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威廉姆斯诗歌《寡妇春怨》中的李花意象

2021-11-12高香迎

名家名作 2021年9期
关键词:李花寡妇威廉姆斯

高香迎

一、作者介绍

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是20世纪美国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简约明朗,语言精练朴实、通俗易懂,力求从美国人的真实生活中寻找诗歌题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并坚持在诗歌创作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威廉姆斯早期遵循浪漫主义传统,以济慈为师,但很快他就发现了浪漫主义传统诗歌的局限性,无法在限定的韵脚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继而放弃了浪漫主义。后来在庞德的启发下,威廉姆斯将自己的诗歌事业诉诸意象主义。意象主义诗歌的三原则是:1.直接处理事物,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2.绝对不使用任何无助于表现的;3.至于节奏,以音乐性短句,而不是节拍器的节奏进行写作。意象派诗歌对现实生活的观照和对事物的直接表现与威廉姆斯的诗歌理念一拍即合,他开始以意象派诗人的身份在诗坛活动,致力于通过诗歌创作来还原生活的本来面貌。继庞德之后,爱米·罗威尔开始主持意象派的创作工作,此时的意象主义逐渐趋向庸俗化,带有鲜明的主体意象的诗歌都可以被称为意象主义诗歌。这一时期,出于对意象主义的不满意,威廉姆斯和朋友朱可夫斯基提出了客体主义,来弥补意象主义缺少结构性的缺点。威廉姆斯在《自传》中称:“我们曾有过意象主义,但它很快就过去了。尽管它在消除冗词方面确有用途,却缺乏形式的必要。‘客体主义’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随意呈现于松弛的诗句中光秃秃的意象的一种矫正。”威廉姆斯批判了意象派诗歌中对意象孤立的呈现,强调形式的意义,不断探索诗歌写作的新形式,也常在单词拼写、大小写以及诗歌的音韵方面做出自己的创新。与其说是反驳,客体主义更像是对意象主义的补充,对意象主义缺乏形式美感和作品规范等缺点的克服。其形式上更加自由,摆脱韵律等的束缚;内容上更加日常化,从生活小事中体验诗意、体验美感;语言上更加通俗易懂,避免华丽辞藻的堆砌。威廉姆斯力图将诗歌创作带出象牙塔,带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其诗作对后世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为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诗歌译文

忧伤是我自己的庭院/新草像火苗一样向上窜/像往年一样/往年却不像今年/以凄凉的火/围绕着我/三十五年/我曾和丈夫一同度过/今天的李树一片雪白/开出了一簇簇的花/一簇簇的花/压在樱桃树枝上/染白了一些黄的/一些红的灌木丛/但是我心中的忧伤/比它们旺/尽管往年,它们曾使我/欢快,今天我见了/却背过脸去寻求忘却/今天儿子告诉我/在草地/在远处密林边上/他看见了/一些开满白花的树/我觉得我倒想/到那里去/投身那里的花丛/沉没在花丛近旁的沼泽。(江枫译)

《寡妇春怨》是威廉姆斯的代表作品之一,表达了一位妇人失去丈夫而悲痛不已的心情,非常类似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常见题材——“闺怨诗”。古代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对夫妇结婚已久,诗人有意在年数的书写上做了变动,强调了两人相伴已久,感情深厚。同时诗歌也反映了妇人暮年丧偶,失去家庭支柱和生活保障的悲惨际遇。妇人将失去丈夫的痛苦物化成了封闭自己的院子,在狭小的囚笼般的空间里,她的悲伤更加难以疏解。初春时节,院子里茂盛生长的野草、花团锦簇的李花以及颜色鲜亮的樱花让她想起了和丈夫生活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心中更加凄凉。春天欣欣向荣、万物复苏的景象从反面衬托了妇人的痛苦与绝望,她不知道今后独自一人的生活该何去何从,遂产生了诗歌末尾处所表达的去密林深处白花盛开的地方自杀的想法。诗歌的形式也与其表达的情感相呼应。全诗均由短句构成,没有严格工整的韵脚。作者有意把复杂的、完整的长句拆分成断断续续的短句,来表现妻子在回忆亡夫时哽咽的语气。同时在音韵方面,诗中很少使用铿锵响亮的音韵,大量的元音让整首诗读起来更加庄严肃穆,妇人哀婉低沉的声音仿佛回荡在耳边。通篇语言朴素明了,没有生僻的字词典故,也没有华丽的藻饰堆砌,但却能使人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凄婉的美,唤起绵绵长恨,让人无限惋惜。文本开放性是威廉姆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其认为诗歌乃一种“行为场”。在威廉姆斯的这首作品中结尾没有标点,这是他独特的写作策略,让诗歌以一个整体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

