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发展的典范
——六安茶谷

2021-11-12安徽省六安市中共金寨县委党校

长江丛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六安茶叶

■卢 玮/安徽省六安市中共金寨县委党校

建设六安茶谷是六安市相关部门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自2014年8月启动以来,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在省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为生态增绿、旅游添景、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整个六安茶谷规划总面积约6100平方公里,人口160万,建设范围涉及5个县区、48个乡镇、5大水库。六安茶谷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品位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以茶为媒介,将茶叶、毛竹、石斛、鱼等产业的发展与生态保护、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等融为一体,把茶谷建设成绿色生态谷、特色产业谷、旅游养生谷、科技文化谷、扶贫富民谷。茶谷以六安瓜片为产业基础,全面反映六安茶产业的特色,将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金寨翠眉、舒城小兰花、华山银毫的原产地和主产区全部纳入茶谷,“500里茶谷孕育五朵金花”,可以客观全面地反映茶产业的鲜明特色和六安茶谷茶旅游的独特魅力。把种植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链条,利在当前,功在千秋。随着知名度的提高,现在有很多人来到这里,畅游“六安茶谷”的山水之美,体验“百里茶乡”的优美意境,感悟“六安瓜片”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茶谷景色怡人,不同时节来有不同的感触,晴天时,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微风中夹杂着阵阵的茶香,让人心旷神怡。阴雨天气,点点薄雾泛起在山间湖面,犹如仙境一般。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李太白千百年前所追求的仙境瀛洲也不过如此。年少不识茶滋味,再品已解其中意。苦涩之后的回甘,就像是人生百态过后的沉淀。茶味苦涩甘甜,包罗万象,畅怀诗意。捧起一杯茶,坐在不远处的亭中,望着远处重峦叠嶂的山川,看着烟波浩渺的湖面,不禁让人忘却了尘世的喧嚣。

六安瓜片,它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茶之一,也是绿茶中唯一不含枝梗的片茶,据说是慈禧太后的贡茶,它的制茶工艺也堪称一绝,因为它的外形就像瓜子,所以叫“瓜片”。六安瓜片发源于我们金寨县境内,而麻埠镇的齐云山就是六安瓜片的核心原产地,特别是蝙蝠洞的产品为最佳,老早就有诗可以为证,在《七律·六安瓜片》中有这样两句——“蝙蝠洞仙神落处,六安瓜片濯风尘。”可以说六安瓜片是世界茶叶的一朵奇葩,因为它的制作与众不同,它“独特”是因为原料采自当地独有的一种茶叶树种,俗称“大瓜子种”;它“奇异”在于只采摘茶叶的叶面,而没有枝干,在世界茶叶品种中独一无二;它“绝妙”在于制作过程中拉老火工艺,炒作的时候工序相当复杂,有几十道工序,把木炭挤紧排齐,待火苗达到一定高度,再用竹制的茶篮罩烘120次以上,每次烘的时间仅仅2秒钟左右。有人这样形容六安瓜片的制作场景——“火光冲天,热浪滚滚,抬上抬下,以火攻茶”,从这我们仿佛看到了制茶师傅们汗流浃背的场景了。这一独一奇一绝正是形成六安瓜片优良品质的关键之处。

六安瓜片是绿茶中的精品,六安产茶从秦汉的时候就开始了,从明清开始有300年的贡茶历史。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把“庐州六安茶”列为贡品中的上品;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称赞“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

六安瓜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追溯至久,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经济建设战略后,金寨抢抓发展机遇,响应市相关部门“一谷一带”的战略构想,以六安瓜片为龙头,以茶谷建设为抓手,提升瓜片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努力把瓜片打造成生态茶、特色茶、养生茶、富民茶,六安瓜片将再次迎来发展的春天。

近年来,我们县通过六安茶谷建设进一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坚持以茶产业为引领,突出茶主题,做足茶文章,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因此这几年麻埠镇在基础设施方面也有很多成效:

一、核心区群众发展农业的模式、思路在变化

我们现在的现代农业党员教育示范点是处于美丽的响洪甸风景区的响洪甸村。该村境内物产丰富,有六安瓜片茶叶基地1200亩,毛竹3000余亩,油桐6000多亩,油茶2000多亩,全村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近30家。这里的群众勤劳勇敢,勇于创新,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同时,依靠龙头企业,积极运用现代科技,进行茶园更新,从传统农业之中跳出来,发展现代观光农业,以三产的手段发展一产,走出了一条闪光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一)是跳出农业抓农业

该村近年来,特别是六安茶谷建设实施以来,抢抓机遇,积极培植新茶园,共发展新茶叶基地500亩,进行老茶园更新600亩,为六安瓜片茶叶升级换代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抱团取暖的方式发展茶叶生产

全村共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近30家,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内引外联,以基地+农户+企业的模式,摆脱传统农业的束缚,苦练内功,兴建现代的茶叶炒制中心(该村现已建立炒制中心8家,全镇32家),实现规模制作,以传统的工艺生产品质优良的瓜片茶叶,做大茶叶产量。然后在省内外开设茶叶直销窗口,该村在六安、合肥、上海等地共建立茶叶直销窗口50余家,足迹踏遍了全国的大中城市,为六安瓜片茶叶的销售开辟了新天地,极大提高了六安瓜片茶叶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三)是以三产的发展方式发展一产,取得了明显成效

