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扎根于基层的时代记录者
2021-11-12黄志坚
□ 黄志坚
作为县级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县级广播电视台承担着传达本级党和政府的声音,影响和引导舆论的使命。这就要求县级广播电视台要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县域经济社会建设舆论引导主力军的作用,办好县级新闻节目。县级电视台受众群体主要是本地百姓群众,因此,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以服务农村群众为宗旨,要把报道的触角转向“三农”,发现其中的新人、新事、新生活,引导农业生产、百姓群众生活和乡村振兴。
说起新闻工作者,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记者。谈起记者,大家脑海中闪现的都是这样的画面:身穿防弹衣的记者,从容地述说着战事的变奏曲;身披雨衣的记者,坚定地讲述着抗洪抢险的进行曲;手持话筒的记者,信心满满地介绍大国外交的交响曲。
在笔者工作的县级广播电视台,没有这些高大上的场景,更没有令人崇拜的职业定位。有的只是村民新农村建设完工后的喜悦,还有贫困户在扶贫产业中充满希望的眼神,更多的是群众在看到民生事业件件落地后的笑逐颜开。笔者来自基层,要讲述的是扎根于基层的时代记录者的故事。
一条新闻成功的报道背后,需要记者有牢牢扎根基层的脚力、善于发现新闻价值的眼力、富有对时代命题主动思考的脑力以及巧用镜头说话的笔力。“四力”不仅是对新时代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更是记者职业精神的具体体现。
记者的工作是辛苦的
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从业人员比较少,笔者所在的宜丰广播电视台,新闻部只有四五名记者。遇到重大突发性事件时,记者们往往是“倾巢出动”。2020年6月12日,全县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强的暴雨,大暴雨从凌晨开始一直下,八点刚过,新闻部的值班电话就响个不停,“新庄镇的张家村洪水围村,不少村民被困”“潭山镇的店上村山洪冲垮了部分高速公路的路基”“石市镇的锦江河洪水漫堤,淹没了沿河村的农田”。汛情就是命令,一时间办公室内嘈杂的键盘敲击声戛然而止。直到傍晚,同事们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办公室。这时笔者才知道,记者况文婷在涉水进村采访时滑倒,一只脚扭伤,强忍伤痛完成了拍摄任务。“90后”的记者漆威原本这几天感冒发烧,采访任务让他忘记了今天仍要去医院打点滴。深夜的新闻部灯火通明,第二天灾后自救的深入报道正在策划当中。基层人员严重不足,记者们往往没有正常的休假,有时生病打着点滴也要火速到岗。无论多么苦、多么累,小伙伴们仍遵循着严谨的新闻原则,坚持着严格的新闻“烹饪”技法,为广大电视观众送上丰富多彩的新闻大餐。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对基层县级电视台能否掌握县级舆论宣传主阵地的一个严竣考验。宜丰广播电视台新闻部克服了人员不足、防疫设备不足等诸多不利因素,仅有的四五名记者,在抗疫期间没有一天体息,天天深入救治确诊病例的定点医院、发生确诊病例的村组等开展新闻报道。对内及时宣传党委政府针对疫情防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挖掘并宣传好抗疫过程中发生的感人至深的人和事;对外积极讲好宜丰故事,让抗疫先锋模范人物、抗疫感人故事在上级媒体频频播出。其中,讲述宜丰本地菜农推出的“无人菜摊”为抗疫增添温情和力量的《江西:见菜如面一起加油》,该条新闻在中央、省级媒体播出后,引发全网转载,转载量5万次,点赞量达千万。1-4月宜丰在中央级媒体播发电视新闻稿件46条,省级媒体播发电视新闻稿件51条。
记者的称号是神圣的
笔者常常认为,小县城的新闻记者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行为,日复一日,直到有件事改变了笔者这个念头。有一次,笔者去采访一个当地有机蔬菜种植大户,原计划是宣传他如何带领其他农户种植有机蔬菜,畅销县内外。可一到现场,现实情况正好相反,去年的外销渠道不畅,内销也行不通,眼看上百亩的各种时令蔬菜就要烂在地里。面对蔬菜种植户焦急的眼神,记者能做什么?笔者立马想到了前几天到一个制衣厂去采访,厂里上千号工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拨通了厂长的电话自报家门后,说了一下基地的情况。“刘厂长,您放心,基地的蔬菜都是有检测报告,质量没有问题”。“黄记者,我相信你,让老板联系我,他的蔬菜我包了。”蔬菜基地农户紧紧抓住笔者的手,连声“谢谢”。采访任务没有完成,却帮了采访对象的一个大忙。突然间,让笔者对记者这个称号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别人眼里,记者是敢于说真话、一个令人信服的称号。
