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爱的迫降》对民族国家边界与社会日常的书写
2021-11-12谭礼癑苏韦铨
□ 谭礼癑 苏韦铨
一般而言影视作品的内容和意涵表达需要通过“写实-记录”“抽象-艺术”或是“现实-虚拟”相结合的方式,将所框定对象的过去、现在或未来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适当的描绘处理,为受众提供信息、寄托感情或娱乐消费资源。因此一部好的影视作品所书写的内容不仅具有真实性,也包括一些虚拟的“类像”或“类现实”,只有将写实与虚构进行有效衔接,透析内容本身触及深层内涵,才能引发受众对某一题材暗含意蕴的品觉。影视作品按题材分为爱情片、动作片、科幻片等,展现主题和逻辑取向;按时长分为电影、电视剧等,体现体量和结构。与电影在短时内进行高强度、高频度的话语输出特点所不同,电视剧试图塑造长时段、综合性、低烈度、多面向的持续性话语,围绕主线剧情创设多样情景,丰富剧情节点,使受众从剧中选择符合自我期待的内容。
《爱的迫降》以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关键性要素“边界线”为营造起点,基于同一民族不同国家的朝韩边界区隔性为基础,艺术性地创造了韩国财阀二代千金意外越界进入朝鲜边境地区,与驻守边境的朝鲜军官产生的爱情故事。作为一部爱情题材电视剧,相关报道认为该剧“只有糖分欠缺养分”,却从整体上忽视了电视剧塑造的多元特性。该剧以浪漫爱情为核心主线的同时,通过历史记忆、叙事-塑造的维度,将前者与边界区隔带来的现实困境相结合,形成了不同以往朝韩影视作品侧重描绘边境地区紧张关系的新视角。以重笔浓墨描绘边境地区社会日常,在浪漫化和猎奇感的双重催化作用下,一方面发挥“甜”效应,延续韩剧“爱情至上”一贯风格;另一方面隐晦地将受众带回现实,凸显政治边界的区隔作用,引发受众思考。
历史记忆:真实记忆再现与艺术再造
对影视作品而言,其表达内容需要在历史基础上汲取养分获得创作灵感和基本事实依循,再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写实和艺术化创作。这都是在历史范畴中所完成的,只不过创作者本身的认知对作品内容选择和意涵表述会存在差异。因此,影视作品是客观基础的延续、再现与超越,是创作者本身对历史记忆的符号化再现,根据创作需要通过艺术性手段将事实与抽象进行构建,为受众提供新的“感受源”。《爱的迫降》亦遵循此逻辑,围绕朝韩民族国家边界营造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与场域,并在故事推进过程中有形或无形地彰显这一要素的重要意义。
影剧对历史记忆的书写。历史记忆(Historical Memory)可理解为当前历史场域时空背景下的群体对过去历史场域时空背景下发生事件的非直接感官接受形式,其记忆有可能是建构的幻想,但(亦可)作为一种确实被直觉和主观认为的真实感知。历史记忆作为群体性记忆,阐释了真实历史事件对当下的重要影响,但历史演进中也会衍生出非真实的历史记忆,客观和建构的交织与堆叠是历史记忆的主要特点。《爱的迫降》在这一逻辑中营造了故事发生的场域与背景,围绕边界的历史记忆进行真假转换。
朝韩作为同一民族构成的两个不同国家,是二战后民族国家建构中多种对立要素的特殊产物,历史客观事实延续至今的是半岛分裂后固定化的敌对关系,历史记忆作为维系群体纽带的心理要素,是朝韩各自诠释民族国家道德合理性与政权合法性的重要工具,对民族个体身份与认同归属感塑造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朝韩边境地带充斥着战争阴霾、夺命恐惧、血泪交汇的生命等事实,所以当剧中韩裔女主角意外越界进入朝鲜后面临雷区、军事巡逻、信号消失、“陌生”同胞等压力,个人感受到承续集体关于朝韩边境历史记忆的恐惧与无助,因此女主角的第一反应是进行各种尝试尽快穿越边界线返回韩国。剧中角色的反应体现了历史情景和现实政治的耦合,是影剧对历史记忆真实部分的书写。
影剧对历史记忆的艺术再造。历史记忆作为整体性记忆既有客观实在还有建构部分,正如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在《论集体记忆》中赋予集体记忆社会意义,历史记忆本身具有能动的认知建构。与之相似,影视作品的创作中多是虚实结合,从过去的历史事实中挖掘真实性素材增添可信度,确保作品符合多数受众的认知范畴,提升接纳程度。同时以艺术手法对真实性进行局部再造,将历史记忆从现实层面衍生到具象化的作品中。
