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国音乐创作的思考
——观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有感

2021-11-12苏思颖

戏剧之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图兰朵普契尼歌剧

苏思颖

(天津音乐学院 天津 300170)

一、《图兰朵》简介

《图兰朵》是意大利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创作的作品,讲述了漂亮迷人的图兰朵为了报仇,提出若有人猜中她的谜题便可娶她为妻,否则便要被处死。无数皇室子弟都因无法猜出谜题而丧失性命。漂泊的卡拉夫王子不顾父亲和侍女柳儿的规劝,想要挑战公主的谜题。令人意外的是,他都猜中了。公主想再重新出三个谜题,却遭到了皇上的反对。此时图兰朵竟想自杀,卡拉夫见状便说如果图兰朵能猜中他出的谜语,他便甘心被处死,否则她便要答应与自己结婚。为了得到谜底,图兰朵囚禁了柳儿,并追问王子的父亲,深爱王子的柳儿为了守住秘密选择了自杀。直至第二天,公主仍未猜出答案,王子的吻使公主深为感动,于是她决定嫁给卡拉夫,并与自己的父亲一起帮助卡拉夫重返故土,登上王位。

该作品是少有的描写古代中国的歌剧,作曲家用西洋乐器表现中国的故事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加上普契尼本人并未到过中国,对中国音乐的了解更多源自书本和传说,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他对中国音乐的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在创作中难免融入自己的猜测与想象,与当时中国的真实情况存在出入。尽管如此,《图兰朵》仍不失为一部以东方题材创作的优秀作品。

二、《图兰朵》的创作特点

(一)融入大量中国元素

作为一部描写东方传奇故事的歌剧,《图兰朵》最为突出的特点莫过于其中融入的大量中国元素,具体可以体现在题材、歌词与音乐三个方面。《图兰朵》创作于1921 年,此时作曲家卧病在床,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题材进行创作,他意外从朋友口中听到了有关图兰朵的故事,于是满心欢喜开始创作。该故事主要讲述了王子卡拉夫落难到中国,后通过自己的机智猜中谜语赢得图兰朵芳心的故事,所以,《图兰朵》在题材方面是极具中国特点的。在音乐方面,《图兰朵》多次使用了中国民歌,例如通过乐队齐奏、弦乐独奏等不同方式将《茉莉花》贯穿始终。作曲家又将江苏民歌《妈妈你好糊涂》用于三位大臣上场之时,生动刻画出其投机取巧的形象。此外,作曲家也在《主人,请听我说》《今夜无人入睡》等唱段中应用了五声调式、四音组音型等中国特有的创作手法。至于唱词中的中国元素,如卡拉夫在被押送到刑场时,周围的观众说道:“愿他能够见到孔子。”孔子是我国儒家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在中国人民的心里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第二幕中庞和彭在为婚礼和葬礼做准备时,提到了茶叶、灯笼、棺材、僧人等,这些物品与仪式的对应也体现了中国的民俗文化。

(二)体现了真实主义思想

19 世纪晚期,由于真实主义文学的影响,真实主义歌剧在意大利诞生了。与法国大歌剧不同,其将关注点从历史和宗教战争转向社会底层人物,旨在再现社会生活的真实状况,剧中往往会出现暴力、凶杀等行为,具有揭露和反抗现实社会的意义。普契尼的作品中也充斥着真实主义的思想,他经常在歌剧中将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塑造得惟妙惟肖,通过其身上浓厚的生活气息以及真实的生活环境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最终令人印象深刻。他尤以刻画女性人物见长,笔下女性大多为悲情人物,具有痴情、为爱不惜一切甚至献出生命也无怨无悔的特点。例如《图兰朵》中的柳儿本性善良温柔,只因王子的一个微笑便甘愿陪他四处流浪,甚至最后不惜自杀保守秘密,而原本冷若冰霜的公主在被爱感动后也变得体贴温柔起来。

(三)巧用乐器塑造人物

与以往意大利歌剧重人声、轻乐器的做法不同,普契尼在《图兰朵》中巧妙地将人声与乐队融为一体,推动剧情的发展。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他也十分注重乐器的选择与使用。对于高傲的图兰朵公主,他使用木管和弦乐来表现其性格;表现善良温柔的侍女柳儿时,他使用长笛、单簧管和小提琴的独奏;表现诙谐的三位大臣时,他使用木管高音区的音色;而对于需要营造威严氛围的地方,他则使用铜管乐器。

三、《图兰朵》对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国音乐创作的启示

“跨文化交际”的概念由美国人类文化学者Edward Twitchell Hall Jr.首次提出,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之间的交际。通过上文的分析,《图兰朵》作为一个跨文化交际较为成功的作品,给我国音乐创作带来的思考有:

