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开展线上直播教学的思考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
2021-11-12任仕坤赵雨英逯保乐信息工程大学
■任仕坤 赵雨英 逯保乐/信息工程大学
总结上半年思政课线上直播教学的经验与教训,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准确把握线上直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发挥其长处,弥补其不足,才能使高校思政课线上直播教学更有生命力。
一、思政课线上直播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
与传统面授教学相比,线上直播教学有其不受地域限制、集约高效、利于自学等优点,但也存在着学情掌控少、现场感觉差、适时调整难等缺点。结合上半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
(一)课堂不易掌控
毫无疑问,线上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也对学生的自律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脱离了集中式教学研讨、实时反馈的教学环境,老师对学生的居家学习情况很难准确掌握。尤其是在线上直播时,那么多学生分布在不同地方,很难完全、及时地掌握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课,对课堂纪律很难掌控。
(二)缺乏现场感觉
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既有赖于充分的教学内容、教学准备,也离不开师生间的情感互动。与面对面授课相比,线上直播教学往往因为在线人数较多、网络延迟等原因,尤其是存在距离感、无肢体语言、无眼神沟通,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相对缺乏,加之许多老师是被迫采取线上直播教学方式的,缺乏经验,现场感不足,课堂氛围不尽如人意。
(三)难以随机灵活
面对面教学时,课堂情况一目了然,老师对学生不认真听课能够及时发现,也能对全体学生对某一问题是否理解和掌握及时了解,可以灵活进行教学调整。而线上直播教学不易掌控听课情况,也难以根据学生理解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二、高校思政课线上直播教学的制约因素
思政课线上直播教学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上半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线上直播教学的实践,主要受硬件保障、师资力量和课程设计的制约。
(一)硬件保障薄弱
线上直播教学的基本场景往往是:一名主讲老师、一个PPT课件、一块手写板、一盏补光灯、几位辅导老师、一帮学生、人手一台能上互联网的计算机(或手机)、一套带摄像头和麦的设备。授课期间,学生在家可以做到人手一台能上互联网的计算机(或手机),但思政课线上直播教学,很多时候都依赖于手写板、摄像头、耳麦等摄录设备,这些直接影响线上直播教学的图像画面和声音清晰度的设备,在突如起来的线下转线上背景下,短时间很多教师、学生都来不及购置,教学保障方面的渠道还未打通,影响到上半年的前半段的授课教学效果。再加上广大线上用户激增,服务器容量有限,甚至出现过上课过程中服务提供方的服务器崩溃的问题,造成课上茫态。还有不同地区网速不一,造成断网、卡顿等问题,同步上课、同步练习、同步互动甚至无法进行,老师不太容易管控课堂,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师资力量不足
不管是传统面授还是线上直播,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素质要求都是关键因素,身正的老师才能教出身正的学生。开展线上直播教学,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素质,高校目前有一部分老师还存在不足之处。一是教育理念还不够先进。教育理念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思想灵魂,是指导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南。正确的教育理念(包括教师观、学生观、师生观、评价观),在教学中会产生积极作用。当前,个别高校思政课老师自身受功利观左右,忘记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初心,对教学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二是专业知识还不够全面。教师要能准确把握课程知识内容体系、逻辑发展脉络包括该学科有关的历史渊源、理论实践、组织框架等。高校新招收的很多新老师,不少人还不能完全胜任教师岗位且缺乏经验,造成现阶段新老师线上直播教学效果一般。三是信息技术还不够扎实。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把课程内容与技术完美契合,才能实现线上直播教学优质高效。目前,高校中有一部分年龄较大的老师因为对新技术新媒体接触少、不了解、不会使用,尤其是多年传统面授教学思维惯性,对线上直播教学有抵触,因此,必须加强教育转变思想观念,开展技术培训,结合实际情况实施线上直播教学。
(三)课程设计不够
