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动画的现状和发展研究
——以《蜘蛛侠:平行宇宙》为例

2021-11-12

名家名作 2021年11期
关键词:蜘蛛侠质感宇宙

周 竹

一、引言

中国动画曾经迎来一个投资的小高峰,但是由于题材重复和珠玉在前的原因,不能再创辉煌,渐渐归于平寂。《大圣归来》成为一个里程碑,《风语咒》开创了中国风武侠类3D动画的新局面,寻求海外合作的动画成为一时的风潮。

二、中国动画的现状

(一)技术的无限趋近和超越

如今中国动画的技术水平实际上已经和美、日差距不大。2D动画不用说,日本很多动画甚至都是中国代工。中国在这方面主要缺的是好的原画师人才,相信随着市场的繁荣也会慢慢补足。由于目前动漫变现的渠道除了周边产品、游戏之外,主要是大电影赚票房,因此3D动画可能更具生存能力。中国3D动画的水准和美、日基本属于第一梯队,所谓的差距也只是第一梯队内部之间的差距,如《大圣归来》《小门神》《吃货宇宙》《风语咒》。

(二)IP的繁荣和产业链的成熟

掌握IP资源的平台诸如快看、有妖气等,通过自身或找投资等方式打通了一条龙服务,上游的作者们画漫画、写小说提供剧本,中游的动画公司负责制作,腾讯、阿里等负责推广运营和赚钱。

(三)互联网的兴起使下游渠道开放

以往动画要播放只能靠电视,现在电视台逐渐被互联网视频取代。互联网的优势就是没什么时段之类的限制,随时观看,容易吸引观众群体。

(四)用户付费习惯的形成

笔者认为,80后、90后消费者付费意识在逐渐形成,网剧版《盗墓笔记》投资成本为6000万人民币左右,为了观看此剧新增会员260万人,以每人每月20元会费计算,就收回了5200万元,再加上广告和开发,可以增加盈利。

三、以《蜘蛛侠:平行宇宙》为例分析

(一)画风

若干画风集合:SP/DR是日本风剧情,整个人物和角色处理都是日漫二次元风;暗影蜘蛛侠来自1930年,于是用复古的黑白胶片风格处理;蜘蛛侠有他自己的卡通风,于是继承了下来;迈尔斯和蜘蛛侠本体都用了美漫风,虽然整体是3D模型,但面部有明显漫画式勾线,光线硬朗,色彩分明;蜘蛛女则更接近纯粹的3D动画。五种鲜明的动画风格非常明确地区分了他们代表的不同空间和宇宙。

(二)人物动画大量使用1拍2

电影一般采用的是24帧每秒的制式,手绘2D动画,需要每秒连续画24张画以使画面中的动画流畅,这也就是动画中的1拍1。但是同样的动作只画第1、3、5、7……合计总共只画12帧,然后把每帧停留2倍时间,观众并不会明显察觉,而动画师却省下一半绘制时间,这就是动画中的1拍2,这只是为了节约成本。

3D动画一般不这么做是因为3D角色动画师在设置好关键帧后,其中间帧是自动生成的,所以本身没必要去节省中间帧。1拍2是2D动画的传统做法,3D动画强行这么做可以让人产生2D动画的质感错觉,但同时Sony选择了背景动画、镜头动画和其他位移动画又保持1拍1,从而形成了一种3D漫画风格。

(三)没有运动模糊

运动模糊只有在3D动画中才普遍加入,为的是画面更加流畅。但在追求2D动画质感真实虚化的运动模糊时,这种具有3D性质的东西肯定行不通。所以,影片中任意截取运动中的一帧是完整清晰的,而传统3D动画却不是。

传统3D动画同样是下落中的一帧,因为是运动中的一帧就会模糊很多。但是每帧都没有运动模糊也会产生问题,即如果角色两帧之间跨度过大,没有运动模糊的视觉连接,就会造成观众的跳帧错觉。第一帧在a点,第二帧在遥远的b点,因为没有连接而在视觉中有丢失画面的感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蜘蛛侠:平行宇宙》也用了2D动画质感的运动模糊:速度线和重复绘制。

