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黎族舞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研究
——以海南师范大学舞蹈专业为例

2021-11-12孙瑞琪

戏剧之家 2021年11期
关键词:民间舞黎族民间舞蹈

孙瑞琪

(海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黎族舞蹈》是海南师范大学舞蹈系在第五个学期进行开设教授的校本课程,它作为《民间舞》教学中的一个板块,旨在让学生在艺术审美的基础上,对黎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文化素养有所了解,掌握黎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体态韵律及节奏特点,使学生的表现力及舞蹈意识等方面得到有效训练,同时使作为地方文化的黎族舞蹈得到有效的传播与发展。

一、黎族舞蹈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基础

黎族舞蹈从诞生至今,是一个生活常态的历史化进程。20 世纪90 年代,由中国文化部组织编写的《中国民族民间舞集成(海南卷)》详细地记载了海南黎族舞蹈的起源、发展及舞蹈的表现形式、动作方位、服饰、音乐等。2008 年由亚根老师编著的《黎族舞蹈概论》记录了整个黎族舞蹈的构筑历程,还有大量的黎族舞蹈相关论文接踵而至。20 世纪50 年代,歌舞团的创立对黎族舞蹈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黎族舞蹈逐渐从原生态表演转变为舞台表演艺术,这些经过专业系统训练的演员,对美的理解和认知都不一样,在他们身上所展现的黎族舞蹈动作更为复杂,黎族舞蹈也因此进行了大胆创新。除此之外,黎族舞蹈的表现形式也从最初的独舞、双人舞和群舞,发展到今天的舞剧、歌舞诗。目前海南黎族舞蹈的发展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大量的黎族舞蹈和舞剧产生,例如《达达瑟》《鹿回头》《黎族故事》《黄道婆》《三月三》等。这些前期铺垫,都为黎族舞蹈校本课程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黎族舞蹈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过程

黎族舞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在遵循科学化的教学理念基础上,运用规范、系统、严谨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将黎族舞蹈的基本素材进行整合,在海南师范大学舞蹈系舞蹈教学体系《民间舞》课程中创立《黎族舞蹈》校本课程板块。

(一)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的目标

中国有56 个民族,民族及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如果将每种民族民间舞蹈都纳入舞蹈学习的教程中,恐怕没有人能在短短几年内学会,更无法学精。因此在有限的大学四年内,有针对性地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教材进行选择和教授是非常有必要的。海南黎族舞蹈作为当地的文化,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肢体协调与表演性,还能对本土文化进行传承。特别是近几年在国家大力倡导创建“校本课程“及挖掘海南黎族文化艺术的倡导下,传承和发展海南黎族舞蹈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在现有的文化积淀下,对海南本土文化和黎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基本动律、基本体态以及黎族人民的生活习俗进行整合,融入黎族舞蹈教材的创编中,再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实施创新教学模式,以课堂教育为传承渠道,加强对海南黎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推广。这样既保护和传承了海南黎族舞蹈文化,又开创了海南舞蹈教育的新局面。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内容

黎族的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科学、系统并具有训练价值的动作为依托,选择和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动作与基本动律,配合以风格特征,形成单一元素和具有综合性训练内容的组合,以此体现黎族的民族特点及文化特征。除此之外,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应具有文化内涵,使学生通过黎族舞蹈的学习,不仅能在技术技艺方面得到提升,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从根本上认识与了解黎族人民的生活状态。

教材是保存和传承民族民间舞的重要方式,既保留了原生态民间舞蹈,又为舞台创作提供了素材。因此创编黎族舞蹈教学内容,既要以民间流传的原生态舞蹈为依托,又要着手于舞蹈表演作品中的艺术语言。根据黎族民间舞蹈的特点,细分出手位、脚位、基本舞姿、基本体态等,在此基础上,将舞台表演的舞蹈进行归纳、整合,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舞蹈训练组合。在课程设置上,前期先进行单一元素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再将多个单一元素整合成复合型的综合性训练组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步巩固的过程。当然,黎族民间舞蹈教学体系与黎族原生态民间舞蹈在“规范性”上,有着明显的差异。黎族民间艺人在跳黎族原生态民间舞蹈时,可能会通过即兴的方式进行表演,舞蹈动作也会随时发生变化,而作为具有训练性的教学体系及有着明确培养目标(培养职业舞蹈艺术工作者)的舞蹈教学,就要加强其规范性,尽可能地发挥教学内容对学生身体训练的作用及制定舞蹈动作的评价标准。因此黎族民间舞蹈应在原生态舞蹈的基础上建立其“规范性”(求同存异,允许审美标准的偏差)。

