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唐山评剧的社会发展现状及改革举措

2021-11-12张紫萱

散文百家 2021年6期
关键词:评剧唐山唱腔

张紫萱

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一、探究历史,追溯评剧

1.评剧的形成与发展。

评剧,又称评戏,中国五大戏曲之一,也是唐山三宝其一,在19世纪末,河北唐山一带的贫苦农民于闲暇时就以演唱莲花落谋生,其唱腔婉转流畅,善于叙事,宜于抒情,且用方言说唱,通俗易懂,生动风趣。后来成兆才等人在莲花落的原基础上又汲取了河北梆子的乐器,正式把这个新剧种命名为“评剧”。

评剧产生于唐山的永盛茶园,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评剧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在唱词上通俗易懂、曲调明快抒情,表现形式多变、内容贴近群众生活,具有独特的民间风情。评剧艺术片的出现,扩大了评剧的知名度,使评剧表演达到了蓬勃发展时期,一度变成仅次于京剧的第二大剧种。全国各地都建起了评剧团。

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生活质量及精神品质等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电视、多媒体、电脑、互联网在民众生活中的普遍使用,致使评剧观众迅速流失,评剧发展的形势十分严峻,评剧表演出现整体滑坡,甚至出现跌入谷底、萎靡不振等现象。为了改变唐山评剧的现状,从2000年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司、河北省文化厅、唐山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国(唐山)吸引了大批观众。评剧艺术节的举办,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评剧事业的回升与发展。“评剧的太阳”又从唐山升起来了。

2.评剧代表人物及唱腔特点。

20世纪30年代,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迅速发展,出现了以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成兆才等为代表的评剧艺术家。同时又出现了以《花为媒》、《小借年》、等为代表的诸多优秀剧目。

成兆才,我国杰出的剧作家,评剧的创始人,他以写实派的风格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剧本。以《杨三姐告状》、《花为媒》最为著名,成为评剧中的代表剧目,久演不衰。

唱腔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是评剧音乐结构与布局的中枢。唱腔的组织与安排,关系着全剧音乐的统一和完整。板腔体是评剧唱腔的主要腔体。板腔体是由对称的上下句作为唱腔的基本单位,并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变体原则,演变为成各种不同形式的板式。是曲艺音乐中的一种结构体式,然后通过各种不同板式的转换,构成一场完整的戏曲音乐,因此板腔体唱腔不仅具有统一协调性又有丰富多变的特色。

二、观望现状,浅析原因

1.传统优秀剧目仍充满活力,稀缺富有创新性质的新兴剧目。

从近些年评剧艺术团演出的剧目来看,表演仍然是以传统老剧目为主,具有贴合新时代,宣传新思想的新生剧目严重缺乏。听众所知道的也仅仅局限于那些传统的著名剧目。一些传统曲目在唱词、形态等方面,也没有融合新时代的发展元素,难免让人觉得味同嚼蜡。在题材上也忽略了现代听众对于审美的需求,精神面貌的体现上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程度的脱节,致使年轻人未能加入到戏曲听众的行列。新剧创作成本高、难度大、人才匮乏等原因,使新剧目更难以面世。

同时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们接触到的艺术内容和表演形式也日益丰富多彩,欣赏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听众不再把听戏、看戏作为欣赏艺术的方式,观众大多被分流。在这种视觉、听觉的双重冲击下,传统戏剧的发展与传播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2.评剧演员年龄老化,专业人才缺失。

许多优秀的艺术表演者大多都已经步入老年,虽然他们仍活跃在舞台上,仍为传承发展戏曲行业努力奋斗不息,但专业人才的匮乏、流失依然是评剧面临的重大问题。评剧艺术团中,新生血液的补充速度远远跟不上老艺人的离去,后继乏人成了不争的事实。虽然有许多青年演员们都怀揣着对评剧的满腔热爱,却没有老一辈的优秀表演艺术家肯下功夫能吃苦,所以在表演方面存在不小的差距,导致评剧专业人才青黄不接。一些有能力的青年表演者,不能够展现自己的表演才华,导致优秀的评剧演员被埋没。