该剧尝试通过真实与虚拟的相互转换,让受众在体会到真实性带来的紧张感,又能相对剥离现实接受对民族国家边界、社会日常等场景的书写,用虚拟弥补现实。剧中将高危之地的边界通过艺术手法增加各种变量进行塑造创设虚拟安全空间,使男主角能够得以穿越边界。自1953年朝韩双方停战以来,非军事地区成为“无人区”,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至今发现部分地道,但要穿越几乎不可能。该剧借用这一历史记忆中的客观史实部分,艺术性书写了男主角穿越地道抵达韩国营救女主角的情景,将真实性与虚拟性相结合,推动剧情发展,让受众同时接受现实的高危和虚拟的安全。
该剧首先就历史记忆中关于朝韩双方紧张关系进行书写,关注边境地区的高危性和区隔性;其次通过对部分历史记忆艺术再造,淡化对立危险,形成推进剧情稳定发展的虚拟安全环境;最后通过历史记忆的真实与虚拟结合,对边界区隔造成的影响进行点拨,引发思考。
叙事塑造:叙事策略与期待视野
影视作品在背景和场域空间下进行叙事塑造,从供给视角看可分为叙事策略和期待视野(即受众期待)。前者是指影视作品的理念通过叙事策略构成自身风格和故事内容形态;后者是指受众对作品描绘所具有的期望,主要包括文体期待、意象期待和意蕴期待三个层次的自我形塑。即叙事策略反映作品偏好,期待视野反映主观感受。《爱的迫降》作为一部浪漫爱情影视题材,主线是发展爱情,故在叙事策略偏好于浪漫化。同时该剧的设置背景是朝韩民族国家边境区这一高风险场域,使得爱情故事的主线发展充满诸多变数,因而在叙事塑造中,该剧通过对边境日常生活的书写进行适当平衡,淡化紧张给予受众期待。
叙事策略。影视作品的叙事策略具有多样化特点。对于一些老问题的叙事如何找到新的平衡感,整部作品能否彰显艺术魅力,从而与受众达成审美一致性非常重要。长期以来韩国影视作品在涉及朝韩关系时,往往带有对抗冲突、紧张度高等负面集体记忆的感知,将朝鲜人设为渗透到韩国的间谍等,反之则将韩国人塑造成被朝鲜人所“欺凌”另一方。即使朝韩关系相对缓和后,韩国部分影视对于南北双方关系的表达适有升温现象,但亦非主流。
《爱的迫降》就是一部有别于传统意义对朝韩紧张关系的释义作品。其围绕“爱情至上”发展主线,叙事策略由政治、经济、军事等强国家在场的不可抗性,转向对朝鲜边境社会日常和韩国都市社会日常的“柔性”书写。剧情前半段,围绕男主角方书写朝鲜边境生活日常,从女主角基本的生活用品取得不易、难以接受朝鲜边境少妇日常行为方式到最后的相互羁绊等,营造日常生活。剧情后半段,通过空间翻转围绕男主角及其战友跨越边界进入韩国后的都市日常进行书写,从自由购物到网络游戏畅玩的欢乐、从生日聚会到惊喜礼物等,与朝鲜一侧形成鲜明的空间差异。通过朝韩双方日常生活差异的叙事策略,强化了社会属性表达,塑造了轻松、浪漫的气氛,有效缓解了剧情设置中边界敏感性及南北对峙的紧张感。
期待视野。对受众而言,期待视野是指贯穿观影过程中自身对作品的渴望、审美、感知和领悟等。期待视野作为作品和受众之间的桥梁,将叙事与期待进行认知匹配、情感匹配,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部作品的命运。受众对作品剧情推进的期待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主观性思考,共同构成了期待视野。叙事与受众期待能否相互交织是一部影视作品成功的标志。
该剧将个体层面的抽象情感“爱”与现实群体政治区隔的无情边界联系起来,对期待视野掌控是有效的。从设置朝鲜一侧社会日常,凸显男女主角身份差异性入手,通过男女情爱、日常关爱、父母疼爱、朋友友爱等进行复合建构,将叙事期待从无情的政治实体边界引向有情有义的人性层面,让受众在叙事中能直接简明地从这些显性的表达中体会到作品本身“甜”的魅力。继而以空间转换为基础,角色转换为载体,立场转换和行为转换为事实,使受众从抽象回归现实,既认识到虚拟角色本身的爱情纠葛成因是边界区隔所致,又引起受众对同一民族不同国家的国家关系和社会日常再思考。
《爱的迫降》叙事策略则更多地转向对社会日常的描述,让作品本身不至于陷入在历史记忆背景下对抗性场域的尴尬中。受众通过对作品欣赏,不仅能形成对“甜”感的直接期待,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作品对爱情的叙事,从现实政治视角思量边界区隔造成的困境。“爱”作为本部影视作品核心得到广泛认可,但受众不应限于剧中人身份对作品做出简单化、镜像化、晕轮化评价,而应抓住剧中丰富的要素进行更深入地思考。