首先他们的目光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那种只生产茶叶、卖茶叶,而是现在的产、供、销、品、艺一条龙式生产格局。在过去的基础上增加了茶叶制作工艺展示、茶道艺术表演、茶叶品尝等项目,就是让外来的游客可以自己到茶园亲身体验采茶、制茶、品茶的同时,另外还可以欣赏到传统的茶叶制作工艺展示、茶道艺术表演等,与现代的旅游经济紧密结合,跳出了以一产发展一产的框框。

二、茶谷建设项目的实施极大改善了核心区的基础条件

(一)响洪甸“六安茶谷”大门楼工程

由安徽建筑工程大学景观学院教授设计,主体结构为四柱三门,宽19.92米,高10.8米。该工程于2015年元月1日开工建设,历时90个日历天建成,总投资80万元。大门楼主体为钢混结构,用进口桑拿板贴面外装,采取仿古做旧处理,造型古朴典雅,端庄大方,门头装有“六安茶谷”四个绿色大字;大门楼前观景平台由安建大建筑学院教授设计,占地面积近千平方米,采用灰色陶土砖和红锈花岗岩相间铺设,点缀可座式花坛,临水安装仿木栏杆,道路两侧用箱式绿化隔开,左右与滨河亲水步道相连,为响洪甸风景区添置了一新的景点。

(二)亲水步道项目

由安徽建筑工程大学建筑教授设计,全长3280米,步道净宽为2米,四个凉亭、四个大面积防腐木铺设的亲水平台,十个小的路边探水平台,采用宜兴陶土砖、繁昌片石、南京雨花石、本土条石等多种材质铺设,不破坏原有生态,体验亲水休闲,总投资近600万元。

(三)蝙蝠洞及登山健身步道

蝙蝠洞为天然大岩洞,周围遍布多个小的风化石洞,位于高达30余米的垂直悬崖上,离地5-10米,深达1-3米,最长处达10米,可容纳1人通过;贯穿蝙蝠洞的登山步道,东起响洪甸红石谷景区入口处,西至齐山村青檀沟,全长6公里,依山就势,遇水架桥,采取卵石、条石、块石、砂石及圆木等不同材质铺设,和自然融为一体,让我们在登山的同时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该步道是我县国家级登山步道的一部分,是我们这个地区开展“千里跃进大别山,重走红军路”的重要活动基地。

(四)农民文化休闲广场

由安徽建筑工程大学建筑教授设计,占地面积逾2000平方米,广场采用马蹄石铺设,点缀绿化、休闲平台、仿生背景幕墙等,总投资近百万元。

(五)红石谷六安瓜片优质茶园基地

红石谷茶园基地位于响洪甸村齐云冲,建立于上个世纪70年代,面积3660亩,为安徽省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之一。茶树品种是本地响洪甸六安瓜片群体种,该品种叶片椭圆,肥厚较软、背卷,产量高、抗性强,尤其适合制作六安瓜片。茶园施肥以农家肥、饼肥等有机肥料为主。病虫害防治采取生物和物理综合防治措施。

该基地位于响洪甸水库下游,群山环抱,云雾缭绕,气候温和湿润。独特的气候小环境和优良的土壤结构,使其产出的“六安瓜片”为茶中之极品。

(六)谢裕大茶叶加工厂区

占地面积为65亩,主厂区长162.5米,宽24米,外观采用现代徽派建筑;现已投入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可日产干茶2000公斤以上;大门楼高达10米,为新徽派风格,粉墙黛瓦,茂林修竹,绿草茵茵,与周围的碧水蓝天融为一体,相映成趣。该项目是我省最大的茶叶企业谢裕大在六安市落户的第一家百年老字号厂家,投资2000多万元。

(七)茶谷小院建设

投资500万元,新建茶谷小院30余家,其中1000m以上的特色小院1家,有力地拉动了全镇旅游经济的发展。

(八)鲜花岭养生养老山庄项目

占地约80亩,投资13000万元,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以养生、养老公寓为主,配备高端商务酒店,配套建设医疗保健及综合体检中心。提高了麻埠镇旅游之地的品位和形象。

(九)响洪甸加油站

投资200多万元,新建加油站一处,占地面积2亩,加油机4台。改变了响洪甸没有汽车加油站的历史。

(十)响洪甸村风情老街改造与环境整治工程

改造响洪甸村老街长800m,对道路、下水道、老房整修及街后立面进行整治;新铺柏油路面长3.2km,厚5cm,道路红线宽6-10m,绿化边角碎地4000m,硬化1000m,建垃圾中转站1处100m及配套环卫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大大改变了响洪甸地区生产生活环境,也提高了该地区整体的对外形象。

一个村庄,就是一个缩影。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的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六安茶谷的绿色发展之路一直在前行。

猜你喜欢

六安茶叶
六安号角
2021年10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牛采茶叶》
2021年1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2021年5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乱倒茶叶导致美国独立
六安茶香也袭人
吴月娘爱的,贾母不待见的,都是这杯六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