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视角下农村音乐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以陕西省为例

2021-11-12范文彦西安音乐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美育音乐农村

■范文彦/西安音乐学院

陕西省地处中国内陆腹地,GDP水平居于全国中游位置,是西北各省的经济龙头,农村人口占比达到全部人口的40%以上。但由于长期城乡二元制发展,导致在中小学音乐教育方面,城市与农村地区的差异巨大,阻碍了教育公平的推动。在此情况下,音乐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就陕西农村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问题展开研究,并探索使农村孩子与城镇学生一样,享受规范音乐教育的方式。

一、开展音乐教育对农村中小学美育工作的重要价值

美育,通常也被称作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运用一定的审美媒介进行有意识的审美活动,让社会个体可以在活动过程中,感知到美的存在,发现美的要素,通过事物或自身行为来表现美好,并进而达到创造美的目的。

在义务教育阶段,尽管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都可以渗透美学的原则,但音乐教学在提高学生审美方面的价值,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应贯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与健全的人格。通过音乐欣赏、技能练习以及多种音乐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现实美与艺术美的感知能力,形成对美和艺术的爱好,发展学生创造美的才能与兴趣,达到陶冶情操、塑造品格的作用。

二、陕西农村音乐教育现状

(一)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陕西农村地区,学生家长普遍将音乐视为一种娱乐消遣活动,认为孩子能哼唱几首流行歌曲就等于学习音乐了。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不断压缩音乐课程的课时数,为“语数英”等学科让路,或者干脆就由其他科目的教师占用音乐课。对于文艺晚会等艺术活动,通常也会采取不支持的态度,认为会让学生的精力被分散,影响教学工作的进度。尽管素质教育从提出到现在已经历了二十余年的时间,但在陕西农村地区,还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导向和功利性的思想,教育理念较为滞后,若某一科目不是升学考试的必考类目,或无法在短期内给学生带来显著的益处,就认定为“无用”,进而减少在该科目方面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投入。然而音乐教育对学生成长的价值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的,尽管难以像中考、高考所考察的学科一样被分数所量化,但无数的实践经验表明,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价值却是不容置疑的。长期对音乐教育的忽视,将导致城乡素质教育的鸿沟被进一步扩大。

(二)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陕西农村地区的音乐教师师资力量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音乐教育专业人员短缺。根据《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在农村初中教职工人数与学生人数的比例应为1:18,在农村小学,为1:23。但在陕西农村中小学中,实际音乐教师的数量远达不到此标准。教师数量的不足,必然导致教师在备课、授课、教案准备等环节的工作量增加,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其二,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方法有待提升。一方面,众多农村中小学由于缺乏音乐专业教师,往往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来兼任音乐课程教学工作,这类教师缺乏专业、全面的乐理知识基础,难以达到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标准;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认为音乐属于“副科”的范畴,在教学工作中抱着应付的心态,自然难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一些学生甚至在音乐课上自学其他学科的内容。

(三)音乐教学设施落后

陕西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滞后,相对于城市地区,在教育中的财政投入较为有限,尽管近些年来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资金投入逐渐提升,但校方更倾向于将资金用于房屋修葺、桌椅更换、运动场维护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主科”课程教学方面,只有较少的一部分资金被用于音乐教室设备的购置和保养。而音乐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必要的音响设备和乐器等教学设施对授课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部分农村学校虽然配备了钢琴、吉他等乐器,但因过于陈旧或维护不力,已无法投入使用。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基础教学设施的音乐课堂,单靠音乐教师的讲解和演唱指导,难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四)音乐教学方法陈旧

陕西农村地区的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固定:在乐理知识学习中,采取口头讲述的方式;在歌曲演唱学习环节,采取教师示范的形式;在音乐鉴赏环节,使用录音机进行音乐播放。由于在音乐课堂的设计中,缺乏新鲜、生动、有趣的活动,在机械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逐渐降低,学习热情一再下降,音乐素养难以得到提升,更谈不上借助音乐课的学习来使审美能力得以提升了。

三、陕西农村音乐美育教学策略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音乐教学的认知水平

为切实发挥出音乐对美育工作的价值,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有必要转变应试观念,多方面着手,转变对音乐教育价值的认知。首先,学校的管理者应消除对音乐等“副科”的歧视,确保音乐课时的充足,限制其他科目占用音乐课时间的行为;其次,音乐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也需扭转教学观念,在教学内容和环节的设计中,妥善应用审美素材,推进素质教育;另外,为获得学生家长对音乐教育的支持,班主任可以在家长会、课后沟通等环节,对音乐教育的价值加以说明,呼吁家长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最后,除了音乐课堂的学习外,还可以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参与文化活动,使其在耳濡目染中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多管齐下,强化农村音乐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陕西农村地区专业音乐教师人员不足的情况,一方面地方有关部门可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倾向的方式,吸引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到农村地区就业,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补足当前教师人数方面的空缺。另一方面,农村基层教育单位应积极探索与音乐类院校的合作,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开展支教活动,从而起到阶段性补充农村教师资源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眼界。

针对音乐教师教育理念落后的问题,陕西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可通过定期组织岗位培训、经验交流会和学习走访等活动,帮助其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与教研的能力。在追求教育公平的今天,还应强化城乡联系,鼓励城市音乐教师到农村地区进行交流和分享。

此外,音乐教师自身也应该主动学习,通过线下或网络的形式接受继续教育,在美育理念的指导下,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文化修养水平。在学习新的音乐作品前,可通过对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等内容的介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提升对作品的理解力。在课堂内容的设置方面,除了教材指定的乐理知识外,还可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地方文化环境进行拓展性学习。只有音乐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和专业技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愉悦感,同时牢牢掌握住课堂知识。

(三)加大投入,改善音乐教学设施

音乐学科的一大特点是对实践环节的高度重视,若缺乏音乐设施,学生难以获得亲身体验,课程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而音乐设施的购置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农村学校在获得相关部门的音乐教育拨款后,应做到专款专用,并欢迎相关部门监督和社会监督。

为了缓解音乐教育经费的紧张,应结合地区的特点和经费的额度,选择最合适的乐器。民族乐器相对西洋乐器价格更加低廉,且其表演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例如,腰鼓表演在陕北地区非常盛行,很多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相关的艺术表演,若音乐教师在课堂中教授腰鼓的演奏,不仅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热情,而且对于地方艺术文化的传承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寓教于乐,丰富音乐课堂教学方式

为了提升教学效果,音乐教师有必要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兴趣方向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为了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可以在设计一定的肢体动作,让学生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律动;为了让学生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可在学习前播放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让学生沉浸其中;为了让学生对乐器有直观的感知,可以在讲授注意事项后让每位学生按顺序加以尝试,从而获得鲜活的感受。总之,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对运用的教学方法进行灵活设计,保持学生对课堂的新鲜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结语

音乐作为听觉的艺术,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性情的熏陶,形成良好的艺术学习习惯,进而提升审美水平,激发创造美的动力。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应凸显出美育的功能。由于种种原因,陕西农村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还较为滞后,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人们对音乐教育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相信当地的音乐教育将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并逐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为音乐教育的受益者。

猜你喜欢

美育音乐农村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宋明理学的美育之道
——《宋明理学人格美育论》评介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美育教师
音乐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