《寡妇春怨》这首诗从内容意象到风格手法在美国诗中的确不常见,倒是与中国古代诗词有些相似之处。意象派诗人为了对抗20世纪早期英美诗坛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华而不实的诗风,常从古希腊诗歌、英国17世纪玄学派诗歌及中国、日本等东方诗歌中寻找他山之石。威廉姆斯也不例外,在庞德的启发下对中国诗歌颇有研究,其诗歌创作也在中国诗歌的主题和风格特色中找到了许多灵感。威廉姆斯曾在给庞德的信中写道:“中国古人似乎比我们更了解生活。”也曾高度赞扬中国诗歌:“有时只是短短几行,确是坚不可摧的。”的确,在威廉姆斯描写日常生活的诗歌中,常常能看到鲜明的中国古代诗歌特色,不论是从主题、意象方面,还是从韵律、格式、写作技巧方面,都能看到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子,读来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一下拉近了与中国读者的情感距离。繁茂盛开的白色李花是贯穿全诗的一条线索,一方面象征着夫妻感情的纯洁美好;另一方面,白色也是代表死亡、绝望的颜色,很好地衬托了妇人沉重的心情。“李花”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也是频繁出现的意象,在不同语境中具有多种含义,常为诗人所用,赋予深厚情感。所以笔者认为,从中国古代诗歌中寻找李花意象的含义,以此为线索阐释《寡妇春怨》中的李花意象不失为一种充分理解这首诗歌的有效方法。

三、《寡妇春怨》与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李花意象

威廉姆斯本身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结识一位中国朋友王大卫后,威廉姆斯获得了与中国诗歌直接接触的便利途径。随后,威廉姆斯同意与友人王大卫合作,将汉语诗歌译为英文,所译诗歌以唐诗宋词为主,其中李白、王维、杜甫等诗人的作品居多,由此他感受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精美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除了从事汉语诗歌的翻译工作,威廉姆斯还将中国形象融入自己的创作实践之中,他曾两次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到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女性人物——杨贵妃,这让中国读者很容易联想到白居易写的关于唐玄宗与杨玉环爱情悲剧的著名长篇叙事性诗歌《长恨歌》,威廉姆斯对杨贵妃的了解也是来自这首诗歌。《长恨歌》讲述了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凄美爱情故事,记录了两人从相遇相识到被迫天人永隔的经历,其中唐玄宗在失去挚爱后悲痛欲绝的心情,与《寡妇春怨》中所表达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这两句诗将叙事、抒情和景色描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寓情于景,充分表达了诗中主人公痛失爱人的心情。唐玄宗为了国事在群臣的劝告下忍痛处死贵妃杨玉环,在国家安定之后,重返他与杨玉环曾经居住的宫殿,回忆起过去的种种,他与玉环曾在初春桃花李花盛开时赏花,在秋雨绵绵、梧桐叶落时漫步,而今物是人非,心中长恨不绝。《长恨歌》中出现了李花意象虽是景色的描写,但是被作者赋予了极强的感情色彩。开在初春的李花本身象征着冬天的结束、春天的到来,是希望和繁盛的标志。但它纯洁无瑕的白色又不免让人感到一丝沉重和悲凉,繁花锦簇的景象更加深了物是人非的悲伤之情,如果赏花者还是独自一人,这种情感更会被无限放大加深。这里作者运用了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通过美景来反衬主人公心中无限的悲凉。威廉姆斯的诗歌中也出现了李花的意象和寓情于景的手法,李花意象所表达的这种物是人非的感情也可以带入对其诗歌《寡妇春怨》的理解之中。失去了携手相伴三十五年的丈夫,妻子的心中萦绕着无限的悲伤。初春时节,自家的庭院又恢复了生机,“李树一片雪白/开出了一簇簇的花/一簇簇的花”,往年这充满生机的景象总是能给她带来快乐,但如今她见了却只想“背过脸去寻求忘却”。熟悉的景色让她回想起与丈夫生前的美好生活,而如今自己孤苦一人,无力面对未来形单影只的日子,李花开得越是繁盛,妇人心中的苦闷越是累积。

