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出版企业意识形态管理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1-11-12于殿利

现代出版 2021年6期

于殿利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新中国7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文化强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和必然目标,出版业理应对此做出积极的回应,理应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种贡献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不可或缺的,这是时代赋予出版业和出版人的神圣职责和使命。下面仅就出版企业加强意识形态管理,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尽本职之力,谈几点初步的认识。

一、意识形态管理符合国家治理的一般性规律

国家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存在着两条生命线或有两个根基,一个是经济根基,一个是文化根基。经济根基维系的是其自然生命,即作为客观存在的生命。经济是维系民族生存的重要保证,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国家都是最重要的经济体,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民族的生存将受到威胁,国家将失去独立存在的依托。文化根基维系的是其作为自身具有独立标识、独立身份、独立主权和独立尊严的生命。文化是民族存在的标志和符号,是民族国家的灵魂和精神纽带,没有文化,民族便无从辨识,民族国家将不复存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文化根基还体现在意识形态方面,它支撑着国家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历史上的每一种国家,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在古代社会,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国家用“王权神授”来为奴隶主阶级和封建贵族的统治披上合理与合法的外衣,新兴的资产阶级则用“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学说,打破了“王权神授”的话语体系,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在资产阶级兴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和资本主义国家形成过程中,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大肆著书立说,一方面痛斥封建主义和封建统治的不人道,必须推翻之、埋葬之;另一方面歌颂资本主义国家和资产阶级统治合乎人类的伦理道德,认为其体现了人间的公道正义。例如,针对封建主对农奴的残酷经济剥削,新兴的资产阶级提出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正义”主张;针对农奴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或以往社会存在的人身奴役关系,新兴的资产阶级提出了“自由”的“正义”主张;针对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新兴的资产阶级提出了“平等”的“正义”主张;等等。

资本主义国家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只代表资产阶级的所谓道德观和正义观,它对于奴隶制和封建制等古代社会而言,无疑具有进步性和先进性,但它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早就以科学的理论和鞭辟入里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贪婪,揭示了“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揭示了资本主义所谓的“自由”“平等”和“民主”的局限性和虚伪性。对于意识形态之于国家统治的根基性作用,西方学者认 识得很清楚。安东尼奥·葛兰西在《狱中笔记》中写道:“任何正在建立统治地位的集团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努力在‘意识形态’上同化和征服传统知识分子。而这个集团能够拉拢的知识分子越多,这种同化与征服就越迅速且越有效。”

人类拥有共创、共享的知识和共通的思想基础,但不同国家形态甚至不同国家,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基础,形成了包括主题出版在内的独特知识体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核心的思想观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们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凝聚着党和人民的智慧,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知识体系、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构成了民族国家的重要意识形态支柱,加强意识形态管理是历史上每一个国家的重要管理内容之一,加强意识形态管理符合国家治理的一般性规律。意识形态管理的成效如何,也成为衡量国家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要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在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学术文化代表一国文化建设的高度,大众文化代表一国文化建设的基准,无论是学术文化建设还是大众文化建设,都必须纳入意识形态建设的轨道上来,都必须按照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办事,都必须按照国家治理的规律和逻辑来办事。

教育和培养合格公民是国家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因为国家建设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乃至世世代代持续的努力和付出,合格公民一定是合格的生产力,合格生产力一定是知识和技能符合国家建设需要、思想和意志符合国家要求、理想和信念与国家高度一致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仅是教育部门和教育机构的事,它同样离不开出版业和所有宣传思想工作部门和机构,出版本身就是一种形式的教育,教育本身也离不开出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引导全体人民自觉践行。”出版人必须牢记新时代的责任和使命,做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本行业应有的贡献。

二、意识形态管理符合自由与民主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必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一切来自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听从人民。自由与民主是人民的两大重要权利,甚至可以说是最根本的权利。意识形态管理不仅不排斥自由与民主,而且与自由和民主的精神紧密相合,这是一个需要讲明白、需要澄清的问题。不讲明白、不澄清这个问题,意识形态工作就会被误解,人们对意识形态工作就会产生消极情绪,这样势必影响意识形态工作的效果。