(四)强硬的光感和2D画面质感

电影《海扁王》有一段3D的美漫镜头,质感非常2D,因为画面里的人物、景物都不用动,所以处理起来比较简单,直接画到模型上或者映射到三维模型上就可以实现,但平行宇宙里所有人物都在疯狂地运动,情况就要复杂得多。

《蜘蛛侠:平行宇宙》中,强烈的硬光给人一种独特的简约感,光线对比极其强烈,色彩也比传统3D动画强烈得多,同时为了增强人物2D质感,人物面部有很多手绘线。而《海扁王》中的手绘线不同,人物的面部线是随着面部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也不同于普通渲染软件生成的3转2的模拟线那般生硬。 同时其材质也不是简单的手工绘制或者材质调节那么简单,加了一层细腻的纸面纹理来增强纸的质感。

(五)视频流行元素

整片充斥着黑人文化、街头艺术文化,而视频中代表着这种流行文化的元素有且不限于噪波风、镜头溢色风。这来源于一种电视信号差的画面,高光溢色一般产生于比较老化或者早期的镜头拍摄的照片质感。

影片把所有眼花缭乱的技法和技巧融汇于故事本身,这些都是中国动画创作者值得借鉴的东西。

四、中国动画的未来发展

(一)动画将以IP改编为主,玄幻、奇幻类作品大热,科幻类作品小热

这个时期按日本的发展阶段看,理论上应该是科幻狂热期。中国好像也有一点这个苗头,比如《三体》大火,但《三体》似乎也没有带动科幻作品被大众接受。人们骨子里最喜欢的还是怪力乱神和追溯历史,近几年那些由玄幻网络小说和奇幻类漫画改编的动画最受欢迎。

(二)长篇连载动画很难崛起,以中短篇动画为主

市场比较短视,长篇作品除非有强力IP的支持,否则需要长达七八年的培育才有可能崛起。今时不同往日,互联网使人们娱乐的节奏也变得短、平、快。破碎化的时间很难支持有消费能力的成年人啃下如《海贼王》这般的巨作,而孩子们要么被大头儿子们吸引,要么就是被过去的长篇动画占据视野(而且这些老长篇们已经多到足够充斥他们的童年时光了)。《秦时明月》系列熬了好多年才熬出头,我不太相信未来还有能熬这么多年的投资者。近年来日本动画的衰落路线也印证了这一现象。《死神》动画完结,《火影忍者》完结,两者貌似均后继无人。倒是中短篇类的,一季长度十几话到二十几话的作品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关注,譬如《刀剑神域》《进击的巨人》等。

(三)原创IP的动画公司还是学不会讲故事

不仅仅是动画人不会讲故事,电影人不知道为什么也越来越不会讲故事了。其实讲故事是件很难的事情,哪怕故事很简单,但能讲出好莱坞的刺激感也是需要本事的,优秀的编剧、导演人才稀缺。

五、结语

中国动画在“后《大圣归来》时代”迎来一个投资的小高峰,一两年后又有一些优秀的作品出现,如《风语咒》《吃货宇宙》《大鱼海棠》《大护法》。但是由于题材重复或者珠玉在前的原因,不能再创辉煌,欧美式3D适合中国的言论也成为历史,佳作会变得稍多一点,但和现在区别并不大。

综上所述,中国动画需要创新和全面发展,做出自己个性化的动画,回归到创作本身,才能全面崛起。

猜你喜欢

蜘蛛侠质感宇宙
“蜘蛛侠”
宇宙第一群
蜘蛛侠
层叠荷叶边
Colorful you
蜘蛛侠大变身
浓郁质感色来袭 这个秋冬有色可循
这宇宙
轻盈雅墨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