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究
2021-11-12■/
■ /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领域中的一大板块,国家对其的资源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在当前时代高职教育在国家的扶持下大有和普通高等教育并肩的趋势,尤其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离不开高职教育培养出的大量技术型人才。而未来随着时代的变化,国内外的市场竞争也在不断加剧,要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具有选择权,就必须提高职业教育的培养标准。公共英语作为一项重要技能,无论在普通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中都十分重要,然而当前在高职教育中公共英语的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对于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一、高职公共英语职业能力的培养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形式的不断发展,为了缓解产等过剩和优化产品结构,以达到最终对发展效益提升的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由此而生,其通过对供给端进行改革的方式将生产精准化和高效化,这一概念除了在经济领域内适用外,在教育领域也同样适用。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为例,过去的高职英语教学更多以需求侧为培养标准,最终造成人才培养模式机械化和套路化,没有根据真正的市场需求和对学生在职业能力上的考量来设定教学规划,也导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和市场需求脱轨的情况。而高职公共英语职业能力的培养旨在以供给侧为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职业规划来制定针对性的英语教学模式,以实现教学模式和市场需求并行的目标。同时在高职教育中,职业性是其根本属性,职业能力在教育中的体现也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点,而当前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职业能力的体现却不明显,也因此导致有些学校在教学规划中将公共英语教学边缘化,这些问题也正是促使高职公共英语在职业能力视角下加快改革的意义。
二、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由于在办学定位上的不同,致使二者在学生招收时的要求也有一定差别,和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在学生质量上较差,加上最近几年高职院校普遍呈现扩招的趋势,导致最终其招收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上整体表现较差,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有厌烦和抵触心理。高职院校作为大学校园,校园氛围和课程规划都较为宽松,既没有高中阶段繁重的课程安排,也没有高中阶段严格的教学管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学生的懒惰情绪。同时在一项针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调查中可以发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在英语这门学科上的表现较差,甚至很多在专业课上表现较好的学生也在英语的学习上较为吃力,这些都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动机不够强烈。还有很多学生在调查中表示,英语对于其未来的职业规划没有帮助,因此他们认为英语学与不学对自己都没有太大影响,最终导致高职英语教学的质量始终难以得到提升。
(二)教学模式落后且手段单一
过去我国教育领域在应试教育的风气下受到较大影响,导致即使步入大学校园,在公共英语的教学上仍然保留着应试教育的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然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对于英语教学质量的评价也更多以最终的考试成绩为主。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在英语测试中的表现,很多高职院校从学生刚一入学就以a、b进行分类,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辅以不同等级的应试训练,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最终也导致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受到较大打击,一些学生因为在测试中的成绩不理想甚至还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而这种应试为主的英语教学模式也和社会需求相悖,很多在测试中能够取得高分的学生不见得也能拥有与之相匹配的英语能力,而企业在运转中也并不需要只能在测试中取得高分的学生。
(三)教学没有体现职业特色
高职教育的开展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因此在高职教育体系中教学过程主要以职业导向为基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开办了公共英语教学,但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仅仅是笼统地进行教学,例如在教材的选用上不顾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别,都使用同样的教材进行教学,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所面向的岗位之间千差万别,甚至很多岗位在工作性质上就有根本差别,笼统地进行英语教学只会使得教学内容和岗位脱节、和时代脱节。并且在教学中对理论知识的偏重也导致学生所学的内容缺乏实践性,流于表面的英语能力对于学生未来从业没有丝毫帮助,缺乏方向性和职业性的公共英语教学最终只会导致学生在行业竞争中逐渐丧失优势,增加自身的求职难度。
三、未来高职公共英语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下的教学策略
(一)树立以职业能力为基准的教育理念
高职公共英语在职业能力方向上的改革,首先要在教育理念上进行更新。过去的高职英语教学更多以完成教学规划为主,在教学中往往是对教材的照本宣科,而教材也大多是通用型的教材,在职业性上并无明显体现。因此在未来高职院校要加强对英语教师在职业教育理念上的重视,促使教师以学生的专业为基准,将英语教学内容和学生所选专业进行结合,继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深度,并且进一步做到对不同专业未来所面向的岗位进行了解,以充分掌握岗位的职业需求,并将岗位的职业特色和英语教学相结合,以突出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和实用性。
(二)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
前文提到,造成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上出现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源质量问题,很多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普遍在文化课成绩上表现较差,这其中尤其以英语学科为主,再加上高职教育作为大学教育体系的一种,在教学实践中往往采取大班制,教学氛围的宽松和公共课堂缺乏监管相结合,导致学生出现不认真听讲甚至逃课等问题出现,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加以改进就始终无法有效提升高职英语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手段上加以创新,摒弃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积极和学生进行互动,将课堂主导权交还给学生,通过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选择权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在听力和阅读等环节增加学生的实践参与,或者创建和学生未来岗位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对英语进行实践训练,既能增加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也能增加英语教学的实践性。
(三)加强教师队伍在职业化上的建设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缔造者,要实现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就必须具备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和普通高校的英语教学不同,普通高校的英语教学更多是对英语能力的综合培养,而高职院校则更加注重对英语能力的实践,因此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还应该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在这一理念下高职院校可以根据院校的自身情况,在将人才引进的标准提高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既有教师的培训,高职院校作为大学校园,相比于社会其仍然是半封闭式的,因此教师在到岗之后往往就难免会和社会有一定的脱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可以定期安排教师参与培训,通过企业顶岗或者企业见习的形式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以此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与此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要摒弃过去以成绩为主的评价标准,以更加多元的评价形式来实现对教学能力更客观地评价,以此激励教师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提升。
(四)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体系
前文提到高职教育在学年的设置上仅有三年,并且还有一年的时间用于给学生实践,因此留给教学的时间规划是非常紧张的,而英语教学作为公共课自然在教学规划上要有所让步,因此较为紧张的教学规划就使得高职英语教学要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精准性。例如在语法句式等英语知识的教学上,和专业特色进行充分结合,将英语教学的方向从一开始就拟定好,整体教学安排以提高学生在专业岗位上的英语能力为主,在课内外创建和学生专业相关的工作环境,在模拟环境中进行英语教学和实践,仿照高职教育体系中专业课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利用任务教学法或者项目教学法等等,通过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来促使学生将学科知识和技能结合到一起,实现语言有输入到输出的转化,最终达到职业化的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
四、结语
高职公共英语职业化是当前时代发展下的大势所趋,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高职院校要想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在人才培养上加以创新,身为高职英语教师,更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为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高职英语课堂努力,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