连线等内容形式后,利用互联网互动,创造多维空间,增加线上互动环节比重,增强观众的参与感。云综艺的节目形式与以往的综艺相比,体现出覆盖范围极强的互动感,节目嘉宾与嘉宾之间、节目嘉宾与观众之间,主要有直播式、视频连线式、电话连线式、Vlog式、脱口秀串联式和线上大众评审式等多种互动方式。例如,优酷出品的直播恋爱真人秀《请和我奔现吧》,首创云恋爱的模式,节目中受众采用实时互动的方式进行投票,男女嘉宾从相识到约会,再到后续发展,网友全程见证参与。即使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受众也实现了与主角“同呼吸共命运式”的恋爱模式。
制作过程原生态化。众所周知,以往传统的综艺录制形式,需要一个庞大的互相协作的团队凝聚在一起才能完成,需要有导演、编剧、摄影师、化妆师等大量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配合。然而在疫情期间,受到录制条件限制的云综艺都缺乏专业的拍摄设备、打光等,这些云综艺被称为“三无节目”,不仅没有现场导演、没有摄影、没有演播厅,大多以“接地气”的视频连线+云直播+Vlog的形式展现。节目筹备简单快速,场地为各自嘉宾家中,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整场拍摄,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运作模式成为云综艺制作过程中普遍的录制形式。如《嘿,你在干嘛呢!》由嘉宾在各自家中用Vlog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生活,不管是节目中何老师坐在地上读书,还是作为厨房小白给大家展示稍显不熟练的厨艺,这些简单且接近原生态的制作形式和生活场景不仅没有让观众感到沉闷,而且在这一特殊时期也让观众隔着屏幕感受到了节目带给观众的陪伴。
叙事场景短视频化。场景是综艺节目形成节目风格的一个重要元素,在以往的综艺场景设计中,对于场景的展现大多数是演播室中封闭的呈现形式,而后日渐形成主流的游戏化场景设计,例如《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等综艺节目,在多元化的互联网语境中,传统的综艺场景逐步转化为沉浸式、体验式的场景。在云综艺节目中由于只能依赖于手机、电脑摄像头等小型录制设备进行录制,更多的场景倾向于一种Vlog、短视频的小屏化效果。这种限定性的场景摆脱了过往综艺节目对于视觉奇观化场景的依赖,转向生活化、原生态的居家场景展现。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联合抖音制作的融媒体云综艺《希望搜索词》,在实现了多元场景融合的基础上,更是采用手机竖屏、视频连线、Vlog等形式赋予场景更多元的展现方式,同时充分挖掘了作为希望发起人的嘉宾在居家场景中的表现力,赋予节目更多的可看性。短视频化的场景消弭了与观众的距离感,让节目内容和观众之间形成一种和家人、朋友视频聊天的亲切感。
综艺内容陪伴化。在疫情特殊期间,大多数的观众都处于居家隔离状态,没有了昔日娱乐的场所,心理情感上呈现相对孤独的状态,继而会把视线转移到视频节目上,观看综艺节目成为这一时期主要的缓解情绪的方式。而云综艺正是抓住观众在这一时期的情感需求,在内容表现形式上都紧扣“共同抗疫”的社会现实与公众的情感诉求,着重凸显陪伴感和公益性的特征。节目采取第一视角来记录嘉宾在疫情期间的日常点滴,既温暖又有趣,涵盖游戏、美食、运动、音乐等多种内容题材;传递出积极乐观、健康、热爱生活的态度,体现出一种“陪伴式观看”的氛围。例如,优酷的公益直播综艺《好好吃饭》,将内容定位为陪伴用户一起吃饭,节目播出时间也是日常观众吃饭时间,不仅在时间上与受众融合,而且节目更考虑到参与的明星与用户心理需求的贴近。因给赵本山拜年无法回家的宋小宝,与师父一起做饭、干农活的场景,让观众看到了褪去光环之后明星作为普通人的生活状态。节目中呈现出温情普通的居家生活图景,在传播过程中以一种无声的方式抚慰观众的情绪,达到屏幕内外的“同化”,建构出“共同生活”“同频共振”的参与感,满足了受众获得情感联系与归属感的渴望,产生替代性的参与与共情。
云综艺的发展困境