在有些人的观念里,自由就是人们可以不管不顾地随意言行,甚至可以恣意妄为,这是认识上的误区。西方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有句名言,“自由首先意味着责任”,“人生来是自由的,但无处不身戴枷锁”。所谓的自由,就是要在个人权益与群体权益之间划定一个界限,即个人在行使其自由权益的同时,不能妨碍和侵害他人和群体的权益,这是自由的基本原则。20世纪初,著名翻译家严复在翻译约翰·密尔的名著《论自由》时,为了让人们理解自由的真谛,特意把书名翻译为《群己权界论》,可谓用心良苦。个人放任的自由意味着不自由,不加规制的自由意味着失去自由,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正常工作时,人们依规有序、自由地通行;红绿灯失灵时,人们不受约束地自由前行,结果堵在马路中间,顿时失去了自由。再如,开窗通风几乎是日常生活中每天的功课,但不安纱窗,苍蝇蚊子就会随之而入,导致无法开窗;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戴口罩人们尚可以自由交流,不戴口罩就不能进行正常交流。这些生活常识告诉我们,自由与其他事物一样是有条件的,人类的自由是在一定条件下才可以享有的。

另外,在政治生活中,过度放任的自由,也容易导致不良的后果。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说:“无论在个人方面还是国家方面,极端的自由的结果不可能变为别的什么,只能变成极端的奴役。”柏拉图在其名著《理想国》中,花了很大篇幅论述,过度放任的自由极容易导致僭主政治,即少数活跃的权贵极容易利用自己的权势,制造各方面的影响,进而攫取统治权,致使国家走上强权政治,致使不善言辞、无权无势的广大群众的自由权益遭到剥夺。柏拉图认为,自由的城邦不能让自由放任,否则它将失去自由,而遭受奴役。因此,自由是有限度的,自由是需要规制的。意识形态管理就是鼓励在个人自由的基础上,为自由找到合适的限度,为自由划定适当的规范。在这里,自由的取向与意识形态管理的目的达成了一致。

民主不是每个人都说了算,而是人民这个群体说了算,用卢梭的话来说,就是“由一个集体人格来代表一个个人”。如果每个人都说了算,势必造成矛盾和冲突,社会就会陷入无序的混乱之中,而秩序恰恰是一切好的事物的根源,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和国泰民安的根本保障。秩序来自社会的广泛共识,民主就是要在个人充分表达自主权利的基础上,形成多数人认可的共识,也就是说,民主的目的是实现大多数人赞同和拥护的一致意见,再实施相对集中或一致的意见。而引领和凝聚最广泛的社会共识,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最重要目的之一,民主的真谛与意识形态工作的使命,在此达成了一致。

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其“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我们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党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为人民出好书,这是意识形态工作对出版业和出版人的要求,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出版业和出版人的要求,出版业和出版人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自觉性和警惕性。这需要能力,还需要勇气和智慧。

出版工作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而诸如“自由”和“民主”等又是极具敏感性的字眼。面对意识形态建设和管理工作,出版工作者要迎难而上,不能知难而退,要在学理上深入研究和思考,积极寻找破解难题的方法,不能简单地回避问题,回避问题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让我们更加处于有理讲不出、讲不好的尴尬境地。资本主义把“自由”与“民主”变为自己的标签,社会主义不仅有自由与民主,而且社会主义的自由与民主是更高层次的自由与民主,是代表更广大人民群众的自由与民主。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局势,做好出版工作不仅需要传统的出版家,还需要出版政治家和出版理论家;不仅需要提高全行业的专业素养,更需要提高全行业的政治素养和理论素养,甚至可以说,政治素养和理论素养本身就是专业素养的重要方面,这是出版强国建设的要求、文化强国建设的要求,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要求。

三、意识形态管理符合国家安全观

透过漫漫历史长河,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视角观察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形势,可以说,世界迎来了特点十分突出的时代,这个特点就是不确定性的增加,它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社会不稳定和心理不安。面对这种状况,任何国家都会把国家安全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安全工作是党治国理政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保障国泰民安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宗旨,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政治安全涉及国家主权、政权、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稳固,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需求,是一切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安全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和国土资源等方方面面,其中政治安全是根本,文化安全是政治安全的重要基础之一。“说到国家安全,人们脑海中可能首先闪现的是战争片中炮火纷飞的场景,或者是谍战片中惊心动魄的情节,但这主要体现了传统安全内容。今天,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总体国家安全观关键在‘总体’,突出的是‘大安全’理念,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金融、生物、太空、深海、极地、人工智能、海外利益等诸多领域,而且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拓展。国家总体安全观强调的是系统思维和方法,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把确保政治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统筹推进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科技安全等重点领域国家安全工作,指明了维护国家安全的主阵地、主战场。”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文化领域就是国家安全的主阵地、主战场之一,全球文化战争早就已经打响,意识形态之争自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始,就从未间断过、停止过。出版业始终处于文化之争的核心与焦点之中,世界上各种社会思潮和学术新观点,最终总是会通过出版的形式展现出来,换句话说,出版总是文化之争的主战场和主阵地。文化安全直接关系着政治安全,直接关系着政权安全。