教师因传统面授教学思维的固化,导致在进行线上直播教学课程设计时难免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如何组织线上教学集体备课?如何合理取舍授课内容?如何准备思考题?如何提高线上教学吸引力?如何督促学生积极学习?如何安排课堂提问?如何与学生有效互动?如何维持线上教学课堂秩序?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展示?等等。以上这些问题都是上好思政课线上直播教学课程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思政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决定了很多课程不能完全依托线上直播教学;有的课程从整体上看能够开展线上直播教学,但老师也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甄别、筛选和重新设计。当前,高校思政课开展线上直播教学存在一些课程设计不够的问题。一是教学设计比较陈旧。按照上半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要求,高校有的课程强推线上直播教学,时间紧任务重,仓促之下难免存在教学设计陈旧未因时而变的问题。二是教学设计不够精当。有的老师未能准确把握每章线上直播教学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中少讲、精讲内容有偏差,没有做到详略得当,不能因势利导。三是教学设计脱离实际。有的老师将精力过多放在熟悉线上直播技术上,忽视了学生的专业特征、历史基础和接受能力,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有的老师没有结合班级具体情况筛选和整合微课、短视频、习题等网络教学资源,没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的老师未根据学生在各周学习中的疑问点、当下热点问题进行互动设计,互动不够。
三、高校思政课线上直播教学应把握的思路
高校应充分考虑思政课线上直播教学存在的制约因素,紧密结合自身特点,重视并科学实施。未来,思政课线上直播教学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思路:
(一)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是高等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主旨和主线。保证教学效果、确保教学质量是实施线上直播教学的重中之重。
高校思政课线上直播教学要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着力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下功夫。一是探索和研究线上直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线上直播教学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必须认真研究和把握;必须依据其特点顺应其规律实施教学。二是创新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有选择地采取启发式、研讨式、案例教学,也可以结合问题主导、特色总结等。三是通过考试和测验小程序来检查学生学习成效。线上直播教学对学习主体的自律性要求极高,到底学没学、是否认真学不易掌控,因此可以设计一些阶段性的小测试,既检验学习成效,又督促学生认真学习,还为下一步提高和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时刻牢记三尺讲台有纪律
上半年,思政课搬到网上后曾出现过一些非常不好的现象:有的线上信口雌黄,以哗众取宠为乐。
“三尺讲台有纪律”,全国所有高校教师都应严格遵守,思政课老师尤为注意。思政课线上直播教学时应时刻牢记,什么能讲,什么不能讲,怎么去讲,应该有选择、有讲究、有底线、有规矩。一是要严守政治纪律。严守纪律首要的是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自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和领袖权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得发表与党中央不一致的观点和言论;政治立场坚定,坚决同错误言论和观点做斗争。二是要遵守国家法律。不得违反国家宪法和法律,不得煽动颠覆国家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不得信谣、造谣、传谣;不得诬告陷害及侮辱、诽谤他人。三是要坚持立德树人。思政课线上直播教学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指示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并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三)科学定位线上教学的作用
就目前来说,高校思政课线上直播教学是为了达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目的要求而不得已全面铺开的教学方式,其教学效果到底如何是需要实践检验的。因此,应科学定位线上直播教学的作用,既不能无视其积极意义,也不能无限夸大。一是对于思政课而言,线上直播教学不宜作为主流方式。思政课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及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时事政治教育、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相结合,相互补充,相互支撑,不是在网上直播的一人对一个屏幕中的N张脸能够实现的,每一名学生的困惑所带来的微表情是难以从直播教学中反映的,思政课教学还需要现场感体验和互动,才能具有足够的感染力,让每个学生真信真学。二是充分利用线上直播教学优势辅助传统面授教学。如前所述,线上直播教学与传统面授教学相比既有缺点也有优点,高校思政课教学应根据课程的不同性质、不同特点,选择部分课程或者某一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开展线上直播教学,力促做到扬长避短,并使线上线下教学有机结合,使思政课线上直播教学作为面授教学的辅助和有益补充,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