医保、社保等窗口单位是与百姓群众接触最多的部门,工作人员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前来办事群众的直观感受。2019年初,有不少群众向县广播电视台反映,医保报销窗口工作人员态度不好,有事项不一次性告之,造成不少前来办理医保报销的群众反复多次才能办理成功。我们组织记者对窗口单位进行暗访报道,采写了一篇《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新闻稿件,新闻一经播出就引起了相关部门和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指示批示全县范围内的窗口单位开展自查自纠,落实“一次办好”,微笑服务、阳光服务的措施。全县窗口单位的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受到广大群众一致好评。电视台新闻舆论监督取得了实质进展,公信力也大幅提高。我们也适时策划推出了《曝光台》电视新闻专栏,栏目把市民关心、关注的民生实事热点、不文明现象以及百姓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通过电视镜头进行如实反映,倾听百姓群众的呼声,推动相关职能部门改进工作作风,更好地解民忧、惠民生,让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的职责就是发现“美”
2013年6月8日的一条微信朋友圈消息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江西省宜丰县芳溪中学女教师卢春苗在护送学生参加校外活动时,以身挡车救下了自己的学生,她却脊柱受伤,卧床不起。看到这条消息,记者立刻赶往卢春苗老师所在的芳溪中学开展采访,寻访目击者,采访被救的学生,通过他们的讲述真实地还原了当时事发的情况。当时卢老师眼看疾驰的摩托车就要撞上自己的学生了,她不假思索地推开了自己的学生。更难能可贵的是,卢老师婉拒撞人者赔偿,原来肇事者是她教过的学生。爱生如子的情感感染着电视观众,充分展现出卢老师既是一位爱岗敬业的好老师,又是一位关心学生的“好妈妈”,更是一位临危不惧挺身而出的“最美教师”。
卢春苗以身挡车护学生的英勇事迹第一时间在省、市主流媒体上播出,当地迅速掀起了学习最美教师卢春苗事迹的热潮。卢春苗也获得了当年的江西省“全省优秀教师”、宜春市“全市师德标兵”“中国好人”等一系荣誉称号。
近年来,在记者的努力挖掘、报道下,宜丰县这个总人口不足30万的山区小县共涌现出13名“中国好人”,他们或是“爱岗敬业”,或是“孝老敬亲”……这些榜样的力量无时无刻不激励着电视机前的观众向上向善,竹乡宜丰“好人文化”已蔚然成风。
记者的收获是丰硕的
在基层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新闻事件,但最接地气的变化却每天都在上演。只要有心,有一颗善于发现真、善、美的心;只要用心,用一颗善于发现新闻价值的心,用自己的镜头记录身边感人的瞬间,用自己的笔尖描绘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总能收获满满。从业十年来,笔者的7篇新闻作品先后在江西省广播电视优秀节目评选中获奖,其中广播短消息《全国首次大熊猫重引入科学实验落户我县》荣获了第27届江西新闻奖二等奖、广播专题《青春吐芳华》荣获了第25届江西新闻奖三等奖、广播长消息《全省首家企业集装箱检验检疫监管区正式启用》荣获第21届江西新闻奖三等奖,并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广播新闻”三等奖。《官山自然保护区成功拍下大量野生动物活动珍贵影像》、微电影《孔融让梨》、音乐节目《五老之歌》等作品先后获得了江西广播电视奖三等奖。《基层群众的快乐在这里——县级台开办娱乐节目之我见》《县级电视台借力网络媒体谋发展的几点思考》两篇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寄语新闻工作者和当代青年,“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当代中国青年要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
作为新时代的基层新闻工作者,我们应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职责和使命,努力做党和群众的桥梁、纽带,通过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引导社会舆论,汇聚发展稳定合力;坚持真实原则树立正确新闻观,坚持“三贴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与全国广大新闻工作者一道,做政策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