早在1949年,老牌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英国为维护其殖民和帝国统治地位,就非常注重英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英国外交部专门设有文化机构,“设计各类打击共产主义的宣传手段”,英国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Ernest Bevin)就宣称:“我们不能希望只通过贬低共产主义就能成功击退它。(我们必须)使基督教和民主的原则更具吸引力,想想基督教情感在欧洲的力量。我们必须推出一种与共产主义相对的意识形态。”在文化安全方面,有法国学者指出,就杀伤力而言,“文笔(有时)比刀剑更有力”。西方各种名目的基金会以各种方式资助作者和出版机构,对于所有受到资助的作者和图书出版项目,它们都有着明确的目的和利益诉求。德国学者对德国文化遭受侵略状况的反思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伯尔尼德·哈姆指出:“我们德国政府觉得没有理由不屈从美国的权力。他们遵从美国的政治指令重新装备军队,引入紧急状态立法,并且加入北约组织。我们逐渐明白,美国作为世界最强大的经济体会带来凌驾于德国公司之上的美国公司。我们学会了吃汉堡喝可乐。我们接受了好莱坞电影和流行音乐以拓宽我们的文化视野。我们几乎毫无疑问地认为自己受到了共产主义的威胁,但对美国人发起的战争以及获得美国人支持而掌权的独裁者则毫不理会。他们将我们从纳粹统治中解放出来,他们给我们带来了马歇尔计划,所以无论他们做什么都可以。除此之外,我们没有权力批评他们,甚至没有权力质疑他们。德国变成了美国的一个殖民地,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有确凿的事实证据,在我们内心也一样。美国入侵了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入侵了我们的语言以及对他人和世界的理解,入侵了我们的穿着以及行为方式。我们都经历了一次彻底的洗脑。”德国学者的反思不无道理,至少在一般或普通人眼里,西方是一个整体,很难从更细的技术和特征方面把他们区分开来,而实际上每个西方国家都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性。事实上,不仅中国,包括西方国家都在警惕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威胁,“美国向全世界大多数人的头脑中成功灌输了一个英雄的自我形象,只要需要,它就会为自由、民主、社会公正和法制而奋力战斗”,文化帝国主义通过电影、大众娱乐、垃圾食品、流行音乐、广播电视,以及图书出版等形式,以企业组织的方式,在语言、科技、教育、宗教、艺术,以及自然观和世界观等方面,向全世界扩张。“它通过外来的眼光,塑造了你的观念、你对社会和世界的理解、你对自身和本民族的理解以及你的认知和道德标准。这是真实生活中的洗脑。所有你从小生活于其中的文化,无论它曾经是怎样的,都会越来越不重要并且最终将彻底消失。但是有一天它会回来,不过是以一种完全商业化、完全西方化的关于你自己记忆的民俗漫画形式出现,而且你还必须为之付钱。这就是文化帝国主义的意义,这就是文化帝国主义对人们所做的一切。”西方学者对文化帝国主义的剖析,让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功夫熊猫》,功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熊猫是中国自然与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两者结合在一起,却没有产生或创造出中国文化,而发生的是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移花接木。

国际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面临全球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只有自身足够强大才能保护自己,否则就可能消失”。中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文化的强身健体方面,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建设一个既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又有凝聚力和形成合力的文化统一体,牢固建立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认同和精神气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同时,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更要团结一致、凝聚力量,确保中国发展的巨轮胜利前进。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在这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根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纲领和统领,文化保护、交流、传承与创新是手段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各民族在文化上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要以此为引领,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要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出版业不仅能够而且必须发挥突出作用,这是出版业的行业特性和职责使命使然。出版业要讲好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和谐相处的故事、互帮互学的故事,以及各民族共同奋斗的故事等。要在语言与辞书出版、少儿出版、教育出版、科技出版、民族出版等各领域,发挥出版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独特作用,为国家的文化安全和政治安全,作出出版业独特的贡献。出版业和出版人必须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这一意识贯穿在日常的出版工作和流程管理中。

