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英语教学中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渗透内容探究

2021-11-12/

长江丛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集体利益个人利益马克思主义

■ /

大学生作为祖国实现中国梦的后备力量,其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对于祖国的发展尤为重要。然而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受到了各种思想的冲击,这对于价值观尚在发展中的大学生而言容易出现盲目跟风,形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正确的价值观。高职英语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汇的主要科目之一,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加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当前价值观呈现多样性的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内涵

在弄清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之前首先理解价值观的含义。很多学者从不同范畴对价值观进行了定义,从哲学层面上价值观是一个关系范畴,是主体看待客体有无价值的意识,即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事物是否满足人们的需要,价值观就是在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的过程中产生的。马克思指出:“价值观是一种价值意识,是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对于价值、价值关系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因此价值观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是发展变化的,但在一段时期内它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对于人的行为、事物的评价,人生理想等各方面都有导向的作用。

目前虽然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没有明确的界定,但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总结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为主体,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为实现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和共产主义社会为奋斗目标的价值观。它是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全人类最高的价值规范。因此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广大人们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的,具有广泛性和崇高性的特点。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渗透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其经典著作里面并没有具体的界定,但通过相关的论述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时,我们可以从集体主义、工匠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引导。

(一)集体主义精神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把实现人类的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作为最高奋斗目标,其中集体主义是核心。我们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时要让他们辩证的看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冲突时应当牺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让学生明白利己主义的狭隘性,应该树立崇高的价值理想为社会主义服务。

当然也会有学生质疑为什么要舍弃个人利益来实现集体利益,难道两者不能并存?此时应让学生辩证的看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在大多数时候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一致的,只有保证了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能得以实现。

(二)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专注于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其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工匠精神体现了勤奋、坚韧、严谨、敬业的职业精神,也正是这样的精神才使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以及精益求精的过程达到技能炉火纯青的境界,也符合了我校德技双馨的校训。这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相契合的。也正是通过了不断的实践才会有精彩的作品出来,也真是工匠精神所应具有的基本要求。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价值观中国化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国家层面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社会层面上表达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美好社会的向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个人层面上表述了公民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这24字方针让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有了现实着力点,也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要求。因此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心,外化为行,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基础。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渗透的优化策略

随着课程思政的不断开展,各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内容实现育人功能。在探索过程中发现,无论是教学内容的整合、课外实践教学的开展,还是网络教学的应用,更倾向于单一的展示,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们应当反思如何将三者相结合,发挥其最大的优势,形成教学合力,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一)课程思政团队的顶层设计

在英语教学中融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英语教师虽然思想道德素养比较高,但始终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面临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理论拓展有难度和思政教学经验缺乏等问题,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老师联合,组成课程思政团队,通过对整个课程的顶层设计发挥其作用,形成最大的合力。

课程的顶层设计首先应该考虑如何将教学内容、课外实践和网络教学三者有效链接,才能不会相互脱节,形成教学合力。课堂教学是学生接收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熏陶,教学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直接体现,起到关键的作用。实践教学是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实践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心,逐渐在思想认同的基础上形成价值观。实践的方式强化了学习效果,升华了课堂教学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拓展。网络教学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乐于接受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让学生入脑、入心,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学内容、课外实践和网络教学三者之间的定位,整个教学设计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首先保证整合的教学内容围绕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开展的,其次实践教学内容是理论教学的实际运用,最后网络教学资源库应与教学内容有实质性的关联,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只有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依存才能形成协同效应,实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培育的目标。

(二)学生考核评价机制的完善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考核中,主要是对所学课程的知识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兼顾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考核仍处于缺失状态。然而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考核对于课程思政的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高职学生在学习方面自觉性相对较差,很多学生都是加分的活动才积极参与,所以让学生自觉完成一些任务和课后观看相关视频,没有一些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他们不会自觉完成的。因此我们无论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还是网络教学过程中,都应该设置相应的奖励机制,将这些机制与学生的期末成绩挂钩,这样学生的获得感更强,也更愿意参与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从这些活动中逐渐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

在我们设置的考评机制中,很好的利用了超新学习通软件的优势,这样过程性评价机制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对学生进行实时的评价打分。学生在网络中视频的完成情况、讨论情况、以及作业等都通过超新学习通自动生成了学生的分数,并在这个过程中客观的记录了学生的完成情况,也间接的督促了学生完成,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时把学生的期末成绩分为了四个部分,分别是课堂参与度的成绩,超新学习通软件学习的成绩,实践活动成绩、和期末考核的成绩。学生最后的期末成绩将这四个部分的成绩按比例来最终形成的。这样的考评机制对于之前只局限于课堂到课率以及期末考试成绩来决定学生分数的方式显得更加的合理,也更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教学环境的创新

现代英语教学打破了传统一讲到底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容易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语言点的掌握。英语课程的特殊性在于在理论中不断的实践才能提高英语技能。而在英语教学中渗透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更需要将理论转化为行动,但局限于课堂的教学模式远远达不到的所要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借鉴专业课建设经验,创建思政理实一体的情景教学实训基地。

思政理实一体的情景教学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参与情景角色和模拟情景中内化理论知识,触动学生心灵,以此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教学环境的创新让学生在沉浸式教学模式中学习,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也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在英语教学中融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学生的价值观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过程。这需要我们的课程思政团队不断的探索与研究,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更加通俗易懂的道理展现给学生,通过更多的优化策略来凸显教学实效性。

猜你喜欢

集体利益个人利益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大鱼海棠》个人与集体利益的价值冲突
集体主义话语权的重构
先占制度的法律探究
国家利益与公民利益相互关系浅析
社会质量理论视角下乡村社区治理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漫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