三、展望未来,应对举措

1.运用学校的优势,在学生群体中加强推广。

加强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培养,开展戏曲进校园等各种活动,通过课堂和互联网等手段进行普及和传播;在足够尊重学生意愿和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灵活地设置多元化艺术课程的方式,如开设评剧欣赏课、评剧训练班等多种课程项目,将评剧的行当、唱腔唱法、表演等融入到课堂当中,引导学生对评剧的产生兴趣爱好以及对传统戏曲艺术的热爱;也可以在学校开展评剧大讲堂、评剧交流会等活动,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而且也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

2.提高评剧创新意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推动促进。城市中的居民对于评剧的了解和接触很少,可以采用进城市、下社区、下乡来进行宣传加大推广力度;并且还可以通过流动电影等方式,不定时地播放评剧剧目;还可以在评剧表演中适当的加入现代唐山元素,增强唐山人民在评剧上的文化认同感和亲切感。同时,请一些有兴趣的民众参与到演出中,与演员们一起表演交流,让他们与评剧有更近距离的接触,让更多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的听众都能够在融洽的环境中欣赏、体会评剧的魅力与韵味。

传统的剧目应适应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贴近当今社会主流、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目标的评剧剧目。在促进评剧艺术的传承、普及和交流的同时,也充分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激发了广大群众对评剧艺术的喜爱和参与热情。

(2)剧团自身发展。在新时代文化的冲击下剧团想要存活下来,就要让评剧表演符合当代观众的需求。传统评剧剧目的音像制品的音质比较差,这样可以通过科技的力量,对评剧的音质进行重新加工全方位优化,调正频响,校正唱速,提升评剧音像制品质量。在乐器配备、表演形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文化创新,进而提升剧团水平。通过增添伴奏的乐器种类,使音乐更加和谐、悦耳;扩大评剧剧场的演出规模、增加评剧表演的演出场次、邀请评剧名角参演等手段达到更好的演出效果。这样做不仅满足了观众对于文化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剧团之间的共同发展与相互交流。

(3)政策支持鼓励。应发挥主导作用,提供资金支持,生产像评剧书册书签、评剧名人手册、配饰挂件等周边产品;其次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对评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进行资助,推出民间艺术家的民间工艺品。还可以与唐山其他特色产业如陶瓷等尝试跨领域合作,不但宣传了评剧的发展方向,还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载体,不断的向国内外传播评剧文化的魅力,为评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坚定不移以“三个努力建成”领航定向,牢记总书记嘱托,推进高质量发展,丰润区评剧团在区纪委监委、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安排部署下,创排了《清风浭城》唐山市丰润廉政专题文艺演出线上直播。整体演出气势恢宏,主题鲜明,寓情于理,真正反映了我区廉政建设的成果和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也推动了评剧的发展。

(4)媒体宣传影响。互联网是目前信息覆盖范围最广、传播速度最快的新闻媒介。参考“中国评剧网”这一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评剧专属网站,可以建立一个让人们简单明了的、所有人民群众都能够直接参与的网站,使更多人了解评剧,关注评剧的同时,时更新有关评剧的新动态,传播新剧目。通过这一平台供广大网友沟通交流,分享观剧心得,让广大群众提出意见才能使评剧得以保护和传承,才能推动评剧的发展。

评剧是中国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广泛的传统剧种之一。继承、发展、弘扬评剧艺术,不断扩大评剧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弘扬民族文化,促进艺术交流,不断开拓新境界,实现新作为,不负新时代,保护评剧艺术的传承,推动评剧艺术的发展。评剧对我而言,不仅是中国传统剧种之一,更是我的家乡戏,它与唐山这片土地一起养育着我,它也早已与我产生无法割舍的感情。现如今,评剧的发展与传播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精神文化建设对观众润物细无声的滋养显得更为重要,这份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继续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评剧唐山唱腔
评剧《女儿》
评剧《花为媒》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评剧《新亭泪》重编之思考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唐山香酥饹馇圈
评剧《大山里》剧照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