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角下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建设的定位与实践
2021-11-12郭晓琳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王 涛 郭晓琳/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总书记习近平同志曾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提取营养,获取力量,赋予时代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时更是教育财富。语文课程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对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专业、轻文化”的教育现象,不注重高职学生的心理文化建设,这将不利于高职学生树立良好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谓“先做人、后做事”,高职学生只有全面综合的发展,才能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
一、文化自信视角下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建设的定位方向
(一)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2019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同时,教育部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中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因此,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优秀传统文化输出的重要教学主体,在传承和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势在必行。
(二)高职学生人文教育建设的前提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学科越来越广泛,很多高职院校对专业技能的教学过于目的性,从而疏远了学科与人文教育之间的距离,导致职业教育当中对学生人文教育的严重缺失。五年制高职教育中,受教育的大部分学生都是九年义务教育毕业中的失利者,本身自信心不足,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较为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社会道德观不强,不善于处理人际交往关系,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更谈上深入,极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虚拟网络世界的影响,对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造成障碍。与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相比,他们需要更早地踏入社会,步入工作岗位,如不能在五年制高职教育中加强正确的引导,对未来社会人才的整体素质能否达到社会发展的水平而引起堪忧,社会精神文明也将缓步不前甚至趋于落后。
二、文化自信视角下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建设的路径
教育不光是目的性强、系统性全、组织性强的教育活动,它也是可控范围最大的一种教育形式。相对于语文课程而言,在培养高职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人文素养等方面具有实践性更强的优势。因此,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教材编写的适用性与否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一套全面性的语文教材对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建设与改革都有着重要影响。语文教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教材中的选文不仅包含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更引申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故此,教师作为施教者,要以文化自信的视角去解读语文教材,追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脚步,寻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学生在语文课程中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自信。
(一)建设特色语文课堂
环境影响人同时造就人,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将对高职学生培养起人文精神起到好的影响作用。在学校良好的人文大环境之下,通过语文课程的教学来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个有效途径。教师要深入教学当中,对语文教材进行文化的重组构建,开发教材中所传播的文化内涵,提炼出教材中传达的文化精髓,制定形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探究的专题语文课题。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案等等,以达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目的,促进高职学生形成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了解和认同,并最终达到对文化的融合升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上学习、课中讨论、课下开展语文文化活动的形式,将课程中所体现的爱国情怀思想、美学思想、哲学道理、民俗文化、古典文学等多方面知识展开梳理,强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建设。教师还可以通过测试、问卷调查等形式跟踪了解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深度和认同感,以促进教学质量。
(二)形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第二课堂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在建设上应该具备有实践活动的部分,对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形式应注重于多元化,才能调动起高职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合理调整教学比例,将教学实践活动融入语文课程中,形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第二课堂。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学习,在此实践当中强化语文应用教学付诸于行动,做到文化接收的“活学现用”。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人际交往能力。教师还应拓展教学思维和方法,通过校园平台开展多元化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比如开办朗诵诗会、读书会、开展古典文学讲座、演讲比赛、写作大赛等延展教学;通过社区平台,在中国传统节日的渲染下开展诸如以雷锋日、重阳节等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印象。
三、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建设的教育意义与价值
(一)升高职学生综合文化素养
(1)增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文课程中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文化智慧,通过对这些文化的学习,高职学生从中可以释义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到国家层面、延伸到社会层面、小到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及目标。在文化自信的视角下完美诠释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社会主义文化感染力,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2)提升高职学生为人处世能力。语文课程中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处世之道,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品德,提高社会人际交往沟通能力,使其懂得谦虚有礼、文明礼让,塑造出中国礼仪之邦的典范,培养出学生勤劳坚定、诚实守信、自强自信的良好品德。
(3)培养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先有国才有家,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是每个中国人从骨子里就有的基本素养。通过语文课程中学习的爱国题材课文、历史爱国人物等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其至高无上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思想的认识和理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
(二)提升高职课程的教学质量
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上,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尤为重要,围绕这个教学任务,通过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促进语文学科的发展和课程建设,在原有的语文课程基础上,丰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时效性,为其它学科奠定基础,将语文实践活动运用到诸如思政、英语等课程当中,对进一步取得高职教学上的成果提供保障。学生也可从中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开展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实践办法
(一)微课的应用
微课是目前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节选语文课程中一些经典段落或章节、重点或难点的核心知识,制作成为一段“短而精”的视频呈现到学生面前,使学生加深教学印象,提高理解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的有效整合运用而形成的,非常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先进性。微课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吸引力,还可以通过短时间的教学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具备很强的实用性,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翻转课堂的应用
所谓翻转课堂也可以理解为颠倒式课堂,是以教学的成果为前提而开展的教学课程。同样依托于信息化技术结合语文教学的模式,在全新的课堂理念之下,让教师以“教”为主,学生以“学”为主的课堂人物角色发生转变,演变成为讨论探究式的语文课堂。高职学生不再将教室作为学习的“主阵地”,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上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自主完成阶段性学习内容,从而搬回到课堂上形成教学的互动,使课堂交流、沟通、讨论的时间加长,减少枯燥的课本讲读环节。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培养高度的学习热情,使学生高效的完成学习目标。在课后,学生还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平台直接与老师或同学进行互动,分享学习经验,共享学习资源,使学生可以进一步吸收巩固语文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文化自信的视角下分析,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核心教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和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语文教学引导高职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积累文化素养,提升高职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三观意识,培养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使高职学生真正做到专业和综合素养的全方面共同发展,对国家未来培养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