同样可以体现“李花”特殊意义的还有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在这首诗中“李花”作为主要意象之一贯穿全诗。李花在初春时节开放,但花期较短,一般为十到十五天,曾经的繁盛转眼飘零,成了文人墨客感慨的对象。诗歌前半部分写青春貌美的年轻女子坐在桃李树下欣赏飘落的桃李花,不禁发出感慨。自然景观的衰败让女子联想到人生的短暂,如今自己在此欣赏美丽的春色,来年花开时节不知谁又能看见这繁花似锦的盛况。美好的青春容颜也终将像这花瓣一样随风飘散,最终走向衰败凋零。后半部分表达了女子对白头老翁悲惨遭遇的怜悯,他曾经也是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却卧病在床,无人理睬,孤苦无依。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生命转瞬即逝,美好年华一去不复返,白头老翁的今天也就是年轻女子的未来。诗歌以“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开头,繁华的都市洛阳盛开着艳丽的鲜花,满城春色,生气勃勃,令人心醉神往。然而时光易逝,此时的洛阳已是落花季节,桃李花瓣纷飞,不知飘向何处,给人一种无所依靠的感觉,一如威廉姆斯诗中的寡妇的境遇,暮年丧偶让她倍感孤独无助,年老色衰也无力再去追求心中向往的幸福。在《寡妇春怨》结尾妇人自杀的暗示中,威廉姆斯也提到了“投身那里的花丛/沉没在花丛近旁的沼泽”,说明妇人欲自缢林中也是在花落之时。昔日的美好都成了过眼云烟,她深感自己最终的宿命也会同这些纷飞的白色花瓣一样,所以宁愿将自己埋葬其中,给自己的生命做一个了结。

除了上述两首诗外,李花意象还经常出现在送别诗和饯行诗中,表达对即将远去的亲人朋友的留恋和不舍。唐代诗人元稹在《去杭州(送王师范)》一诗中写到在初春柳荫覆岸、李花压树的繁盛时节,自己却必须送别挚友,心中不免惆怅孤独,表达了和友人分离给自己带来的无限的伤感和思念。这一点也与《寡妇春怨》中所表达的情感有所呼应。死亡带走了丈夫,让妻子与丈夫天人永隔,再也不得相见。妻子用无尽的悲痛送了丈夫最后一程,甚至最终无法从悲痛之中走出,要跟随丈夫的脚步结束自己的生命。

四、结语

威廉姆斯的经典名作《寡妇春怨》在主题、意象、音韵格式以及写作手法上都体现了明显的中国古代诗歌特色。作者寓情于景,以庭院中满目春光的乐景来反衬妇人痛失丈夫的哀情,强烈的对比和反差更让读者深深体会到妇人心中的悲伤苦闷。尽管诗人一直奉行只写客观事物、不谈思想的创作原则,读者却能领会到景色描写背后蕴藏的深厚情感。威廉姆斯在美国特色诗歌的崛起道路上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对外来文化始终保持着开放和接纳的态度,其诗歌既体现了对本土文化的崇尚,又体现了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接纳,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接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威廉姆斯的诗歌与中国古代诗词难免会有互通之处,所以从中国古代诗歌的角度理解威廉姆斯的诗歌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文化之间的交融让威廉姆斯的诗歌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诗歌中比较常见的一些写作手法也帮助他更加淋漓尽致地表达感情。在威廉姆斯短小精悍、简约朴素的诗篇中可以看到两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让中外读者读来都觉得耳目一新。

猜你喜欢

李花寡妇威廉姆斯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古代的寡妇
李花
李花
打爆天花板
下一次,我依然和你相约
李花
幺叔
老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