黎族舞蹈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身体运动规律的掌握;第二阶段为舞蹈情感的探索;第三阶段为舞蹈文化的传播。同时将黎族民间舞蹈教学的三个阶段融为一体——把舞蹈动作及舞蹈初始情感、舞蹈文化内涵有效结合在一起,最终使得黎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成为有机的整体。

(三)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实施

1.开发

黎族舞蹈从表现形式上来看,男子的舞蹈动作刚健有力又不失敏捷、幽默,女子的舞蹈动作灵巧、柔美,其风格质朴,生活气息浓郁。起舞时的身体体态始终保持“三道弯”的姿势,这就是黎族舞蹈的基本体态,也是区分不同民族不同舞蹈种类的核心动作。黎族舞蹈的基本动律主要有:(1)横摆动律——脚迈步移动重心时,胯部带动上身向旁边推出,使人体的头、上身、下身在运动的过程中形成“z”字型的身体形态。(2)顺摆动律——脚迈重心时,身体上身与脚同时向一个方向摆动,同时留头;(3)前后动律——由胯部带动身体向前顶,臀部向后撅的动作,使人体的头与上身、下身在运动的过程中形成三道弯的体态。除此之外,不管是做横摆动律还是顺摆动律,上身都应保持平稳,大臂夹腰,摆动小臂、双膝自然松弛地上下颤动,同时勾脚夹膝向后抬起。

2.设计

在黎族民间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首先将动作进行排列,罗列出主干动作,再到表演性动作,从浅到深进行授课。遵循“基本体态——手位、脚位——基本体态、动律——主干动作——基本动作——舞蹈组合”的规律,从元素训练中发展出节奏、方向、空间等变化,最终整合成综合性训练组合。(元素教学就是从原生态的舞蹈动作中提取具有意义又可以独立使用的动作元素,使该元素可反复进行练习并进行造句,使其通过单一元素词组扩充为句,再扩充为片段。元素教学法科学、严谨,是提升民间舞蹈教学品质并使其走向体系化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

黎族舞蹈教学组合在音乐的选择上,可选择具有原始色彩的音乐,大部分黎族民间舞产生于宗教祭祀活动,这些舞蹈的伴奏多以木棍敲击、锣钹等乐器进行伴奏;其次可选择具有民歌韵味的音乐,使舞蹈伴着音乐的优美旋律,凸显黎族的独特风格。

三、黎族舞蹈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原则

(一)风格性与地域性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表现,舞蹈是其文化最直接的体现,同时舞蹈也由于地域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因此“地域性”和“风格性”是民间舞蹈最重要的风格特征。黎族舞蹈体现了黎族人民的生活环境、民俗民风及宗教信仰,在开发黎族舞蹈校本课程时,一定要提取出最能凸显黎族地域特色的核心动作和表现形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其地域特色的风格特征,使“风格性”与“地域性”紧密相结合,从而使黎族舞蹈得到有效开发。

(二)原始性与教学性

56 个民族各具特色,其舞蹈表现形式也是风格迥异,正是这些个性鲜明的动作语汇,才凸显了不同民族的特质。因此,民间舞蹈教学首先要遵循其个性化的民族特点,其次要遵循课堂教学的合理性。黎族舞蹈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在挖掘整理的过程中,找到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动作元素,保留其最真实、最原生态的风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突出其艺术特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区分黎族舞蹈与其他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三)开发方法

从黎族及黎族舞蹈的相关书籍、论文、资料等中查找到有关黎族舞蹈的发展脉络、表现形式、风格特点、形成原因及黎族舞蹈服饰等信息,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比较、借鉴、吸收,这些理论资料将作为实践采风的有力支撑。其次,深入海南各市县黎族人民聚集的地区进行走访,对黎族舞蹈的具体表现形式及表现手法进行采风,深入挖掘其具有训练价值的舞蹈动作、风格特点及基本动律。最后,邀请黎族民间老艺人进课堂,口传身教,将黎族最原始最纯粹的舞蹈表现形式传授给学生。

