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具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2021-11-12桂林理工大学

长江丛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家具课程思政思政

■沈 艳/桂林理工大学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在基本原则中指出,要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家具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通过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如何在家具设计教学中融入文化自信展开思考与尝试。

一、家具设计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的家具设计课程教学思路基本沿用西方的逻辑思维体系,往往重视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知识、技能教育而忽略了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存在较为明显的知识、技能教育与价值、思想教育分离的状况,这导致“教书”与“育人”分离。由此所产生的价值取向矛盾、民族情感矛盾及发展传承矛盾等问题,导致了中国优秀的传统家具设计精髓没有得到继承与创新,中国家具在世界家具领域逐渐失去了活力。另一方面,高校的家具设计教学普遍存在着“重逻辑知识传授,轻感知能力培养”的现象,由此所产生的专业领悟矛盾导致了学生立体创新思维的僵化。因此,基于“课程思政”的家具设计课程变革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

家具设计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按照“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的根本要求,将家具设计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将价值引领融入到家具设计课的教学中,能够发挥专业课程德育的合力作用,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专业基础和思想基础。将专业知识与人才教育融合,可以扭转过去专业课程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德性培养的局面,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家具设计人才需要具备文化传承和创新实践的能力,更新课程教学的传统观念,通过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把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联系在一起,能够向社会输送优秀的家具设计人才,不但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体现了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和时代需求。

三、家具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通过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探索家具设计的现代化传承思路与方法,为学生完成家具设计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价值引领和方向。在教学方法策略上,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实施以案例式、讨论法教学进行知识传授,以项目导向式、任务驱动法教学进行价值引领,以启发诱导法和自主探究法混合式教学进行能力培养。

(一)案例式教学法

“课程思政”最显著的特点是潜移默化,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露声色地传递给学生,案例式教学法是很好的一种方法。针对学生受西方家具设计理念影响较多,对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思想关注较少,传承与创新能力不足的学情特点,在课程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家具设计课程在“中国传统家具的演变历程”教学单元尝试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通过案例式教学法对明式家具造型里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分析,激励学生树立起文化自信。案例教学中把讲故事与案例分析结合,通过对古斯塔夫·艾克、安思远、菲利浦·德·巴盖等外国收藏家热爱与收藏中国家具的故事介绍,让学生了解明式家具由于其深刻的人文价值深深地吸引着海外收藏人士。通过介绍国际家具设计大师汉斯·瓦格纳的“中国椅”设计故事,来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把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能够补充家具设计课堂教学课时有限、教学设备不全面、教学实践演示缺失等不足之处。在家具设计榫卯结构教学部分,以明式家具所蕴含的工匠精神作为融入点,推荐学生观看“家具里的中国”纪录片,下载“榫接卯合”APP,通过视频、手机游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通过三维虚拟展示体会家具技艺的和谐美演绎出的造物理念,通过视频了解中国传统家具中的精湛技艺,体会明式家具的卯榫结构在工艺制作上的巨大智慧体现出的“格物致知”的传统科学观。

(三)项目导向式教学法

项目导向式教学法以明确的项目目标要求为开端,通过多层次的教学引导,让学生真正做到真信、真学、真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步骤:

在课程开课初期明确课程作业主题——“向优秀传统文化致敬”。由于教学任务清晰,导向明确,学生能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自觉收集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料,为家具设计做准备工作。

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有选择地进行案例解析,重点介绍中国优秀传统家具,引导学生学会发现、能够分析传统家具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例如,在介绍明式家具“南官帽椅”教学设计中首先导入《论语·雍也》中的名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种强调文与质相协调统一、各个要素和谐共处的“中庸”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传统家具设计,使得中国传统家具始终保持着形式与功能并重的价值取向。然后从家具的线性造型、榫卯结构等方面分析“南官帽椅”在家具美学层面的主要体现。“南官帽椅”整体造型含蓄圆润、不事张扬,比例尺度的统一完整、和谐自然,正是体现了“文质彬彬”的儒家思想。

在真信的基础上,通过对当代中国优秀家具设计作品、国内的一些家具独立设计品牌案例的解读,来阐述当代家具设计师如何进行传承和创新,使学生建立起文化自信,愿意真学并真用。如现代设计师朱小杰设计的“钱椅”以白描的手法简洁的将明式圈椅的内在韵味勾勒出来,试图体现庄子“然则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的做人处世的艺术。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在对待优秀传统文化问题的价值取向上,传承是其本源,超越才是其走向。传承要求我们更多地去了解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将其内涵转化为自身的一种素养在设计中自然地流露。超越要求我们在设计中对本土文化肯定的同时,能够借鉴并吸收先进得科技手段与成熟经验,形成国际间的对话与交流。

四、“课程思政”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家具设计课程以高校素质教育改革、课程育人质量提升、“课程思政”研究为背景,结合家具设计行业对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和文化传承能力的需求,以“向优秀传统文化致敬”为主题进行了教学实践。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充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设计哲理、形态美学,运用竹藤等生态材料完成家具设计以及实物制作。同学们“向优秀传统文化致敬”的设计思路多样化,分别来源于传统哲学、传统家具的创新,以及民间工艺、传统器物的研究,达到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的教学目标。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获得灵感的家具设计实践作品,设计理念体现了古代先哲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从中国传统榫卯结构中获得灵感的家具设计实践作品,为致敬中国古建筑、家具中的榫卯结构而设计。其中榫卯结构采用铁与木头的结合,以铁为榫以木为卯,改变传统木构架结构,同时实现榫卯结构与现代铁工艺的碰撞结合。从中国传统器乐中获得灵感的家具设计实践作品,以竹笛为元素进行家具设计。笛是古老的传统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吹奏乐器,家具设计中主要取笛子管材、镶口及飘穗三种元素,作屏风、桌几、方凳。希望在忙碌的生活细微处,能暂时摆脱烦闷琐事,静谙本心,偷得浮生半日闲。

五、结语

家具设计课程中包含了大量的隐性思政教育内容,如爱国情怀的启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思维的构建,审美意识的培养、艺术价值的评判等。在后续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将会进一步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充分挖掘家具设计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环保意识、文化自信、工匠精神等教育内容自然、亲切地融入到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生态发展观和民族自豪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猜你喜欢

家具课程思政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家具设计·互动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