技术设备的局限性。在技术方面,由于录制场所和制作条件的限制,传统的视频录制设备和无线网络系统的技术制约无法保证其节目的制作与视频传输质量。加之由于前期制作策划比较匆忙,在一些节目播出时还可以看出有些嘉宾的直播经验不足,镜头不够稳定等情况。比如,《天天云时间》在录制中与嘉宾进行异地视频连线时,会遇到网络信号及设备不顺畅的问题,出现信息接受延迟、掉线等问题。在《歌手·当打之年》第三期云录制中,由于无法在演播室录制,所以现场的音乐沉浸感氛围,以及灯光舞美的呈现无法展现,失去了节目原本的精彩之处。
节目内容同质化。在内容与形式方面,云综艺的时长一般比较短,大约是在30分钟左右。然而,受技术条件和拍摄场地等原因的限制,这类综艺节目在内容取材和节目表现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雷同性与同质化现象,缺乏有创意的内容。在节目内容上大都在短时间内便可完成从策划、创意到拍摄、后期的全过程的中小体量的综艺,一般内容大都为做饭、唱歌、运动、答题等。在节目表现方式上,《嘿!你在干嘛呢》与《好好吃饭》采用嘉宾轮流录制Vlog的节目表现形式,《天天云时间》《鹅宅好时光》使用多人视频会话的节目形式。这些节目容易令观众产生视觉疲劳,与大体量、大投资的综艺节目相比,还缺少核心竞争力。因此,云综艺必须进行艺术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探索,以确保观众持续性观看。
过度私人化叙事。在节目叙事方面,呈现私人化叙事视角,与公共性话题相疏离。纵观播出的云综艺,不难发现其叙事视角都是个人化的居家叙事展现,都是围绕个体的活动进行叙事,虽然是在“疫情”这一大背景下进行生产创作,但其公共性话题的深入性较弱,没有形成很好的连接关系。而在一些云综艺中为提高收视率,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大量运用“明星效应”,过度依赖明星的私人生活博得看点,对琐碎的明星生活加以拼贴,这样容易造成受众的审美疲劳,而忽视了更为丰富的节目内容。因此,云综艺要形成更加关照现实以及独特的文化内核。
云综艺的未来发展探索
充分利用虚拟技术打造智能沉浸式云综艺。目前云综艺的呈现方式及制作手段比较单一,节目画面质量还无法保证其稳定,未来想要获得更多受众的青睐,满足大众的视觉冲击力,需要底层技术的提升,可以充分利用“云端”优势,对AR/VR等虚拟技术进行实际应用,创新更多新的表现形式,打造沉浸式云综艺。
拓展更多元互动方式打造参与式云综艺。以往的传统媒体与观众的互动往往是闭环式,单向的生产模式,而融媒体背景下的云综艺在与观众互动方面,由单向被动接受转化为双向主动互动,云综艺所具备的互动性与真实随机性也成为节目的点睛之笔。就目前的云综艺节目来看,互动方式还需进一步拓展,让更多的受众产生自我参与感,比如同样是在云端节目的“相信未来”音乐义演中,其互动表现形式也做出了创新,观众可以运用弹幕、打赏、应援等各种形式,和表演者进行互动,开创了线上音乐会的不可替代性。因此,云综艺也需要探索更多元的互动形式,打造全民参与的互动式线上综艺。
自主创造独立IP探索个人化云综艺。目前云综艺这一形式虽然是一种特殊的产物,受到观众的喜爱,但是与以往大制作之下的竞技比赛类、户外真人秀、歌舞选秀类等大型综艺节目相比,缺乏核心竞争力。云综艺还需利用融媒体平台的互动优势,体现科技创新性,自主创造独立IP,探索出更加适合个人化的内容形式,满足不同受众的观看需求。比如,《我加》《拳拳四重奏》《他的微笑》等互动剧节目的推出,创造性地结合影视、综艺、游戏等多重属性。多线性内容叙事充分把握用户的心理,互动玩法设计多样,用户的不同互动选择直接影响剧情的走向,是一种个人化定制的专属互动节目。因此,云综艺未来还需创新综艺“讲故事”的方式,在全民参与互动的基础上更精准地对准受众,打造个性化的云综艺,把握受众的心理诉求,增强受众黏性。
尽管云综艺的产生是无奈之举,但是云综艺的出现表现出文艺创作者善于运用创新的思维与新技术承担起打造优质节目、满足观众情感需求的责任和使命,制作出许多贴近人心、鼓舞人心的正能量节目,充分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后云综艺要想实现节目质量的提高,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比技术升级更重要的是其内在核心内容的优化、价值内涵的提升以及品牌化生产的打造。在技术与内容的双重加持下,云综艺这一生产模式会更加丰富与饱满,或许也会催生其他更多元的综艺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