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调整了以后
2021-11-12陈霈
◇陈霈
热闹的宿舍区
这是一个晴朗的假日,我迎着早晨的太阳,来到阳泉三矿。一下汽车,我就跑到原来的办公大楼找党委会。咦!这里怎么变成矿工宿舍了?“党委会搬到哪去了?”“搬到沙坪宿舍区了。”当我找到党委会,推开办公室的门,正碰上张钧安同志在那里。“王书记在吗?”“不在,他今天串工房去了。”党委书记串工房有什么事呢?小张好像看出了我的疑问,便告诉我说:“按生产单位调整职工宿舍以后,党、工、团的办公室都搬到了宿舍区,党委委员们工作时就经常在职工宿舍区里。“好吧,那咱们也去串串工房好吗?”小伙子愉快地答应了。
我们顺着一条宽阔笔直的洋灰路走去。在这条横贯南北二里多长的马路两旁,排满了一幢接着一幢的矿工宿舍。人们熙来攘往。几乎每幢宿舍雪白的墙上都贴着激动人心的捷报,画着色彩鲜艳的漫画;每隔几步就可以看到万紫千红的竞赛台、献礼台、标兵台、跃进门,千百面红旗迎着春风招展。一路上,不断看到标明“一号井工人宿舍”“白头嘴坑工人宿舍”……的牌子。俱乐部、图书室、展览室、党校、团校、红专学校、食堂、医疗所、敬老院、中学、百货商店、影剧院、运动场等应有尽有,还有一座文化宫正在修建。看到这些,我情不自禁地说:“这儿变化可真大呀!”小张笑着说:“你还记得吧!前几年,工人们刚刚从荒山土窑搬进了新房子里,一间屋里上白班、上夜班的都有;一个组的工人住了好几处,相距十来里,想谈谈心,跑一上午,累个死也难得找到一个人,要想组织工人学习、开会、搞文娱活动,那就更困难了。自从调整宿舍以后,工人学习开会、搞竞赛评比、文娱活动都搬进了宿舍区,才把这里闹得热火朝天。”
红勤巧互助组
边说着,我们已经来到了机电工人宿舍区。许多门上挂着“红勤巧互助组”的牌子,闪闪发光,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随手推开一间宿舍的门,嗬!好漂亮的宿舍呀!窗明几净,非常整洁,屋里还摆着许多书报。一位瘦瘦的年轻工人把我们让了进来。小张跟他很熟悉,笑着问:“刘巨模,你看的什么书?”“看《毛选》”。小张指旁边一张空床问:“侯俊业呢?”“参加晋中区青年理论学习督导团下厂了。”于是,我们便毫无拘束地从学习、工作又扯到生活。当扯到他们的“红勤巧互助组”时,小刘激动地说:“提起互助组可真是太好了!”他便讲起这样一段故事:这,还是去年的事情,党委为了全面提高工人政治、技术、文化水平,就在各寝室普遍实行了“政治、文化、技术三配备”,一间寝室也就是一个“红勤巧互助组”。小刘这间屋里住着三个青年钳工。侯俊业下了班就死啃理论;刘巨模不问政治,死钻技术。刚搬来,两人老说不到一块。可是,他俩同组劳动,同室共眠,天长日久怎么能不发生一点影响呢?一天晚上,两个小伙子躺在床上,小侯问小刘:“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这一下可把小刘问住了。小侯就给小刘讲保尔和吴运铎的英雄事迹,小刘听了很受感动。同时,他亲眼看到比他入厂还晚一年的小侯,由于自己努力,入了党,还当了全市理论学习模范,参加了全国青年积极分子大会,而自己因为只在个人“前途”上打圈子,几年来碌碌无为,感到十分惭愧。从这以后,他相信了小侯讲的那些道理,下定决心奋起直追。一年来,他已学过十多本理论书,被评为学习模范和技术革新标兵,去年11月还入了团,又写了入党申请书。同时,小刘也从技术上帮助小侯。晚上下班后,两人在宿舍里钻研技术。一年来,他们共同钻研革新了十多件机具,提高效率一至十四倍,而且两人在技术上都进了一级。类似这样感人的故事是很多的。
一场辩论会
从小刘那里出来,我们到了一号井工人宿舍,可巧王书记和一号井坑主任史德贵也在这里。我们谈着谈着,又说到了调整宿舍的事情。王书记爽朗地笑着说:“调整了宿舍,我跟工人们睡觉、劳动都在一起,关系更亲近了。我刚搬进工房,工人看我被子薄就抢着给我被子,我不肯要。可是等我睡着了,工人们又悄悄地给我盖上了……”
“哈哈!哈哈!”一阵笑声打断了我们的谈话。透过明亮的玻璃窗户看到一伙工人坐在太阳地里,有说有笑,好像聊天,又像开会。这是干什么呢?史德贵主任说:“这是三队工人们正开经济活动分析会呢。现在宿舍里不仅能解决生活和学习问题,还能解决管理问题呢。”史主任给我讲了这样一次生动的辩论会:去年四五月份,三队调到个新工作面,坑木消耗很大。主要是有些人不爱惜坑木。有一天,工人张五元放顶时光图省事,把一根本来可以回收的大梁给落在山里了。当天下班后,在宿舍里就开了个经济活动分析会。成本组长吕更旺问老张:“你说今天那根大梁能不能回收出来?”张五元说:“丢根坑木算不了什么。”更旺说:“可不能那么说,一根坑木来得多不容易呀!像那么粗的树,至少也要长十来年,从栽种到长大,又用火车、轮船送到矿上加工,这要多少人的血汗呀!你再算算,这根大梁成本至少有三十多块钱,你光图一时省事,小利益就损害了大利益。”高来头也接着说:“咱再算算政治账,过去替资本家下窑挖煤,他哪舍得给咱买坑木。现在,咱们国家的材并不充足,党为了保证咱们的安全,不断给咱们运来坑木,咱们要是不爱惜,对得起谁呢?”也有的说:“咱们要超过英国,如果没有坑木停了产,那怎么超呢?”你一言我一语地,几笔账算得张五元心里又亮堂又惭愧。坐在一旁的贾四奎也深受感动,自动检讨说“我比五元错误还大,丢的坑木更多,从明天起就坚决改正。”一场辩论教育了全组,大家就琢磨着怎么能降低坑木消耗,你一条我一条就凑起了个爱惜坑木的公约,并且决定推广金属支柱。就这样,三队的坑木消耗由三、四月份每千吨煤用十五立方,下降到每千吨煤只用五立方。
夜,降临了。当我坐着汽车走上归途时,回头从车窗里望见宿舍区的万家灯火,犹如天上撒下的星星闪烁发光。可爱的矿山,你又经历了一次变革!生活在这样一个欢乐、和睦、友爱、互助和温暖的大家庭中的矿工们,是多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