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媒介叙事与气味美学:以《唐人街探案》网剧为例
2021-12-11王旭
王 旭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100000)
网剧《唐人街探案》自2020 年1 月1 日在爱奇艺开播以来,热议不断,豆瓣评分一度高达8.1 分。该剧以12 集的体量,讲述了三个单元故事。在原电影基础上,扩展出林默、萨沙、野田昊二等主要人物。虽然是网剧的外壳,却承载着电影般的叙事策略与视听语言。即使在全剧播完后,豆瓣评分回落至7.3 分,但瑕不掩瑜,其制作水准有口皆碑。
《唐人街探案》网剧作为IP 剧作的新生力量,其成功路径对于未来国产IP 作品的影视化发展来说,是值得借鉴的。正是对跨媒介叙事手法的理想化践行和气味美学的重磅加持,缔造了唐探宇宙的雏形。
一、跨媒介叙事视角下唐探宇宙的构建
跨媒介叙事 (或跨媒体叙事)由亨利·詹金斯于2003年首次提出,是一种先进的内容创意理念。他曾在一次访谈中对这一概念进行解读:“讲故事的人使用数字平台以及一系列其他的传播渠道传播故事,这样每一种媒体都为故事世界的整体体验增添了一些重要的元素,而读者则必须积极地追踪和重组这些分散的内容以获得完整的体验和意义。”
(一)跨媒介叙事与故事世界
“一个跨媒体故事横跨多种媒体平台展现出来,其中每一个新文本都对整个故事做出了独特而有价值的贡献。跨媒体叙事最理想的形式,就是每一种媒体出色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唐人街探案》IP 下的电影与网剧,正是以这种“最理想”的跨媒介叙事形式,横跨大荧幕与视频网站,付诸“跨媒介的世界建构”。
近年来,国内IP 市场正处于黄金时代,大多作品虽具有“跨媒介叙事”倾向,但严格意义上来讲,称为“跨媒介改编”更为精确。叙事学家玛丽-劳拉·瑞安认为:“改编(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意在于不同的媒介中讲述同一个故事,而跨媒介叙事则是围绕一个给定的故事世界讲述不同的故事。”2019年大热的两部网络文学IP剧《陈情令》和《庆余年》,即是如此。网剧《唐人街探案》并非像以往一样,将电影进行“改编”翻拍成剧集,而是遵循电影的故事世界,起用新的侦探阐述新的故事。
(二)唐探宇宙的互文性解读
跨媒介叙事的故事世界建构是一种基于互文性的心理模型建构,存在于不同媒介中的不同故事文本相互关联而互不冲突,并共同创造出新的意义。陈思诚以网剧为媒,踏出了唐探宇宙故事世界建构的第一步。
1.唐探宇宙的故事世界
《唐人街探案》的故事始于秦风,一个“想完成一次完美的犯罪”的结巴少年。于是,一个又一个无限接近于“完美犯罪”的谜案呈现在我们眼前。电影《唐人街探案》《唐人街探案2》都在表面案件之外,构思了另外一层“借刀杀人”的“完美犯罪”。网剧《唐人街探案》与电影遵循着同样的故事内核,每一个单元故事中的案件,都是看似毫无破绽的“完美犯罪”。二者虽然用了不同的主角侦探,却仍然保持在同一个时空场域里进行故事延展。如下图所示,网剧与电影通过或延续或并行的时间线,在唐探宇宙下进行时空穿插,逐一侦破离奇案件。
2.唐探宇宙的互文符号
互文性理论认为,没有任何文本是真正独创和独立存在的,所有的文本必然是相互参照、彼此牵连,形成一个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巨大的可供无限延伸的符号网。陈思诚早前曾表露:“我更希望《唐人街探案》是一个平台,会有不同类型的侦探,源源不断地出现在这里面。”在电影《唐人街探案2》中,首次出现了Crimaster(犯罪大师),一款网罗全球侦探的推理App,“世界名侦探排行榜”正出自其中。透过网剧,排行榜上的侦探们从一个个虚拟符号逐渐丰满,故事中心发生转移。网剧的支线故事为他们注以血肉,同时他们也延伸了电影的主线故事网。