四、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三大建设”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不仅关系到行业自身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也是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出版行业应有的贡献,或者说尽一份本职之力。说到意识形态工作,惯常的思维和做法,首先想到的是管理,而实际上,建设才是首要的,建设才能把握主动性,才能明确方向、实现目标、修成正果;否则,光靠防范是被动的,是防不胜防的,而且也只有建设才能强身健体,才能具有防范和抵制的能力。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目标、新时期文化建设的任务、出版的意识形态属性,以及具体行业实践和笔者的从业经验,本文认为,做好“三大建设”对于奠定出版业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是思想建设,也可以说是政治建设。出版企业作为政治组织,首先要树立牢固的政治意识,要以政治家办报、办社的思想和要求统领整个出版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引导全体人民自觉践行。”也许是出于职业的自豪感,笔者一直持这样一种观点,即人们把教师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编辑也同样配得上这一称号。要想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为国家和民族担负起铸魂工程,自身首先必须树立为祖国、为人民、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也就是说,必须首先政治过硬。作为出版工作者,必须不断锤炼党性修养,不断锤炼理想信念,只有牢固树立政治自觉意识,才能具有时刻不松懈的把关意识。有专业能力而缺乏政治意识,很多问题都会视而不见。所有出版人都必须时刻牢记出版企业政治组织、文化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定位,把握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原则。

作为思想建设或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努力树立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一贯思维,我们党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创新也都源自创新。中国共产党创立本身就是为寻求中国社会发展之路的创新之举和创造之举,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我们闯出了一条生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闯出了一条活路;改革开放时期,我们闯出了一条出路;进入新时代,我们闯出了一条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征程中,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更需要创新思维,尤其需要理论创新、学术创新和方法创新。理论创新、学术创新和方法创新是破解一切难题的法宝,是开启迷宫的钥匙。例如,没有邓小平同志“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经济”的理论创新,中国社会就会永远停留在“姓资还是姓社”问题上争论不休,就不会有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果,也不会有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大好局面。出版业和出版人要大力提倡创新思维,利用自身的行业角色,发挥自身的行业优势,充当理论创新、学术创新和方法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便对出版业和出版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对出版业和出版人勇气、智慧和担当精神的考验。出版业和出版人必须经得住这份考验,否则不仅不能执行好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的大任,也会在“十四五”及未来更长时期内丧失自身发展的大好机会。众所周知,创新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在建议稿起草过程中,注意把握了五条原则,其中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排在第一位。我们还注意到,在上上下下提倡过紧日子的大背景下,政府工作报告对科研经费仍给出了不断增长、具有价值指向的安排。对此,出版业和出版人必须做到心里有数。

二是制度建设,也可以说是体系建设。在一般的观念中,制度是用来管人的,甚至是用来卡人的,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就是生产力。制度是两面的,不是片面的,它首先是用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然后是用来约束行为边界和事物的边界的。判断一项制度好不好,一个根本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能激发绝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然后是在这一过程中是否存在明显的缺陷或漏洞,明显的缺陷或漏洞必须杜绝,条件不成熟的措施在发展中要逐渐完善。

意识形态工作需要制度保障,意识形态工作的制度保障首先要树立建设的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意义和重要性,在谈到媒体融合发展时提出,“以前是‘人找信息’,现在是‘信息找人’”,“人在哪里,新闻舆论阵地就应该在哪里。对新媒体,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管控上,必须参与进去、深入进去、运用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就是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主动做建设性的工作。用建设的思路来指导意识形态工作,其制度建设就自然应该把激发理论创新、学术创新和方法创新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最为看重和反复强调的。创新是党的生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探讨如何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激发创新的机制,使之与选题三审制、来稿三审制和编辑加工三审制,以及报备制和审读制等保障机制一道,构成完整的制度建设体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在这方面,要摆脱保守、狭隘、落后的思维,不能把“不出事”当作工作的出发点甚至指南,这样只能使出版陷于抱残守缺的无力、无能的地位,也不可能完成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任务。

在数字科技革命的新时代,出版越来越具有媒体的特征,甚至在某些方面和某种传播形式下已经具有媒体的属性。因此,出版企业的意识形态建设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跟上融合发展的步伐,制度建设同样必须跟上,不能缺位。出版企业必须在尊重传统出版规律的同时,顺应和遵循媒体规律,尤其是掌握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互联网的特性和复杂性,既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会、手段和方法,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互联网治理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可以说,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了时代的主动权;谁轻视互联网,谁就会被时代抛弃。“互联网是意识形态交锋的最前沿。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先从意识形态打开缺口,先从搞乱人们的思想入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西方反华势力一直妄图利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来‘扳倒中国’,一些西方政客直言不讳地称‘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社会主义国家投入西方怀抱,将从互联网开始’。”

