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学课堂建设与学生思政建设的结合研究

2021-11-12肖朝英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专业课思政育人

■肖朝英/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专业课程结合思政建设就是课程思政,是当代高校开展新的学习方式的一项重要措施,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德智教育的统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主要是将思政建设内容加入到专业学科的教学目标和计划之中,根据各个专业课程的特点,将思政内容纳入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培养方案、教案设计等各个方面,以课程规划制定促进思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明确课程思政的内容和要求,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特色,合理嵌入育人要素,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观传导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涵养品行的过程,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

一、开展学生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一)专业课堂需要引入思政建设

专业课堂引入学生思政建设是当前高等学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一个热点,受到多方的关注,教育部已经将其纳入到思政教育的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中。专业课的水平是学生就业时的一个关键指标,也是其走向社会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长久以来都是学校和学生关注的重点,对思政建设往往是忽略或者是重视度不够的。其实专业课堂和思政建设是相辅相成且相得益彰的,思政建设不但不会对专业课堂有妨碍,还能帮助引导学生的思想方式和逻辑思维,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引领他们提高学习的动力和责任心,这些都是传统专业课堂上无法做到的。

(二)思政建设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教育是进行教学的基础。大学生刚刚成年,对很多信息咨询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但当前我们又处在互联网信息共享时代,信息轰炸的现象非常明显,大学生其实随时都面对着其他信息文化的干扰。这其中包括有许多不良信息和糟粕类的文化,如果不引导大学生对其有正确认识并加以抵制的话,假以时日会对大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对其身心健康和生活学习都带来不小的困扰。因此开阵学生思政建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明辨是非善恶,增强民族自信心,把握正确的自身发展方向。可以说,开展思政建设,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且必要的举措,是帮助学生对外来影响有效抵抗的一种方式。

(三)立德树人教育需要思政建设

其实,学生在高校接受教育的时间是很短的,作为教育人员,不但需要重视学生在学校时的思政建设,更要提高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辨别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能使用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去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把握社会现象的本质,消除自己的思想迷茫与误区。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来武装自己,提高抵御不良信息干扰的能力。要想提高思政建设的教育效果,老师就需要重视教育的方法,注意传道授业,同时要重视学生的未来发展与思想德质,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我们不但要培养能力强的学生,而且要培育有益于社会的学生。教师应该要随时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及时进行引导和修正。这不但要求教师本身需要过硬的思政知识,也要求他们本身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并且有文化,有品质,有道德,这样才能培养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努力。对学生不但要实行制度管理,还要重视和他们的心灵交流,运用潜在的感情教育加强学生对思政建设理论的认同,在课后要多和学生交流并建立互动关系,增强师生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老师和课堂成为一个整体,而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管理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结合,让思政建设发挥作用,让思政课程提高实效性。要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用简单易懂语言结合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说给他们听、做给他们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二、高校开展课程结合学生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课程思政,简单地说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各个课程里,使学生发挥教育人才的作用。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重要推动力。

(一)有利于打破原有思政教育的模式

一直以来,各大高校开设的思政课程都是马克思主义、毛概等传统必修的学科。但是这类传统的教材和教学方式并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及思想道德建设存在一定的偏差,没有达到思政建设的目的。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传统的思政建设课程对学生认识不够,紧靠思政老师一人唱“独角戏”是无法满足的。而结合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能够依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差异融入合适的思政建设内容,重新设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思政教学质量,

(二)有利于立德树人任务的实现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了立德树人,高校各个专业的学科都有着品德素质和引领价值的任务。在各个专业学科中引入学生思政建设,就是要让学生明白除了专业课的学习之外,思想道德品质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除了专业知识外,国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和每一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不能只顾埋头读书,而忽视了思政建设。要从身边的“小德”做起,明确新时代按照需要怎样的道德品质,为建设国家、社会树立更加远大的奋斗目标,也为提升自身树立更高的道德建设目标。

(三)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在课程的教学与改革各个方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个环节,使每一门课程都可以参与到教学之中,并且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思政体系。并且能够不断深入挖掘思政建设的作用和功能,并将其和专业课进行有机结合。同时课程思政建设能够打破原有的传统课堂形式,丰富教学方式,让课堂不再局限在学校之中,学生有更多社会实践的机会。此外,除了专业课教师外,还有其他思政老师的加入,这些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三、思政教育融入管理学课堂建设的建议

(一)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

在学校的学习中,教师是学生的直接影响对象。教师有学识有能力,不但对教学有帮助,对学生的成长也是有一定助力的。有思想有品德的教师能够以身作则影响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善恶。提高道德水平。因此教师应该严于律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政素养,才能引领学生走往正确的人生道路。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必须欲正人先正己,加强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身人格。情怀要深,就是要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装着人民,把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相连,在服务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成就个人梦想。人格要正,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自觉作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自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强化自我约束。从行为上践行思政教育,这是根本。

(二)教师应准备合适的教材

合适的教材能够帮助教师理清课堂思路,拓展教学思维。在思政课程建设的背景下,教师要在专业课中加入学生思政建设内容,但原有的专业课教材或者思政教材并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这时就要求教师要自行准备合适的教材。在这个合适的教材中,不但要有专业课的知识,还应将搜集到的思政建设知识串联起来。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人员对这一类教材进行编写,收集名人案例、社会新闻,将专业课和思政建设的内容结合起来,帮助教师节约时间和精力,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当中。浙江中医大学就组织编撰了一本关于医学思政的案例集,里面包括了有华佗、李时珍、屠呦呦等人的事例,不但包含有相关医学的专业知识,还融入了思政建设中爱国、敬业、诚信等核心价值观元素。

(三)转变教学方式

当前的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不再是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这种传统模式了。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来丰富课堂。例如通过典型的病例扮演和翻转的课题模式,中医妇科教师就应该帮助改变临床治疗诊断的传统思维,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知识技能,还加入了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在日常培训中提高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平。

(四)构建合理有效的思政课程评估体系

当前,各个高校都积极采取多种方法建设思政课程。比如邀请同行评教、督导评教、学生评教等多种监督方法,以便可以及时反馈思政课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够集思广益,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政课程建设的水平和教师自身的思政素养。在管理学课堂建设中引入思政建设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育人,而是否达到了育人的目的,其判断标准就是思政建设能否解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价值观的问题。同时还应考核学生是否能明辨是非善恶,能否用辩证地眼光看待分析问题。学生的思想端正了,行为也就能得到规范。但当前高校思政课程多半仍是以评教为主,缺乏对教育主体——学生的评价,应当将学生上课是否积极、课后是否积极完成作业等一些课堂表现纳入到评价标准之中,构建合理的思政课程评估体系,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四、结语

思政教育是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担负起重要使命,专业教师必须具备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念,从理性上讲,把问题与理性的知识与感性的教学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之前学生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对思政建设往往是忽略的,认为自己只要成绩好就行。如今专业课程和学生思政建设进行结合,不但是思政建设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专业课堂的一项挑战。

猜你喜欢

专业课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英语笔记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