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来乍到“马其顿”
——谈西方文化交流之旅

2021-11-12

戏剧之家 2021年11期
关键词:马其顿舞者舞蹈

王 宁

(石家庄市艺术学校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现当代舞蹈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应马其顿国家文化中心邀请,中国文化部外联局委派笔者前往进行交流学习。笔者非常荣幸能作为一名舞蹈文化的交流传播者,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舞台去展示我们的舞蹈文化。自古以来,中国人无数次的“西行”为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的融合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作为新时期的中国文化使者,笔者将具体讲述此次马其顿舞蹈文化之旅。

一、走进马其顿

转眼到达斯科普里这座城市已经将近两个月了,我们的交流活动也接近尾声,同时我们已经基本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为什么是基本?首先由于时间的缘故,不可能对所看到的一切进行深入了解;其次是工作生活方式的“两点一线”,前期每天排练上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往返于公寓与学校之间;再次,我和小伙伴居住在独立的公寓内,一切起居与国内基本无异,唯一的不同点——时差上的差异,我们也只用一天的时间就调整过来了。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对这个国家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出于对新环境的强烈的好奇心,我们还是在工作之余发现了许多不一样的地方。下面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在马其顿的感受。

二、生活的艺术

从下飞机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了清新的空气,从到达口出来,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四米见高的亚历山大雕像,典型的欧式刻板。其实后来才发现,斯科普里的大街小巷最为显眼的就数雕像了,正因如此,斯科普里也被称作雕塑之城。这里的人们用雕塑记录了马其顿这个国家的历史以及曾经为国家战斗的英雄们。除了雕塑以外,这个城市有所谓生活艺术气息的要数满墙的涂鸦了。我们虽然看不懂文字图案的内容,但五颜六色的涂鸦把城市的各个角落装点得五彩缤纷,每天穿梭于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正是这些“美丽图案”为这个城市添加了很多生机和活力,让人的行路变得更加的有趣。

每天早上跑步运动时,让我对当地的人们又有了新的了解。这里的大多数人生活得非常安静,没有丝毫的躁动,马路上的车、路旁的行人都在不慌不忙地行进着,听不到滴滴的喇叭声,车与行人之间互相礼让。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刚到斯科普里的时候,早上去河边跑步要经过几个大的十字路口,早上上班时间车流非常密集,但是每次右转车辆离我们还有十来米的距离时就缓缓地停下车,在车里示意我们行人先走,一直到所有的行人通过了右转车道,私家车才启动。整个过程中后面所有的车辆也没有鸣笛催促,而是耐心地等待着。其次是仪式感,来到河边的健身场地,看到人们穿着五颜六色的健身服,有的在健身器材上坐着运动,有的在草坪上练着瑜伽,一旁的跑道上有一组人为长跑做着准备。能看出来大家是在进行日常锻炼,但是从每个人身上的装备,到跑步所需要的发令枪、起跑线等等,一系列装备一应俱全,丝毫不亚于专业的运动比赛。有了这些形式的存在,人们对于跑步运动的态度更多了一份仪式感。仅从跑步这项活动,就能看到人们对于生活的一种态度和要求。

周末的公园里热闹非凡,绿荫下三三两两的年轻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有打有闹,不远处传来交响乐队的悦耳旋律,不同年龄段的小男孩在滑板池里自由自在地飞驰着,大树底下一对情侣相拥在一起,路旁的长椅上两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守护着摇篮车里的婴儿。走到这个环境中,仿佛置身于一个乌托邦的世界,整个画面十分和谐温馨。这里的人们很会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让人忘记了工作的烦恼,身心完全处于一种放松状态,令我产生了以往所没有的感受。一个惬意的周末就这样悄悄地发生着,这里的人们对待生活如同对待艺术一样,安安静静,真真实实,井然有序。

