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实现路径分析
2021-11-12中原工学院
■王 瑞/中原工学院
在思潮多元化因素的影响下,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是对德的培养,是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在高校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课程的立体育人建设中,将思想政治体系引入到专业课建设中来,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融合,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教学中,切实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
在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设置分区明显。教学大纲的设置主要针对专业知识的内容进行论述,重专业,轻思政现象不言而喻。将思政教育完全寄托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式与政策等公共课程上,教师说教教学,学生漠然听讲。专业课的教学主要围绕专业知识展开,很少进行针对性的思政元素教育,专业课老师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的意识薄弱,从而导致了专业教育中,思政教育步履艰难。
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对课程思政体系有正确的认识。课程思政不等于政治理论教育,应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它是专业理论知识与爱国教育、社会主义价值观等教育的融合。其次,要对思政内容进行全方位理解。思政内容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思想,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对优秀文化的传播,对正确价值观的理解都是思政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当中,不是对专业知识教育的冲淡,而是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教育等的培养,是在进行做事先做人的教育。
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分析
视觉传达设计属于艺术设计教育形态下的平面设计专业,是以视觉为主要载体,向外界传达信息的一系列设计活动,其专业领域涵盖包装、书籍、品牌、文创、界面、交互、信息可视化等领域。
在新文科教育理念的倡导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不断追求学科融合,跨学科学习,培养复合型人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兼顾文化自信和时代要求的专业发展之路。在此发展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行多学科交叉渗透,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既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与人文素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课程教学实践性强,授课形式具有多样化互动性强等特点。
在专业能力培养上,要求掌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创作的专业技能和方法,应用视觉设计的基本原理,进行视觉设计与创新。在时尚审美与创新能力培养上,秉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科技与人文并重,本土与国际化融合,具备较高文化素养和较强时尚审美能力和原创设计能力。在设计表达能力上,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判断、创造等设计能力,以满足多元化设计需求。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能够利用自身艺术设计的优势,将课堂变为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用优秀的作品对优秀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等进行传播。在提高自身思想觉悟的同时促使更多人了解优秀文化,树立正确观念。
三、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
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可以从教学大纲修订、教材选用、教学内容编写等各方面进行,它将贯穿于课堂授课方式、实验实训内容、作业论文设置等各个环节。
在教学大纲修订方面,应当在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思政元素融入的原则、方式方法以及注意的问题,跟课程性质进行紧密相连,运用不同路径进行思政元素的导入。如专业课程《字体设计》,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大纲修订中,应着重提到文字发展历程中不同的文字形态所体现的中国文化,以及文字作为中国文明代表的重要性。
教材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媒体,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媒介。教材在教学当中起到了保证教学质量,创新教学内容,主导教学方向等作用。在教材的选用上,首先要具备正确的思想和观点,对学生的价值观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不能有违反法律法规等内容。其次,要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大纲的要求,适合所教授层次学生的自主学习,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再次,在内容上应具有系统性、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有指导意义,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有一定的引导性。
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可根据专业课的课程属性、学情情况、具体专业内容等方面和思政元素灵活结合。以《包装设计》这门课为例。
《包装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线,将理论教学内容的合理优化;将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市场商品包装开发实际相联系;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成果引进课堂。《包装设计》课程开课学期在大三第一学期,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在教学方法上可以以案例分析、问题导向、学生调研、师生研讨等形式进行展开。
在课程学习的不同阶段对思政元素进行引入。在对包装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的讲解时,可对市场上出现的包装抄袭现象进行案例讲解,树立知识产权意识,原创意识。在对包装的基本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的讲解时可重点对二次利用、绿色包装,过度包装进行案例式讲解,加强对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包装,树立绿色概念、责任意识,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是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的积极呼应。在对包装形式美规律和造型的创新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具有设计感的包装有美化生活和提高大众审美的功能,是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逐步实现中国梦的一部分。由此,让学生从深度和广度上增强对设计的认识,加强对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掌握。
在最后的课程总结中,可以对中国风的包装案例进行集中讲解,让学生在案例的讲解过程中了解到不同的中国元素,并将这些元素运用到今后的包装创意中,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风格的包装设计。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优秀包装设计进行了学习,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了解,更重要的是形成将中国元素进行运用和推广的意识,将优秀的文化元素进行推广和传播。
在习作练习中可以进行这样主题的设计创作,例如《确山县农产品包装设计》。这样的练习不仅对专业知识进行了考察,而且让学生对国家扶贫助农政策有了一定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设计助农是实现国家脱贫的有效方式之一,是进行创新创业的途径之一。在进行创作作品辅导的过程中,可针对不同的主题进行一对一有针对性的讲授,不同的学生配以不同的方案,将思政元素落到实处。
四、教师队伍建设要求
首先,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师德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高校教师立德树人,以德教人、育德育人。教师要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信念,树立积极的思想观念和生活观念,来进行正能量的输出。
其次,对思政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每一门课程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政元素,都包含着不同的文化自信、社会责任。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特色和课程性质要求,在专业课教育中对优秀传统文化讲解,传播;聚焦主流思潮,对时事热点进行挖掘;对美进行更深层次挖掘;加强对知识产权和创新力、创造力的认识。
再次,在教学方法上注意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艺术性。课程思政不是思政课程,它是把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课程思政元素的引入不应当是简单粗暴式的硬性灌输,应当通过隐性的、间接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感悟、内化。此期间,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案例式、问题式等教学方式进行;可以通过翻转课堂,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增加课堂的活跃度,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可以利用微信、学习通、QQ、钉钉等网络工具,将思政元素进行传播。
五、结语
本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理念,课程思政体系的建立是高校人才培养中德育培养的重要一环。专业课思政元素的引入是学科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的根本要求,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互通互融,共同构建了高等教育的“大思政”体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带来的不仅是对学生德育的培养,更是学科专业朝何种方向发展的重要指引。将思政元素与艺术结合、将思政元素与设计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扎根生活、立足时代,在进行优秀文化传承,提高自身审美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同时,创作出反映时代风貌、优秀文化的设计作品,以此来影响更多的人感受中国文化和时代风貌,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