四、教学内容与考核标准

目前,海南师范大学舞蹈系将黎族民间舞放在第五个学期进行开设,由黄东慧副教授主讲,主要的教学内容有:1.基本体态;2.基本动律;3.基本手位;4.基本脚位;5.步伐与手位;6.颠颤练习;7.屈膝练习等组合;8.打柴舞综合性训练组合;9.舂米舞综合性训练组;10.钱铃双刀舞综合性训练组合;11.咚铃伽综合性训练组合;12.草笠舞综合性训练组合等。期末考试以公开汇报课的形式进行,由民间舞教研室教师根据学生对本学期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动作完成质量与表现能力,进行集体评分。考试的评分标准分为5个分数段,具体内容为:

(一)90-100 分数段

完成舞蹈组合,能够在黎族文化基础上熟练把握黎族民间舞独特的舞蹈动作风格,表现出其韵律,动作完成质量高,达到本课程要求的专业水平,动作和音乐完美配合,不做外在表演,能区分中国少数民族不同的地域色彩。

(二)89-80 分数段

完成舞蹈组合,较好地把握黎族民间舞独特的舞蹈动作风格,表现出其韵律,动作完成质量较好,达到本课程要求的专业水平,动作和音乐完美配合,了解黎族民间舞蹈文化,能区分中国少数民族不同的地域色彩。

(三)79-70 分数段

完成舞蹈组合,能够把握黎族民间舞独特的舞蹈动作风格,达到本课程要求的水平,动作完成质量一般,了解黎族民间舞蹈文化,能区分中国少数民族不同的地域色彩。

(四)69-60 分数段

完成舞蹈组合,动作完成质量较差,基本达到本课程要求的水平,能够了解黎族民间舞蹈文化,基本区分中国少数民族不同的地域色彩。

(五)59 分以下分数段

没有完成舞蹈组合,表演能力差,动作和音乐配合不协调,肢体极度不协调,没有达到本课程所要求的水平,不能完全了解黎族民间舞蹈文化,不能较清晰地区分中国少数民族不同的地域色彩。

五、黎族舞蹈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的意义

(一)传承

黎族舞蹈是在海南特殊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中形成的,它体现了黎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及宗教信仰等。黎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因此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大量的黎族文化在逐步消失。舞蹈是记录历史的最好方式,通过黎族舞蹈的学习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黎族文化,让更多的黎族文化得以传播。

(二)丰富课程体系

《民间舞》是我国舞蹈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其教材依旧沿用了学院派民间舞蹈八大民族的学习内容,其中包含了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和汉族,海南师范大学的民间舞蹈学习也不例外。构建地方特色、发扬地方民族文化,也成为现今教学创新的趋势。强化地方高校特色化教学,将《黎族舞蹈》纳入舞蹈系民间舞大纲体系中,不仅可以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还能借此将黎族舞蹈更进一步地开发、整理,系统提升了黎族舞蹈的规范性和艺术性,使其发展成为具有海南特色的黎族民间舞蹈课程,丰富和补充了海南师范大学舞蹈系《民间舞》课程内容,这是发展海南师范大学舞蹈专业特色化教学的重要举措。

六、总结

黎族是海南省的本土民族,也是全国独具特色的民族,黎族舞蹈不仅是黎族人民审美认知、文化认同的诠释,更是推动黎族文化发展的有力工具。《黎族舞蹈》课程大约开设了四年,有四届学生在第五个学期进行学习。在为期四届的黎族舞蹈教学过程中,已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由舞蹈系赵玺昌老师和刘思含老师创作的黎族舞蹈《鹿回头》获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舞蹈系师生共同参编参演海南《三月三》黎苗族文艺晚会。《黎族舞蹈》作为海南师范大学舞蹈系的校本课程,不仅可以将黎族舞蹈文化发扬光大,同时也是保护黎族文化、推动黎族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民间舞黎族民间舞蹈
黎族小伙闯“深海”
论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以“东北秧歌典型人物精品课”为例
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外松内紧”的内涵与实践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芭蕾基训对民间舞教学的影响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
56个民族56枝花 黎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