三、艺术的生活

第一次进入舞团的教室,舞者们在这里自由地舞蹈,我们观摩了团里的一些节目,以西方的现代舞为主,看到了不同的肢体语言以及真实的身体表达,真切地感受到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不一样的舞蹈语汇,当然也有个别节目具有浓厚的东方神秘色彩。从音乐的选择到服装的设计,编排得也是入木三分。当三弦的音乐响起,舞者架起三体式,它属于中国,这些东西在国外也开了花,让我们看到了东方文明强大的传播力,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在这里,舞者适应了西方现代舞的自由与随机,对身体局部关节的灵活性的开发已经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在身体某一关节在舞蹈中的运动上展现出了很大的优势,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与舞蹈的创作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的舞蹈编导在编创中只是提供指导思想或者说舞蹈即时的状态,而舞蹈演员需要在理解编导意图的前提下进行自主创作,与我们所理解的舞蹈创作过程有着很大的区别。我们的演员基本上等着“吃现成的”,编导需要完成动作的编排,然后演员去一笔一画地学,在学完的基础上再进行二度创作。相比之下,西方的舞者在舞蹈编创中有着更大的二度创作空间,也许这也是他们相对自由和随机的原因之一,如同生活中的一种常态一般,不需要任何人的刻意安排。

在西方现代舞领域里他们可以随心起舞,但在真正进入中国舞课堂时,他们还是有诸多不适应。比如,他们在完成中国汉唐古典舞中的失重重心、动态舞姿时就有些不适应,再加上汉唐古典舞讲究“不动形不成,形成仍在动”的动作特质,对于他们来说就更难了。他们习惯身体局部关节的灵活运用,在身体各部分之间的整体配合而且还要在失重的情况下完成舞蹈动作时,身体就显得“不听话了”。另外,在音乐、动作、气息、韵律配合方面,我们更注重音乐的旋律以及旋律产生的余音,西方舞者的乐感理念就有些不同,对于音乐和动作相互作用下产生的舞蹈韵律,他们完成起来有些力不从心,至少就这堂中国汉唐古典舞课而言,给我带来了这样的感觉和印象,或许这就是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带来的差异。但是他们还是会非常认真地学习,一遍遍地练习,就像爬山一样,通过不断翻越去征服一座座高山。这里的舞者对待艺术如同对待生活一样,一招一式,自由自在,真真实实。

四、艺术无国界

经过了前期的适应调整,我们进入了2017 年马其顿国际舞蹈节的紧张筹备中,由马其顿国家艺术中心艺术总监Risima 老师亲自操刀创作,演员由当地舞者和来自波兰、意大利、德国的舞者以及我们共同担当。在排练过程中,由于语言因素以及创作理念的差异,显得不太顺畅,但是经过几天的磨合适应后,我们还是很好地融入了整个排练队伍中,毕竟舞蹈艺术属于身体语言的范畴,即使不用语言沟通也可以进行合作。虽然在过程中在舞蹈调度、动作语言、表达程度上会有一些小误会,但随着整个排练的深入,对于老师的创作意图我们也有了一定的认知。排练进入最后的收尾阶段,Risima 老师请来了服装、化妆、音乐等相关的老师来进行登台之前的准备工作。几天后我们来到了马其顿国家艺术中心剧院,进行演出前的舞台合成工作,此时的我们对于老师的要求都有很清晰的理解,所以整个走台、和光、舞台调度以及对作品的局部调整过程进行得非常顺利。演出准时开始,虽然在国内已经有了无数次的登台表演经历,但是面对欧洲的观众还是有些许的紧张,这种紧张不单单是因为面对外国观众,更主要的是这一次出访任务是以文化交流使者的身份进行的,所以自己在台上的每一秒钟、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代表着中国的舞者,正是这种无上光荣的使命感,让自己内心产生了无形的压力,对于这次表演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带着这种复杂的情绪和心情我们走向了舞台的表演区,可能是基于一名舞蹈演员的基本表演经验,登上舞台的那一刻,我们所有的注意力都投入舞蹈中,与所有舞者进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舞台表演。表演结束站在舞台的聚光灯下,所有演员鞠躬谢幕,赢得了台下观众经久不衰的掌声,在这一刻我的心情彻底澎湃了,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仿佛奥运会赛场上的运动员听到国歌响起,看到五星红旗飘扬在赛场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这里,我们领略到了不同身体文化碰撞出的火花,感受到中西两条文化河流汇聚的文化包容性,我们相互学习,体味到不同舞种与不同人种的独特魅力。虽然语言阻碍了沟通,但是在舞蹈时我们的心灵是相通的,即便动作不那么完美、韵律不那么统一,但舞动起来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这一刻,没有国界,不分种族,心与心之间没有距离,舞蹈带给我们同样的快乐!

猜你喜欢

马其顿舞者舞蹈
舞者
舞者
舞者
2019马其顿数学奥林匹克(初中)
冰上舞蹈搭档
马其顿更名记
我和舞蹈
美丽舞者再翩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