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职院校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实践

2021-11-12蒋辉云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潇湘技师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工匠培育院校

■蒋辉云/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潇湘技师学院)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拥有高技能的专业型高素质人才直接决定着国家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深入教学改革,培养更多的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使我国尽快成为制造强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其灵魂为工匠精神,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必须融合工匠精神,培育出更多的能工巧匠,2016年“工匠精神”第一次被写入了国家相关部门工作报告中,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成为了议论的“热搜词”,这说明了当前时代下我国“工匠精神”的缺失,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学是时代的发展和必然选择。

一、工匠精神的培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培育工匠精神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步入了新的阶段,对工匠精神的发展诉求是促进生产力不断发展及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我国的全球购、海外代购的兴起、居民的奢侈品等消费,充分说明我国居民对于高品质商品的消费需求,因此,需要提倡工匠精神,提升我国的创新力和制造水平,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培育工匠精神是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提升的必然结果

在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我国应该向日本和德国学习,德国注重精工制造使德国成为了世界上高品质的代名词。日本注重匠人精神的社会传承极大的提升了日本制造的品质,促进了日本制造的快速发展,而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速度迅速,工业种类齐全,被称之为“世界工厂”,并且基建、航天、高铁已经成为了中国制造高品质的代名词,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态势,这些领域的高速发展都是我国秉承工匠精神、坚持创新,从我国的整体工业水平来看,与世界的先进技术还存在差距,受到发达国家的技术限制,如2016年的中兴断芯事件,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工匠精神,注重技术创新研发,走科技贸易路线。

(三)培育工匠精神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

高职院校教学的开展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导向,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需求的人才,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除了高技能之外,还需要他们具备责任心、勇于创新,因此,教学中除了技能培养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注重工匠精神的强化,引导学生利用精益求精的态度面对未来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贡献,这样才能促进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

(四)保障学生就业及个人发展

工匠精神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学生从业的一种职业精神,因此,对于学生个人来说,只有具备工匠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才能受到企业的重用,才能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力,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立足于社会。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释义及历史传承

(一)内涵释义

在百度中输入“工匠精神”进行搜索,得到的释义如下: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的内涵就是专注、严谨、精益求精、敬业等,工匠精神从个人角度来说就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敬业的精神,从企业来说,发展秉承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创新的精神。我国的相关部门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鼓励企业提品质,创品牌,培育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包含术、能、德、业四个层次。术指的是工匠需要掌握一门技术,说明高职教育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过程中首先应该做好技能训练。能主要指的是形成一种工匠能力,不断地推陈出新,注重细节,提升品质。德主要值得是工匠精神不应该偏离职业道德。业指的是工匠精神需要在经济发展中立足,通过掌握的技能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获得经济利益,工匠精神所依附的事业如果不能发展,工匠精神也只是镜花水月。综上所述,工匠精神的内涵应该是热爱工作、精益求精、不断创新、职业道德、为社会创造效益,这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

(二)我国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

我国拥有五年前的文明,在古代,我国的技术比西方国家先进,具有深厚的工匠文化底蕴,我国古代的技术文明与工匠精神息息相关,杰出的匠人较多,如鲁班(土木工匠的始祖)、赵概(陶瓷祖师)等,各类相关著作如《天工开物》等也较多,近代有名的匠人如沈寿,他利用运用独特的刺绣技术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神绣,刺绣技艺炉火纯青。建国之后,我国也有工匠创造了一些名优品牌,如凤凰自行车、长虹、海尔电器、方太厨卫电器等,谱写了我国工匠精神的传奇篇章。

三、新课改下高职院校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实践策略

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加强对实验室、校企合作单位、教师队伍的建设,使高职教学紧密结合实践产业,并根据工匠精神的培育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开展专题讲座,使精益求精的精神进一步提升,新课改下高职院校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实践策略如下所述。

(一)利用专业课及小班教学培育工匠精神

专业课是高职院校开展教学的主要阵地,因此,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必须与专业课的教学相结合,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要重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融入工匠精神,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中的“工匠精神”资源,循序渐进地渗透工匠精神,为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育创造良好的氛围,引导学生爱岗敬业、注重细节和品质,同时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还要从自身做起,践行工匠精神的细节,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数据造假、作品粗制滥造等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组,开展小班教学,成立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由学校专业带头人、技能大师等组成相关专业教学团队,对学生开展个性化订制教学,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在学习中的问题,让他们深刻明白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的践行工匠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此外,构建“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意识、创业能力更好的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实现培育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意识的两手抓。

(二)对标技能大赛培育工匠精神

高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融入工匠精神,需要加强专业建设,确定学生应该学什么,怎样学及学到什么程度,因此,为了满足工匠精神中的“术”的层面的要求,需要将教学中的人才培养需求与世界技能大赛对接。世界技能大赛共包括50多个竞赛项目,涵盖了新技术、新技能的各个领域,并且与企业的生产实践关系比较紧密,因此以世界技能大赛为指导对接高职教学,能够为院校开展专业建设提供来自行业发展最前沿最主流的技能和标准要求,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过程中,选择蕴含工匠精神的作品让学生制作,通过比赛能力的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良好效果,为工匠精神的渗透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创设崇尚“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

创设崇尚“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一是,结合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和实训基地,在教室和实训室的墙壁张贴相关的行业工匠,同时利用校园广播和多媒体宣传“工匠精神”和一线工人的先进事迹。二是,聘请一些行业的工匠大师,开展工匠精神的相关讲座,用他们的亲身工作经历对工匠精神进行更好的诠释,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让学生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注重追求细节、创新和精益求精。三是,班级定期组织和开展“工匠精神”的主题班会,用工匠故事洗涤学生的心灵,在思想上打下工匠精神的烙印,以便于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中践行。社会中拥有工匠精神的人才越来越多,工匠精神终将会回归。

(四)构建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传统的学徒制是指师傅带徒弟学习某种技艺,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现代学徒制是和企业共同完成的,学生一半时间在校内学习,一半时间在企业实践,“工匠精神”重在培育,贵在实践,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力、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学生进入企业之后,可以近距离接触优秀工匠,加强与工匠师傅的沟通,开展工匠师傅对学生手把手、面对面的言传身教、以身示范,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合知识与岗位技能,可以更加细化的培养的工匠精神,让“技皮”、“术骨”、“匠心”一一到位,真实地感受企业文化,通过长期工作实践积累和耳濡目染培养起“工匠精神”。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可以制定一些工作方案及技能方面的改进方案,与师傅进行沟通,这样可以将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更好的融合在实践中。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当前我国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工匠精神的回归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经济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高职教育的积极作用和教育效能,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学生培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塑造“新匠人”。

猜你喜欢

工匠培育院校
90后大工匠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光影视界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