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音乐剧中舞蹈语言对角色塑造的支配与辅助
2021-11-12吴佩君
吴佩君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广东 湛江 524084)
一、儿童音乐剧中的舞蹈
(一)音乐剧中的舞蹈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其融合了杂技、戏剧、音乐等等发展到今天。而音乐剧也经过多年的发展,吸收消化了多种艺术元素,形成如今这种以音乐为主、以其他艺术为辅讲述故事的风格。音乐剧中的舞蹈因为服务于音乐剧本身,故而有了不同于同时代其他舞蹈艺术的表现力、风格和表达方式。
音乐剧随着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和审美的不断变化而变化,从一开始的形式单一到如今的丰富多彩。音乐剧中的舞蹈是深入表达人物情感和推动故事情节的主要手段,在音乐剧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舞蹈也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舞蹈本来就是一种人们用来抒情达意的艺术手段,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在音乐剧剧本故事的限制和引导下,其为剧本服务,可以营造出不同时空下或具象或抽象的画面,可以是复杂的,也可以是简单的。舞蹈的编排要考虑到音乐剧的编排风格和故事走向,创编出符合音乐剧情节发展和人物设定的舞蹈。
(二)儿童音乐剧中的舞蹈
儿童音乐剧与成人音乐剧存在区别,面对的受众不同,需要用到的表达手法和表达内涵应该也是有所差异的。而音乐剧这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在价值观输出上的直观感是其他艺术难以具备的。
儿童戏剧教育可谓是一种原始戏剧,而后在恰当的戏剧教育环境中逐渐发展,而成人戏剧教育则可谓是已经接近成熟的近代戏剧。相对应地,儿童创造戏剧的过程更接近于原始人,而成年人创造戏剧的过程则更接近于成熟戏剧家。儿童音乐剧和成人音乐剧不同的一点是儿童音乐剧中的舞蹈并没有严格清晰的舞种区别,儿童舞蹈本身就是偏好直线、单一、叙述性的动作表达的,在场景需求下加入特定的风格。再从儿童超现实的想象力出发,以爱与童真为中心,通过将动作中的情绪放大,将儿童带入一个个充满惊喜、欢乐和梦想的世界。
二、舞蹈在儿童音乐剧角色塑造中的作用
角色塑造是表演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主要包括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人物情感等部分。在音乐剧中,运用不同的声乐唱法、不同风格的音乐、不同的咬字口音以及不同的灯光、服饰等,多角度塑造一个典型人物。
(一)舞蹈在角色基本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舞蹈在儿童音乐剧中塑造人物形象时,需要对不同的人物、情节有一定程度的把握,例如:
在音乐剧《猫》中,人和猫是完全不同的物种,当需要塑造一个新的角色时,要先剖析角色的思维方式,使自己完全进入角色中,从角色的角度反映剧本内的剧情。首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只猫,那么身体上就有许多特征是不一样的:猫的听觉、嗅觉更灵敏,耳朵应该是长在头顶上的,眼睛和嘴巴的距离更近,瞳孔是竖着根据光线变化的等等。当你成为一只猫的时候,在细节动作的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到不同环境对猫的不同影响。
生理特征上最明显的区别是,猫四肢着地行走,而人是双腿直立行走,为了保护自己脆弱的肚子,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的猫行动是不一样的,这些也需要表现在舞蹈动作之中。
在肢体语言上,猫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例如:弓背哈气炸毛就是警告,刨地代表掩盖食物或排泄物的气味等,在确定了猫的形象之后,设计的动作语言就要抛开人的思维方式,根据需要表现的歌词和情境,运用猫的行为方式去生活和交流。
(二)舞蹈在角色色彩塑造上的定位
儿童音乐剧为了方便儿童观众理解,一般不会有过于复杂的人物背景设计,人物的设定在儿童音乐剧中非常直白清晰。比如在音乐剧《白雪公主》中,基本人物分为正反两派:
正面的白雪公主是一名天真、美好的少女,所以在与小矮人的群舞中,舞步以轻快的小跳小碎步为主,肢体上的动作也偏向舒展,面部表情欢快,眼神纯净,通过小矮人和白雪公主的互动,能让观众感受到他们在森林里生活的安逸祥和。
反面的皇后是一名邪恶的巫婆,阴险狡诈,在皇宫里为了表现出上位者沉稳的气场,出场时下肢只有几步走位,为了表现内心的恨意,手部以干净的线条动作和握爪为主;另外在皇后劝白雪公主吃毒苹果的这一段里,皇后身边的黑衣伴舞正是她邪恶内心的具象化表现,下肢动作重心压得比较低,上肢动作也是扭曲的,围绕在皇后身边,就像是她身体里散发出来的一样,同时随着歌曲逐渐加强动作表现,用越来越夸张的身体动作表现皇后邪恶扭曲的内心。
