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变中的城市
2021-11-12邱云飞
◇邱云飞
处太行腹地,居太原、石家庄两座省会城市的中间,通联西北、俯瞰中原,所辖平定、盂县皆是千年古县……这,就是古称“漾泉”、亦名“山城”,又有“三晋门户”“京畿藩屏”之誉的阳泉。自古以来,这里山明水秀、资源丰富,历史久远、文化厚重,是一方钟灵毓秀的宝地。
然百余年来,在人们的认知里,阳泉最广为人知的还是煤炭。唐宋时期,这里的采煤、铸造、冶陶业日渐兴盛。明清以来,阳泉一带的无烟煤、铁货、砂器等产品更是饮誉全国。
丰富的煤铁资源,独特的地理位置,注定了阳泉要在近现代工业和革命发展史上书写下浓重的一笔。轰轰烈烈的保矿运动就始发于阳泉,作为民族工业发展里程碑的保晋公司总部亦曾设在阳泉;山西第一条铁路在阳泉设站通车,使阳泉成为山西最早通铁路的地方,开启了阳泉由乡村到城市的历史进程;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莅临阳泉,留下了“以平定煤铸太行铁,可操全国实业界之牛耳”的构想,发出工业强国、实业强国的先声;从正太铁路总工会组建了阳泉分会起,这里的工人、百姓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官僚资产阶级、帝国主义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历经平定起义的星火初燃、娘子关保卫战的壮烈战斗、七亘大捷的经典伏击和百团大战的辉煌战果,1947年,晋东工矿重镇阳泉终于在正太战役的隆隆炮火中获得解放,正式组建中共阳泉市委、阳泉市人民政府,阳泉由此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
建市后的阳泉,迅速投入发展生产、支援全国、建设城市的伟大实践,阳泉盛产的煤、铁、硫黄、手榴弹、地雷等必需品和军用品,源源不断运往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成为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物资保障地、兵员补充地和干部输出地,创造了中国共产党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战略转移,夺取、接管、建立、管理城市政权与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新中国成立后,阳泉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工矿型城市。
“飚轮迎月入阳泉,灯电照明半壁天。争赞浑如到香岛,飞来仿佛遇桃源。”郭沫若老先生曾在诗中这样赞美阳泉。阳泉作为典型的山城,楼房大都依山就势而建,到了晚上,桃河两岸霓虹闪烁、灯火辉煌,远处的楼房高低错落、鳞次栉比、星星点点,美丽的夜景还真和香江有得一比。而在这繁华迷人夜色的背后,是千米井下无数矿工年复一年的辛苦劳作与默默奉献。
从20世纪60年代至改革开放,阳泉向上海等沿海城市供应煤炭、耐火材料等,并优先从这些地方获得源源不断的紧缺时髦商品,并积极引入发展无线电、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地处内陆的阳泉一度成了引领时尚潮流之地,遂有“小上海”“小香港”之誉。乡镇企业发展还创造出了享誉全国的“平定模式”。这一时期的阳泉,市区高楼林立,厂矿遍及城乡,市场繁荣,商品丰富,无论是经济发展、工业门类,还是城市面貌、基础设施,阳泉都走在了全省前列。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一批又一批外地人纷纷来阳泉谋生、创业、淘金,阳泉成为令人羡慕的发展热土。1999年我第一次从家乡河南来到阳泉,但自从记事起,我就知道千里之外的阳泉,因为那时老家就有不少常年在阳泉打工的亲戚和村民,每到春节他们都会带回一些老家买不到的优质糖果和时髦产品,有的还挣了不少钱成为村里第一批“万元户”。在儿时的记忆里,阳泉这个地名简直就是一个无比“高大上”的存在。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阳泉煤炭企业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大。阳泉为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能源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20世纪末起,阳泉就已经意识到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面对严峻形势,新时代阳泉人愈发深刻地认识到,转型发展是资源型经济地区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千辛万苦也要凝神聚力落实好新发展理念,千难万难也要坚定谋划发展新兴产业,再不能走靠山吃山的老路,再不能错失转型发展良机!