现实困境:边界的“强”区隔与“弱”保护
现实是影视作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任何作品都不可能超越历史范畴。因此,一部成功影视作品不仅要善于在叙事塑造中通过历史要素去匹配受众的认知,让受众深入地感受作品的真实性、可信性、贴切性,拉近作品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围绕主线剧情形成期待视野。更需将“抽象-艺术”化剧情与现实“写实-记录”性有效衔接起来,显隐结合推进获得受众共情,在感受观影爽快感同时感悟剧中多要素背后的深层意蕴。
一般意义层面:边界“强”区隔性。边界是民族国家划分彼此空间的重要工具,边界的区隔性还影响政治领域、社会日常、心理认知、行动逻辑等,以边界区隔为标志建立的民族国家构成了现代国际体系中最重要的行为主体。国家单元中的个体在有效国家能力的长期作用下,充分地受到国家间边界区隔带来的影响,构成了不同国家的国民,区隔作用显著。
《爱的迫降》对边界的描述符合以上逻辑分析。如开篇时各种对抗性军事要素呈现;剧中个人偷越边境引起国家安全问题的大规模调查;剧末人质交换场面及意外的双边紧张态势等。从历史记忆、现实叙事、艺术创作等综合性策略塑造了朝韩边境地区地缘政治的高压形态,这是对国家边界强区隔作用的显性表达。空间和政治区隔属性转向个体层面后,该剧对朝韩双方国民个体在语言使用与表达、社会日常行为、国家认同与身份认同、行动逻辑等方面的书写,表现出同一民族不同民族国家地理和政治空间中的差异性。该剧诙谐幽默地创设作为双方各自国家精英阶层的男女主角未能到彼此国家相交相爱的情景,使爱情困于边界的“强”区隔作用。可以说朝韩双方关系在国家层面的区隔性,影响了双方国民个体的诸多方面,该剧较为隐性的社会日常书写,避免了政治敏感性的同时将受众从虚幻的爱情空间中拉回真实社会空间。
特殊意义层面:边界“弱”保护性。虽然民族国家边界的“强”区隔性是其本质,但边界并非不可逾越,有时一国的边界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保护个体的重要资源。不过与边界的区隔作用本质属性有所不同,边界的保护作用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异,可以看作是区隔作用的扩展,属于“弱”保护。除特殊情况外,跨越边界行为的目的是谋求对自我的保护和履行保护他者的义务,无论何种目的最终都会形成新的社会日常。
《爱的迫降》一方面书写边界“强”区隔造成的差异影响,让剧情始终处于现实主义政治困境的无奈与人本主义追求美好爱情的矛盾之中,一方面又在剧中穿插男女主角同时跨越朝韩边界进入第三国瑞士的美好回忆。此刻,民族国家边界不再构成双方相遇障碍,第三国边界塑造的新地缘空间,让男女主角个体暂时“脱离”本国政治身份属性。不过,边界保护是暂时的,因为后民族国家时代尚未到来,特别是双方特殊的身份和职责所在,难以放弃原有国政治身份。因此,剧终时,男女主角不得不因此各自归国,重新贴上已存在的政治标签,并期待一年一次短暂的跨越边界的社会日常。男女主角的行为,事实上是个体在边界造成的国家整体层面区隔作用下寻求特殊保护的妥协之法,终非常态,这种不完美性或许是本剧爱情推进的最大遗憾。
民族国家时代,个体都必须生活在国家边界内,边界具有“强”的区隔不仅涉及国家安全,也直接影响个人社会日常。《爱的迫降》之所以让受众感受到“甜”,正是因为刻意突出书写了边界“弱保护”的特殊性,形成强烈反差感,放大人本主义情怀。该剧从现实出发通过艺术手法营造美好,最终又回归现实,因此能使受众对剧中叙事和其背后的深意有所感。
结语
《爱的迫降》虽属浪漫爱情影视题材,但受众具有自己的期待视野,可运用跨学科视角多角度观察并进行评价,避免落入俗套之中。因此,依托剧中民族国家边界和社会日常两个要素,从历史记忆、叙事塑造和现实困境三个维度着力,将影视分析与民族政治相关理论结合,本文认为该剧具有历史记忆书写与艺术重构、叙事塑造策略日常化和期待视野表意隐晦、虚实相构的现实困境描绘等特征。除对爱的直译外,还暗含了对民族国家边界区隔的思考。面临边界区隔造成的现实困境,影剧没有给出具体的解答,或许只有尊重差异,弱化对抗,寻求共性,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是彻底解决区隔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