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歌去打破任何形式的壁垒和隔离
——在2020·第四届成都国际诗歌周开幕式上的致辞
2021-11-12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吉狄马加
今天,我们齐聚有天府之都、锦绣之城之称的成都,共襄第四届成都国际诗歌周,共举伟大诗神缪斯的灯盏,共享诗歌精神的盛宴。
当下肆虐全球并还在蔓延的新冠病毒已经从整体上改变了世界。病毒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生活在这个地球不同地域的人们都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并不亚于二十世纪所爆发过的两次世界大战,这场疫情所带来的国家间的关系、地缘政治的关系、不同族群的关系、不同价值体系的关系、不同经济体的关系,实际上都已经被深刻地重塑。而诗人不能在此严峻的时刻缺席!
在今年六月,我写了一首长诗《裂开的星球——献给全人类和所有的生命》。我在诗中说:“这是救赎自己的时候了,不能再有差错,因为失误/将意味着最后的毁灭。”我试图通过这首诗来回答当下世界所面临境遇的种种疑问。我始终相信,明天依然会来临,而人类的眼睛将会看到一个已经被改变的世界,仍然是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的家园。此次第四届成都国际诗歌周,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围绕“全球抗疫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世界意义”进行深度讨论。全球合作抗疫,人类命运与共。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伟大的诗歌共同体是相通的,诗人的使命感也越来越紧迫,而伟大的诗人一定是具备人类总体意识和精神高度的写作者、发现者、创设者和命名者。正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所说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诗人。
今天的中国无论是在经济上的快速发展还是长期保持的社会稳定格局,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奇迹,而我们今天所创造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需要我们的诗人来参与、来见证、来书写。在人类正在经历最艰难的时刻,诗人和诗歌更应该承担起引领人类精神的崇高使命,要把捍卫自由、公平和正义作为我们共同的责任;为了促进全人类的和平、进步与发展,我们要用诗歌去打破任何形式的壁垒和隔离,要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合理和人道的世界做出我们的贡献。
对于中国来说,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这让我想到了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民劳》一诗里中华先民关于小康社会的描绘:“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今年也是“两个一百年”的交汇期,2035年我们要建成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此重要的历史节点,我希望诗人们以文化为己任,能够积极地拥抱时代、介入时代、抒写时代,赋予新时代以新的内涵,记录和见证美好新生活的社会实践,构建中华诗歌新美学。
成都国际诗歌周创办于2017年9月,今年是第四届,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成为重要的城市文化品牌,锦绣天府、诗意成都为搭建全世界的诗歌桥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印证了一句话,“自古诗人皆入蜀”。在世界格局变化以及全球化的视野下,尤其是“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跨语际、跨文化、跨区域的诗歌交流已经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诗歌共时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诗歌写作的本土意识、民族诗歌传统和母语的特质在今天也变得尤其重要。
在2021年即将到来之际,第四届成都国际诗歌周的召开为我们共同抗击疫情点亮了诗歌的灯盏,为我们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打开了诗意的大门,为我们共同抒写时代的诗篇提供了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