聚力先聚心。今年,我市十三次党代会提出“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要实施民生提质战略,绘就幸福、安全、自信、自豪的新画卷。让人人都有出彩机会,让人人感受城市温暖,让人人共享平安成果,让人人都以阳泉为荣。这看似极为平常朴实的话语,却戳到了阳泉人的心尖尖,唤起了阳泉人内心深处的家园意识。一座城市好比一个家庭,如果自己的孩子对家庭都没有责任、没有感情、没有信心,这个家庭又怎么能蒸蒸日上、过上好日子?俗话说,“儿不嫌母丑”,每个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的阳泉人,都应该承担起热爱阳泉、建设阳泉、发展阳泉的责任。
打情感牌更要打实干牌。随着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随着安全、高效、绿色“大矿时代”的到来,随着一个个转型项目的开建落地,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和“五城联创”的落地见效,老百姓亦开始关注和谈论起这座城市的种种变化与美好,比如,煤矿效率高了效益好了、城市日渐变得干净整洁了、出去游玩的地方越来越多了等等。
阳泉历经数次转型波折,阳泉人心里都明白,真正改变阳泉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发展,不是一般的难,喊出来的口号不如蹚出来的自信!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2020年,对全国人民来说,都是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一年,在人们格外感觉“春暖花开”来之不易的这个年份,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莅临山西视察,阳泉这座城市逐步开展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突围!
从气凝胶科创产业城、中国电子信创数字经济产业园、中国阳泉时尚科创产业城等一批对阳泉转型具有标志性、牵引性重大项目的落地,到各大产业板块的持续发力,中国纤维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中国砂器之都、山西智创城7号、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市……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阳泉,这座百年工矿重镇,正在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转型创新发展磅礴之力,实现城市形象的重塑重生。
昔日“煤铁之乡”,今朝文旅融合风起云涌。在聚力发展新型工业项目的同时,阳泉大力挖掘、弘扬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厚的红色文化,积极发挥特色优势,推进文旅融合发展,重点景区提档升级,特色乡村遍地开花,《铁血阳泉》亮相荧屏,平定紫砂声名远播,冠山连翘茶供不应求,逐步实现从挖煤到挖文化的转变。“忠义藏山”“仇犹故里”“进士之乡”“文献名邦”“北国江南”“关城古韵”“太行深处有人家”“中国古村游阳泉”等文旅品牌日渐播誉神州,阳泉独有的古生物化石、战国古井传遍四方,一个个崭新城市名片愈发鲜亮,赋予了这座城市满满的荣光、自信与力量!
近日,“阳泉蓝”晒遍朋友圈。近年来,阳泉坚持不懈实施矸山生态恢复治理和老矿区生态修复,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连年加大播绿护绿力度,使青山绿水得到有效保护和涵养,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阳泉劣V类水体全面消除、水质优良比例在全省排名第一。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省级文明城市等桂冠相继花落山城,逐步成为阳泉发展新优势。
昔日“孔雀东南飞”,今朝“凤还巢”“燕归来”。新材料、数字经济、智能产业的持续发力,吸引着一大批专业人才来阳泉就业发展。曾经考出去、走出去的阳泉学子在政策、环境的感召下开始“回流”,充满生机活力、独具山城魅力的阳泉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各地优秀青年才俊前来落户创业。
曾经以“黑白黄”闻名于世的阳泉,如今红色与绿色正在成为这座城市最鲜明的底蕴。很多外地人再来阳泉,眼前整洁的街道、优美的风景、清清的河水,遍布城乡的一处处红色景点,一抹抹古风雅韵,已让他们无法相信关于煤城的种种传言;不少多年前离开阳泉的人再回阳泉,都不由发出对城市环境、家乡面貌巨大变化的啧啧赞叹;就连之前很少自夸的阳泉本地人,相互见面也不时来一句“这会儿阳泉看哪哪顺眼、哪儿哪儿风景美爆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房价还不高、新产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强了、对家乡未来更有信心了”;越来越多的阳泉人亦开始借助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晒阳泉美景、拍阳泉名胜、亮红色文化、话阳泉发展,表达对这座城市的由衷热爱。
征途漫漫,唯有实干;久久为功,笃行致远。“推进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先行示范,建设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打造城乡一体共同富裕的市域样板”是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阳泉的发展目标定位。这座有着开风气之先优良传统的城市将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新发展优势,意气风发的阳泉儿女正在以特有的坚韧与自信,锚定“四个坚持”,聚焦“五大定位”,实施“十大战略”,奋力谱写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实现资源型经济城市转型升级发展的华美蝶变。
一座气质优、颜值高、底蕴厚、后劲足的魅力之城将在晋东大地上加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