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体验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以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为例
2021-11-12姚钧浩冯威
□ 姚钧浩 冯威
播音主持专业体验式教学的可行性
体验式教学指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特点,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去领悟知识、加强技能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活动中,师生间往往是垂直式的“传者与受者”关系,教师自上而下地传授知识,学生较为被动地接受知识;在体验式教学方法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师生进行角色转换,促进师生间形成水平式的“你与我”关系。学生不只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更成为学习活动的信息加工主体,即教学活动的主动者,教师则从传播者转变为引导者、推动者。通过创设具体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际的场景实践中,提升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达成理论知识到技能实践的转化,加强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充分运用课堂所学与个人经验提升综合素质。
传媒类专业如播音与主持艺术有着极强的实践性要求,通过理论课堂的学习学生能掌握较好的专业理论知识、传媒业务知识,却往往不知如何运用于实际的工作生活中,理论知识难以转变为活学活用的实践技能。因此,在实习甚至工作后,面对需要熟练动手技能的新环境、新工作,难以满足实际的工作要求,需要从头摸索实践,极易失去专业优势。
因而,强调播音主持专业的实操性,理论课堂与专业实践同等重要,体验式教学方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予以重视。这种教学方式,除了体现在利用录音实验室、虚拟演播室、形体训练室等实训实验室中,专业实践比赛、学科技能竞赛、教学实习实训等活动均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师积极引导推动、学生发挥积极性与自主性,面对实际问题主动思考与解决,更好完成教学实践活动,达到提升综合素质的目标。
播音主持专业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实践
体验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及现场感,将体验式教学方法融入播音主持专业的理论课堂、实习实训、专业实践、课下训练等多环节,通过亲身体验多看、多做、多反思,较为立体地锻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动手能力,并能通过实践经验反推理论,达到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的良性循环。
专业理论与体验式教学。以专业开设的《广播播音与主持》《影视配音艺术》等课程为例,课程设置为48课时,传统教学方式大多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实践、疑惑解答的模式。这种模式过于强调理论性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弱化了实践操作性,学生往往只能通过教学资料中的文字图片、音视频或课堂展示进行专业学习与交流。
通过专业教师研讨,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完善和修订,将此类课程修改为理论课与实践课,并将实践课开设在专业录音实验室中,每节理论课后均设有对应的实践作业,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真实环境的创造者与体验者。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直接反应于真实场景的体验式实践中,通过对广播类音频作品的当堂分析,及时查漏补缺,并将完善后的作品用喜马拉雅、蜻蜓FM、微信等平台对外推送,通过受众的反馈及建议达到进一步提升的目的。对于《广播播音与主持》课程,针对直播节目与录播节目的异同,教师纯理论性的讲解与强调稍显乏力,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中,学生能较真实地进行体验与感受。
专业实训与体验式教学。专业内的《演播厅实训》《电视播音与主持》等课程,也较好地采用了理论结合实践的课时设置方式。学生首先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并要求将理论课所学知识运用于下一次的实践课中。在校内虚拟演播室展开体验式教学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完成实景部分、虚拟抠像部分的电视节目创作,直接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实践创作之中。
此外,学校与电视台展开校企合作,聘请电视台一线播音员、主持人作为业界导师,带领学生进入电视台实地体验感受,走进更为专业的演播现场进行教学活动,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中进行专业体验,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技能掌握。
专业实践与体验式教学。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出镜与现场报道》等课程,除理论知识讲解外,更要求学生进行真实情境的策划与主持。在旅游类、纪录片类广播电视节目编创中,带领学生进行户外采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取景地的真实环境,分工协作完成策划取景、出镜报道、摄影摄像、配音剪辑等节目编创的全过程,并进行实践成果展示,使理论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自2017年起,每年9月新生开学期间,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开展“艺传迎新直播再升级,主播带你玩转校园”活动更成为体验式教学的特色环节。直播迎新活动由专业师生共同策划、执行,在网络直播日益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专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以致用,分工完成采、写、编、评的各环节工作,这既是专业技能发展的需要,也是紧贴行业前沿的积极表现。
专业训练与体验式教学。除各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外,《普通话语音基础》《朗诵语言艺术》等课程,仅通过教师讲授与课堂练习,难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对于艺术专业课程,“功在平时”早已是共识,课下进行不同体验方式的自学,巩固与提升专业技能是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功课。
各类新媒体平台对于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体验式学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借助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等广播类声音软件,可进行广播播音、文艺作品演播类课程的线上练习,借助配音秀、小咖秀、抖音等平台,可完成影视配音、广告演播类课程的同步训练。同时,在学校“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精神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大学生红色经典阅读大赛、校园普通话大赛等,通过一系列真实场景的考试、竞赛,能更好地促进学习反思与实践能力。课后的线上线下体验式训练、考试、竞赛,学生完成了很多优良的作品,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对专业整体教学活动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播音主持专业体验式教学的提升路径
课程汇报演出,检验教学成果。播音主持专业的相关课程,学生亲身参与体验,以汇报演出或作品展览的形式结课,既能对内展示师生风采,也能对外推广教学成果,并依托受众评价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与完善。2020年起,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播音主持专业2017级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展、2018级学生的专业课程汇报演出,充分展示了学生专业所学与团队协作作品,现场观众的实地观摩极大促进了师生的创作热情与积极性。以校园广播台、官网、各微信平台作为传播载体,更在学校师生中取得不错的评价。
学科教学联动,实现专业互促。长久以来,传媒类专业教学如播音主持、编导、表演、服装表演等大多各自为政,各教研室之间极少进行学科教学联动。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会所需的艺术专业人才逐渐向“一专多能”发展,更促使各学科专业知识进行融合。反观传媒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教学目标其实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例如2021年,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播音主持、编导、表演教研室在制定新人才培养方案时,将编导专业电影电视创作课程、播音主持专业配音课程、表演专业影视表演课程实行专业联动,开设在同一学期,打破专业壁垒,让不同专业师生合作,以更为真实的工作体验通力配合,完成质量更为优良的广播电视作品。
实行工作室制,提升综合能力。在新的媒介生态下,实践应用型人才成为行业发展的刚需。近年来,较多院校创立了专业师生工作室,在强化专业实践性的同时,也促使体验式教学的理念落地。如2020年,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播音主持、编导教研室共同创立“声咖工作室”“慕微工作室”。师生工作室的教学模式,除了借鉴师徒制的教学理念,更能为播音主持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项目搭建平台,加速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步伐,工作室情境的体验式学习,促进了产学研相结合,也易于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