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1-11-12■/
■ /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困扰国家社会的难题,原因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及国内外就业大环境综合作用。毕业生就业问题得不到解决会加深人们对高教的认知偏见,毕业无法就业会加重家庭负担,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表现堪忧,毕业生不能依赖计划经济下统包统分。随着高教与发达国家接轨,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导致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许多毕业生就业中产生系列消极心理与思想问题,如缺乏诚信等,图书强化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就业观,客观了解自我非常重要。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高教迫切解决的问题,当前社会就业矛盾突出下,落实毕业生就业要求着眼于高校毕业生对自身思想认识,加快思政教育理论创新,使毕业生切实制定就业目标,顺利实现高质量就业发展。
一、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意义
国务院在《关于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把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专业学习各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各方面。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高校重要工作,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导向激励作用,调节作用等。
(一)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具有重要作用
人的认识观念具有多样性,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盲目就业观制约高校毕业生就业。高校思政教育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在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政教育可以引导毕业生树立明确的就业目标,提高其心理素质。毕业生学习之余要全面了解当前就业形势,为毕业后选择合适行业打好基础。通过思政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国家政策方针,有选择的就业,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找到准确定位。保持乐观精神才能面对就业竞争困难,思政教育激励作用通过充实毕业生信念等方面内容,激励其提高兴趣,养成优良品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缺乏全面职业生涯规划会使其就业茫然。帮助学生养成优良品质尤为重要。随着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坚强意志,使毕业生面对就业困难时保持乐观积极态度。
(二)高校就业指导中融入思政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融入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体现在思政教育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生命线,加强思政教育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必然选择,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必要性体现在是改革开放深入的时代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观理论的历史要求,是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凸显的现实要求。200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见》,把大学生思政教育作为事关国家前途战略工程,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希望工程。高校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政教育可以解决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思想问题,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德才兼备人才,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政教育,把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就业指导中,使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和个人的关系。
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是在马列主义理论指导下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目前大学生就业中出现思想问题体现在就业去向集中于沿海城市,追求高工资;求职中缺乏诚信。解决大学生就业思想问题要做好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政教育。高校思政教育原则要求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障碍,是遵循高校思政教育贴近实际的原则。教育制度改革使得高教转向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表现为缺乏正确择业观,诚信道德意识薄弱等。加强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实要求。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融合现状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思政教育取得成效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部分,当前毕业生就业中表现出的思想问题包括缺乏良好心理素质,择业观片面化,缺乏合作意识等,分析毕业生就业中思想问题原因包括就业憧憬与现实状况脱节,就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不一致,高校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轨等。就业指导中融入思政教育为大学生就业指明了方向,为毕业生奠定坚实理论基础,增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就业指导模式改革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随着高教与国际教育接轨,就业指导工作重视度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思政教育取得很大成效,体现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被国家提上日程,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结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重大民生工程,党中央明确要求强化创业服务体系建。宏观就业形势面临多重压力,毕业生就业创业任务艰巨。为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国家推进自主创业工作,高校科学规划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客观分析自我。定期举行心理测评,针对性的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引导学生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的结合。
(二)高校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融合问题
由于多方面原因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融合存在许多问题,影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思政教育效果。分析总结高校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问题包括就业指导中思政教育内容有待完善,思政教育工作者素质有待提高,思政教育理论与毕业生就业指导脱节等。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未取得实质性成效,互联网普及发展冲击大学生思想观,拜金主义社会思潮影响毕业生人生价值观。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流于应聘技巧传授,忽视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毕业生面临择业时就业方向迷茫。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学生就业思政教育内容单一,大四学生专业知识方面相对成型,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教育内容偏重理论化,学生了解就业政策书面化。
经济全球化发展促进思想文化传播,当前社会环境下毕业生接收多元文化熏陶,许多问题在就业指导队伍中显现。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就业指导教师人数短缺。高教育国际接轨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具备全面个人素质,需具备社会学等多方面理论知识。目前思政教育者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化问题,很多高校就业教育为辅导员负责,由于缺乏就业指导理论加大思政教育工作难度。很多就业指导教师缺少敬业精神,毕业生顺利就业关系到个人价值实现与高校声誉。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很多就业指导教师服务学生意识淡薄,不能有效为学生解读就业政策,对学生表现心理问题不能针对性解决。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路径
(一)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形势认识教育
80年代后期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转变为自主择业,处于社会转型期的00后大学生择业观存在认识偏差。为提高大学生对就业政策的认识,开展就业形势政策教育,成为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就业政策教育中要想毕业生宣传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政策,大力宣传国务院下发《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等措施。利用网络广播等为载体宣传大学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工作,形成毕业生投身西部基层就业良好舆论氛围。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家地方就业政策,稳定毕业生心态。
(二)重点突出创业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鼓励多渠道就业。目前形势下,国家出台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如工商执照办理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自主创业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新的成才观,大学生自主创业缓冲国家就业压力,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高校思政教育应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高教大众化后,大学生要调整就业期望值,以积极态度投身就业市场。大学生创业教育符合就业形势,要让学生清楚认识到创业需要根据社会需求,结合专业特长等。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通过加强创业知识教育,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发展。
(三)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我国处于深化改革时期,竞争危机感为大学生形成巨大心理压力,大学生就业心理复杂多变,一些学生存在缺乏竞争勇气,不能正视现实等矛盾心理,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能缓解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国务院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见提出要解决思想与实际问题结合,应结合大学生就业实际问题解决大学就业心理问题。一些大学生求职中会遇到困难,引发心理障碍不利于身体健康。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主渠道作用,培养大学生调适能力适应就业压力带来心理问题。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个别谈话交流等形式帮助大学生缓解就业方面心理压力。
四、结语
高校大学生就业中常见人生观,社会责任意识等是思政教育内容,高校思政教育为就业指导确立正确方向,引导大学生处理国家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帮助学生学会调整自己适应社会发展。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内在要求。高校应探索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研究,创新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的融入途径。针对人才市场实际需要进行思政教育,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教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