(一)减少文化误读,促进文化交流

尽管《图兰朵》作为一部以西方视角表现东方文化的成功案例而享誉世界,但我们仍能发现其存在诸多文化误读现象。所谓“文化误读”,即人们在文化交流活动中,对于异族的文化现象做出的与该民族不同的解读,包括对风俗习惯、行为方式、情感态度等多方面文化现象的解读。该剧中,普契尼将儒家文化误读成了中国的宗教,将孔子误读成了神,故出现了“大哉孔子!让他的灵魂,上升到你那儿去!”的唱词,但实际上,孔子在中国人民心中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教育家、思想家,而儒家思想也与宗教并无关系。对于中国传统女子的性格,该剧也存在一定的误读现象,中国古代崇尚女子要知书达理,恪守“三从四德”,与高傲、任性、残忍的图兰朵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细想来,《图兰朵》创作于18 世纪,由于相距较远、交通不便,欧洲人对于中国的了解更多停留在道听途说的层面,很多时候他们对于中国的理解难免掺入自己的想象。如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以及“一带一路”的提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在音乐创作中融入异国元素也司空见惯。但需要注意的是,对异国元素的使用一定要建立在对其足够了解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文化误读的出现,此外,平时也可多举办各种活动,促进文化交流,从根本上解决文化误读问题。

(二)增强文化自信,尊重其他文化

历史上,中国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位于世界前列,以茶叶、丝绸为代表的中国产品更是许多西方人求之不得的珍品。然而18 世纪后期,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西方在政治、经济、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当时中国的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形成鲜明的对比,西方对中国的印象一落千丈,甚至连国人也产生了极大的自卑感,认为西方的一切都是进步的、先进的。随之产生的欧洲中心论及民族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方人对于中国的印象,《图兰朵》的创作由于时代原因也难免受到该思想的影响。随着近年来第三世界的崛起,欧洲中心论逐渐瓦解,世界朝向多极化发展,第三世界也在国际上拥有了话语权,摆脱了过去的从属地位。我们应不断增强对于本国文化的自信,积极参与到重塑祖国文化形象的过程中。近年来谭盾、周文中等人在国际音乐界获得的成功也说明了我国文化并不落后于其他任何文化,我们应思考的是以何种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当下的音乐创作中。此外,我们也要尊重其他文化,摆脱过去欧洲中心论、狭隘民族主义对思想的束缚,在多样的文化中为音乐创作寻找源源不断的灵感。

(三)重视传统文化,不断挖掘研究

《图兰朵》是普契尼近一百年前创作的作品,至今仍经久不衰,是西方音乐史上最为著名的几部歌剧之一。究其原因,除了普契尼本人高超的作曲手法外,很重要的一个理由便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研究与应用。例如其中女仆柳儿的唱段《主人,你听我说》便改编自江苏民歌《茉莉花》,普契尼运用自己高超的手法,将具有东方特点的五声调式音阶与西方的和声语言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在第二幕开始,三位大臣平、庞、彭唱到“鼠年杀了6 个,狗年杀了8 个,今年虎年已经杀了13 个”,采用中国传统的属相纪年,而非公历纪年法。无论是对中国民歌曲调的改编,还是中国特色纪年法的选择,都体现了普契尼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正是这些带有中国特点的元素组成了《图兰朵》这部影响深远的作品。虽然该作品将故事发生的背景设定在元朝,但仍能引起今天许多观众的兴趣,这便是文化的力量。纵观历史,国内外不少作曲家都从各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创作素材,并且从作品的流传与接受程度来看,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创作的作品确有其独特魅力且经久不衰。故在当前背景下,中国音乐的创作也应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引起重视,对民歌、戏曲等优秀宝藏不断挖掘与研究,以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四)树立正确态度,坚持开放包容

普契尼在创作的过程中,并不局限于某一种流派的创作技法,而是始终秉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将不同风格的技法融为一体,如此才形成了他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例如在咏叹调《在这宫殿里》,他多次使用下行九度和下行十一度以及各种大跳音程,是借鉴了勋伯格的《月光下的彼埃罗》的风格特点。其次,《图兰朵》中民众的戏份比以往歌剧都要多,有人认为是穆索尔斯基《鲍里斯·戈杜诺夫》的首演对他造成的影响。此外,在普契尼的作品中我们也不乏看到瓦格纳、比才、德彪西等人对其的影响。因此,中国音乐在创作时,应树立正确的态度,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各异的流派和风格,博采众长,方可使中国音乐在世界范围内永葆活力,而这也正是“一带一路”战略中所倡导的“文化包容”。

猜你喜欢

图兰朵普契尼歌剧
论意大利歌剧《图兰朵》创作的中国元素融入及启示
走进歌剧厅
论普契尼歌剧创作的艺术特征——以《艺术家的生涯》中唱段《漫步街上》为例
贾科莫·普契尼:歌剧界的泰斗
普契尼的自我评价
藏戏表演舞台调度传承与发展的点滴思考——以新创藏戏剧目《图兰朵》为例
国家大剧院第一部自制歌剧《图兰朵》再度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