(三)舞蹈对角色关系的反映
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舞蹈不仅仅只是烘托氛围的手段,更是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反映人物关系的重要媒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到很多身体语言,人们可以在口头语言上伪装自己,但身体语言却常常“出卖”自己真实的想法。在儿童音乐剧中,年纪小的观众朋友们在看不懂歌词字幕、不理解歌词意义的时候,就是靠身体语言和音乐情绪来感受整个剧情走向和人物关系的。
比如在《冰雪奇缘》里,艾莎和安娜是姐妹,但是小时候艾莎的魔力失控在玩闹中伤害了安娜,所以一直心有愧疚,躲避着安娜。
在女王的加冕仪式上,艾莎和安娜对话时,设计了眼神躲避、拒绝靠近、玩手指等动作,表现她们俩想要相互靠近但是艾莎担心伤害安娜、安娜觉得艾莎讨厌自己的矛盾心理。在宾客开玩笑后,两个人同步地仰头笑、捂嘴笑、对视笑等,暗示两人关系有了一些发展。
(四)舞蹈对角色背景的体现
人物的性格特征与其背景、职业以及经验等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就像不同职业的人,习惯性动作和对突发事件的临时反应不同,这些特征在舞蹈动作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有所展现。例如:一个老年人的角色,在设计动作时,其舞蹈动作和步伐相比年轻的角色,应该更加沉重缓慢,展现出老态龙钟、步履蹒跚的特征,凸显其年龄。而退伍老兵由于性格和经历受自己职业的影响,所以需要区别于其他老人,肢体干练,步伐稳而慢,动作细节中也要体现老军人特有的气质。
在音乐剧《报童》中,开头报童出场的群舞里,因为这些报童都是没有受过教育的孤儿,所以和无忧无虑成长的富人孩子相比,动作是相对复杂沉重的。走动时、玩闹时身体律动松散,齐舞动作中下半身也多用屈膝的动作,空翻和大跳是亮点,整体呈现出来的就是报童们对新的一天工作的期待,苦中作乐,虽然生活穷困但还是充满希望。
(五)不同舞蹈形式对角色情绪的影响
在音乐剧中,会根据不同的剧情编排不同风格的舞蹈,这些差异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如果舞蹈的整体线条是圆形的,那么肢体动作较为柔和圆满,流动感强,观赏舒适,效果更温和;如果舞蹈的整体线条是方形的,则更加强硬,可以体现出人物坚毅的品质或自强的态度;如果舞蹈的队形、动作等都更对称,那么常用来刻画人物较为平和的内心;反之,不对称的编排,无序感较强,这种混乱的形态可以很好地展示一些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紧张与愤怒等负面情绪。
例如在音乐剧《灰姑娘》中,为了表现灰姑娘得到裙子可以参加舞会的喜悦,运用圆线条的芭蕾动作和对称整齐的队形进行展示,配合剧情和音乐,直观地让观众感受到灰姑娘内心的这份喜悦。
三、舞蹈与音乐剧的音乐相辅相成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表演的真实是“演员心灵中所产生的,由现实中并不存在的舞台虚构所激起的真实而正确的体验”。在音乐剧表演中,演员也和话剧演员一样,需要进行一些无实物表演,需要和其他演员共同排练无数次,经历一些并没有经历过的人生。一个看似偶遇时不经意的碰撞擦肩,其实是几十遍走位和配合的结果,但是在舞台上,又必须要让观众相信,这个动作就是个意外,就是不经意间的擦肩。
即使是表演排练过无数次的动作,也要像真的是第一次一样展现在观众眼前。这需要演员的信念,真的感受那种情感,真的去聆听对方的表达,“真看、真听、真感觉”。只有在这份真实感和信念感下,设计出来的舞蹈动作才会和唱出来的歌词、念出来的内心独白融合在一起,身体上的表达才会是最合理的,才会是最能打动观众的。而不是为了下一句台词、下一个剧情,生硬地进行走位。
舞蹈和音乐同是表演艺术,将两者融合运用后,舞蹈可以把抽象的音乐具象化,使其直观可视,同时音乐的抽象感也延伸了舞蹈的肢体意义,给人以理解想象空间,音乐风格、节奏的多变都可以引发不同的舞蹈肢体动作,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所以,舞蹈是音乐的表达方式,音乐给予舞蹈延伸的方向,围绕着音乐剧的剧情发展,两者在交织中塑造一个个经典角色呈现在观众面前。在音乐剧中出现的舞蹈不像舞剧中的舞蹈对风格的把握非常严格,音乐剧的舞蹈要求贴合音乐风格,为剧情服务。在儿童音乐剧中,更是运用了少儿舞蹈等非常贴近生活、没有繁杂技巧的舞蹈。
四、结论
音乐剧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角色塑造,一个完整的角色需要多维度诠释,如果过于单薄就会失去音乐剧的可观性和深度。在儿童音乐剧中,舞蹈语言对角色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辅以独白塑造和音乐旋律塑造等角色塑造手段,在推动剧情、营造气氛的同时,加深演员对角色的理解,提升观众对音乐剧艺术的喜爱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