Crimaster 排行榜第一位的Q,是唐探宇宙中最为神秘的存在。他似乎是一个人,又似乎是一个组织。按照已知的时间顺序,Q 标志最先出现在网剧的核心人物——林默的小时候。在林默母亲被杀的凶案现场,凶手手臂上有形状为Q的印记。继而在网剧第二个单元故事《玫瑰的名字》中,当林默惊觉IVY 才是犯罪集团“笑脸”的幕后首脑时,镜头给了她耳后的一个Q 的特写。在电影《唐人街探案2》中,Q 是被宋义用来布局的一个借口,也是编剧用来吊足观众胃口的一大悬念。当观众在网剧中捕捉到Q 的身影,就会将其与电影《唐人街探案2》产生互文性的联想。而网剧最终未能揭秘Q 的真实身份,也将继续为唐探宇宙服务,向电影《唐人街探案3》延展。
至此,唐探宇宙所处的空间成为一个真实的大世界,《唐人街探案》的故事也不再单纯是秦风和唐仁联手的二人组误打误撞的冒险经历。
二、气味美学推动故事发展
电影《唐人街探案》中的秦风记忆力超群,被唐仁称赞为人肉相机。在网剧中,林默也具有令人惊叹的“超能力”,即嗅觉极其灵敏。气味,原本难于在镜头下呈现,而本片却将嗅觉巧妙地进行视听传达,形成了独有的气味美学。在林默的认知里,气息是每道菜、每个人最独特的密码,把这些密码分解重组,就会揭露出真相。因而,“气味”也在剧中起到了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嗅觉通感的视听传达
林默,人如其名,默可拆为黑犬二字,暗示林默的鼻子像狗一样灵敏,可见编剧在为主角起名时也融入了巧思。“嗅觉”作为林默的探案利器,在剧中有着浓墨重彩的表达,为观众带去一场有味道的视听盛宴。
1.嗅觉通感的触发
赵毅衡认为,通感是跨越渠道的符号表意,出位之思是跳出媒介体裁的冲动。在影视剧作中,常常运用视觉和听觉来再现其他感官体验,充分调动观众的眼睛和耳朵,利用“通感”来触发其他感觉。
2.气味的视听呈现
在剧中,镜头多次聚焦到林默的鼻子。煽动的鼻翼,仿佛是在与空气中残留的气味对话。当林默所处的空间具有大量气味线索时,影片应用特效手段,在画面中呈现出炸裂的彩色烟雾,随着烟雾的蔓延,气味即在眼前蔓延开来。为了呼应林默的另一个身份——化学老师,林默在凶案现场排查气味的场景中会浮现出化学结构式。通过逐一显现、逐一消散的结构式,展现林默对气味精准的判断力。不仅嗅觉灵敏,林默对美食也十分热衷与挑剔,被网友戏称为“舌尖上的侦探”。大量食物的特写,让观众的嗅觉时刻被调动着。
林默曾对警花搭档萨沙说:“气味里蕴藏的密码,远比文字丰富得多。”每一次他饱嗅时深深的吸气声,就像是将气味传输给大脑,而气味呈颗粒状扩散时的音效,就像是气味在大脑中解码,揭秘隐藏线索。
(二)黑犬式寻“味”探案
网剧《唐人街探案》的主角侦探林默,主要依靠“气味”来探寻每一幕曾经发生过的场景,拼凑线索,还原被掩盖的真相。“林黑犬”的狗鼻子无疑是剧中破解案情、推动情节的重要利器。
以第一个单元故事《曼陀罗之舞》为例,林默为了查明广告牌为何意外从天而降,追到天台,却没能发现任何人的踪迹。而广告牌基座上细小的气息残留,却成为整个案子的重要转折点。消毒水的味道,让林默推断出这起意外事件的执行者就是死者阿水的牙医老公。当林默第一次去到死者阿水的家里例行搜查时,他通过“很新的油漆味”,判断阿水家里的柜子是新买的。而后林默通过监控发现,这个新柜子刚好在阿水被害的当天下午搬进家中。这一“巧合”使林默最终破解了真凶的作案手法,柜子正是整个案件的幕后策划者阿温用来藏匿的道具。
独特的寻“味”探案风格,将新侦探林默的形象塑造得深入人心。一系列气味与线索的结合,既制造疑团,也拨开迷雾,将剧情一次次推向高潮,让观众在惊叹中大呼过瘾。
三、结语
不同于以往的IP 翻拍作品,《唐人街探案》网剧与电影的“跨媒介”互动,补充了影片中的部分情节,通过互文性手法打造唐探宇宙,给人以沉浸式的观影体验。同时,剧中对“气味”的视听呈现与情节联动,形成了独特的“气味美学”,令观众耳目一新。正是这些亮点内容,造就了《唐人街探案》网剧的热度口碑双丰收。在即将上映的《唐人街探案3》中,唐探宇宙的叙事网络必将进一步扩大和延展。《唐人街探案》网剧可以说是中国IP 剧作精品化、专业化的里程碑之作,对未来的IP 衍生作品起到鞭策作用,意味着盲目“蹭IP”的烂片将不再拥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