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问题探讨

2021-11-12李乐乐神木市特殊教育学校西安体育学院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

长江丛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师范教育师资专业化

■李乐乐 屈 丹 杨 靖/.神木市特殊教育学校;.西安体育学院;.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

特殊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艰难前行。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体系的建立健全是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的多元化、专业化及一体化发展,才能为我国特殊教育立足于我国教育体系发挥作用提供重要保障。

一、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的历史回顾

由于受到西方特殊教育的影响,我国早期特殊教育师资主要由毕业于西方特殊教育机构或学校的学生。这批特殊教育机构和学校是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开始的重要标志。引用西方特殊教育理念来展开教材编撰及教学内容设计,以构建符合我国特殊教育国情的具有西方文化色彩的特殊教育体系,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早期特殊教育学校的职能在于教育学生和培养师资,但也从侧面体现了当时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缺乏规范系统的培养体系支撑。

民国初期在特殊教育学校影响下,国人已经意识到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的重要性,大力创办特殊教育学校并加强师资培养。但基于历史时间脉络,西方学校在特殊教育教学及师资培养上的重要角色地位不容忽视。西方学校仍然是特殊教育发展的主流,但师资培养和学校的教育的划分不明确仍然是特殊教育发展的一大问题。在收回教育权运动影响下相关部门在特殊教育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方向也伴随特殊教育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变化而呈现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形式趋向多元化,其师资培养体系的建立健全是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融入借鉴西方教育文化的历史产物。

抗日战争爆发使得我国特殊教育发展举步艰难。聋人教师的师资培养及聋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及其师资培养的本土化进程加快创造了有利条件。1947年,陈鹤琴考察国外并指出我国应积极聘请国外优秀特殊教育教师并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为特殊教育教师提供出国访学交流的机会。但由于受到当时国情及社会背景的影响,西方特殊教育学校的主导地位仍然无法动摇。

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近30年时间里,我国大力支持发展特殊教育,并颁布了一系列相应的教育政策,为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及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但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及“短期训练班”等师资培养模式仍然是其师资培养的重要形式,无法满足特殊教育发展的需求。

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兴起中等特殊师范教育以及高等特殊师范教育。大批的高等特殊教育师范专业的建立使得高等特殊师范教育成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的主力军。当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体系主要以大专、本科、硕士为主,使得我国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呈现多层次多元化发展。

在社会经济及政治建设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特殊教育事业也实现了由西方教育理念主导向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特殊教育发展,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体系也呈现多层次、规范化及系统化的特点。

二、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的相关研究

(一)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模式的现状

“定向”培养模式的重点在于注重师资的实践能力培养,是专门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模式。非定向培养模式对教师的理论基础及知识有更高的标准要求。“混合型”培养模式是指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普通教育师资的能力水平,还应掌握特殊教育的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是大特殊教育理念下体现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专业化的重要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高等特殊师范教育的兴起使得特殊教育办学层次及水平有所提升,非定向培养模式成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的主流模式。这对特殊教育教师学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有效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我国高等特殊师范教育发展的核心在于注重培养师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技能,引导特殊教育师范生迅速适应转变特殊教育教师的角色。而混合型的培养模式是有效解决特殊教育教师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加强对混合型培养模式的引用以及专业化的职后培训等方式。然而受到非定向的培养模式固化思维影响,混合型培养模式的发展面临较大的挑战。

此外,当前我国特殊教育专家对于特殊教育师资的分类培养存在一定争议。部分学者认为目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的课程内容设置缺乏精细化管理,理论知识的纵向发展受到忽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只有加强对师资的分类分层次培养,才能让教师满足特殊教育教师岗位的专业要求。但分类培养的弊端在于师资所学专业与工作岗位的不匹配,使得教师未来就业市场选择受到限制,不仅不利于专业发展,也会导致就业市场需求与特殊教育学校师资供应存在矛盾冲突。

从我国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模式的现状来看,其师资培养模式综合性较强,专业化分类不凸显。这对于保障特殊教育教师的未来就业提供有力的市场保障。同时,这也是实现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目标及任务的必然要求。对于专业性较强的物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及职业治疗师等专业性较强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应注重其更高学历的专门化课程设置及教学。

(二)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课程设置的现状

首先,我国目前高等特殊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依然采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的结构。与普通师范生的课程设置结构相比,高等特殊师范教育的公共必修课课程设置基本一致。其专业必修课的课程体系综合性较强,其师资培养重点在于培养综合型的全能型教师,未凸显专门性特点。同时,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在课程计划中所占比例不多,部分特殊教育学校会集中某一时间段组织学生去一线学校观摩学习,但教育实习及实践教学效果不佳,校内实训平台没有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训练及指导的机会。通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课程设置对比可以看出,受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设置结构影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课程设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师及学生对选修课程的忽视,导致其课程设置及教师模式过于死板固化,未结合学生个性性格及综合能力展开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教学,其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的陈旧单一使得其教学效果不佳。第二,教师和学生尚未有效平衡理论学习和实践的融合发展关系,学生无法迅速适应岗位教学工作,其就业压力较大。第三,特殊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综合型较强,缺乏对课程内容的精细化管理,课程内容逻辑性和系统性不强。第四,以教育学科为主的课程设置使得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实时评估。部分特殊教育师范毕业生在入职后感觉自己缺乏一定的专业化技能,所学理论知识范围较大且零散,导致其无法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其次,在融合教育发展理念下特殊儿童与普通学生共同学习的教学形式凸显,普通学校中特殊儿童数量的增加对普通学校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相关调研分析发现,当前许多普通学校教师缺乏对特殊教育知识的系统认知和掌握,导致教师无法对特殊儿童展开有效的评估和教育。然而目前普通师范特殊教育课程设置的缺失忽视普通教育教师特殊教育知识的学习,对我国融合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的发展方向

(一)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的多元化发展

基于国内外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现状及经验,加强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的多元化发展是当前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依赖于特殊教育师范院校的师资培养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特殊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建立健全“特殊教育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的多元化师资培养体系对于提升我国特殊教育师资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应积极引进借鉴西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模式,采用“学科知识+特殊教育知识”的培养方式来实现师资队伍的多元化发展。此外,在特殊教育对象及范围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加强普通师范大学和综合性大学对于特殊教育专业的创设及发展,是实现普校教师特殊化培养的重要途径,从而为我国融合教育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的专业化发展

当前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问题是制约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为实现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应基于我国教育国情及社会经济背景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师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目标,使得特殊教育师资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市场就要需求。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的目标应该是要求特殊教育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实践能力及综合素养等综合技能。特殊教育教师应以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在制定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目标及课程内容时,应充分了解就业市场对特殊教育教师的需求,基于社会经济背景来制定合理可行的师资培养目标,结合不同专业来优化调整其课程结构,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的专业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的研究,对于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教育部门应逐步更新自身的培养思路,契合特殊教育的发展需求,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综合素养,推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师范教育师资专业化
“美育视域下的音乐师范教育教学价值重构”学术研讨会线上召开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发展研究综述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新课改下教师师范教育理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