出版企业在实施融合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明确意识形态建设的首要地位,仍然要把制度建设置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地位,让制度成为建设的动力,让制度成为管理的保障。根据多年的出版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做好三个“一体化”建设:其一是传统出版与新媒体一体化,以传统出版的内容创新优势和导向把关优势,来统领出版融合发展。其二是内容创新、生产制作和发行传播流程管理一体化,让意识形态管理贯穿到每一个流程中,或者说,在每一个流程管理节点上,都有制度性把关设计。其三是实现门户网站、传播平台、微信、微博和客户端等各种形式媒体的一体化发展,建设内容和资源的“中央厨房”,各级媒体或传播方式相当于餐厅或餐桌,中央厨房准备主料,餐厅或餐桌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配以辅料进行加工并推出,建立“中央厨房”统领各“餐厅”或“餐桌”的一体化制度。

三是能力建设,也可以说是队伍建设。能力建设就是要本领高强。做任何事情,没有责任心不行,光有责任心而没有真本事也不行,没有真本事,即便是明晃晃的问题,在眼皮子底下也发现不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队伍。”

近些年来,编辑队伍滑坡成为出版业令人担忧的现象,表现为应届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人才不愿意把出版业作为择业的首选,这成为编辑队伍整体素质下滑的重要原因。另外,随着“90后”甚至“95后”走上工作岗位,年轻编辑越来越多,加之社会进入价值多元时代,给编辑的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难题,这应该引起出版企业足够的重视,出版企业应该想尽一切办法,采取各种方式,尽快提升编辑能力,加快队伍建设的步伐,以适应新时期出版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需要。能力建设的目标是让编辑练就一双慧眼,一方面让具有学术创新、理论创新和思想创新价值的作品得到广泛传播,同时不给一切不合时宜的内容以传播的机会。例如,目前在出版业意识形态把关中的一个突出难题,是作者或作品把政治问题学术化,即通过看似中立的科学或学术语境,来传达意识形态的思想,或者在所谓的纯科学或学术著作中,加入带有意识形态意图的表达。这两种形式都具有隐蔽性,同时还具有欺骗性,往往会让对所谓纯科学或纯学术带有向往的理想主义编辑放松警惕。其实,关于科学的本真与变异,关于现代科学的西方起源,以及当代的科学美国化,西方学者不仅早就有清醒的认识,而且有清晰的阐释。例如,有学者讲道:“在历史进程中,科学已经变得或者说过去一直都与掌权的官员紧密联系,而且屈从于其利益,所以科学的理想化观点看起来成为保证接近官员并且影响他们的一种重要的工具,换言之,科学成为一种职业意识形态。”有学者甚至认为,“知识既不是自主的,也不是客观的,而是被绑缚在人们生活的社会情境之中,受个体在自己社会中的社会地位以及各自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影响”。“既没有价值中立的、无目的性的科学,也不存在彻底致力于‘真理’或者‘共同利益’的科学家。科学的自我形象是一种对科学在社会中真正用途的意识形态伪装。”

编辑的能力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它需要与政治思想建设同步,两者不能分开,没有离开政治觉悟的所谓纯能力建设。编辑只有政治素养过硬,才能获得业务能力学习和领悟方面的自觉性,才能树立自己作为“知识守门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获得能力的提升。

总之,意识形态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出版业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力军,必须把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提高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高度来认识,采取必要和有效措施,提高自身意识形态建设能力,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行业应有的贡献,以不负时代使命和人民的重托。

注释

①②③④⑦⑧⑨⑩⑮⑰⑱⑲㉙㉚㉛㉜㉟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18,109,110-112,322,119,312-313,328-329,313,312,142,137,218,299,300,301,316,315.

⑤ 马克思.资本论 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71.

⑥㉔ 乔治.思想的锁链—宗教与世俗右翼如何改变美国人的思维[M].蓝胤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3,49.

⑪⑭ 卢梭.社会契约论[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3,80.

⑫⑬ 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345,334-345,312.

⑯ 习近平2019年1月25日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⑳㉑㉞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373,370-371,324-325.

㉒㉓ 鲁宾.帝国权威的档案:帝国、文化与冷战[M].言予馨.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45.

㉕㉖㉗㉘㊱㊲㊳ 哈姆,斯曼戴奇.论文化帝国主义—文化统治的政治经济学[M].曹新宇,樊淑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46,47,57,106-107,113.

㉝ 习近平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