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纳雄耐尔”何以传唱150 年
2021-11-12冯诚纯等
□ 冯诚纯等
150 年前,法国巴黎公社宣告成立。同年6 月,巴黎公社的坚强战士和卓越领导人欧仁·鲍狄埃写下了《英特纳雄耐尔》的诗篇,即《国际歌》歌词,热情讴歌巴黎公社战士的革命理想与英雄主义气概。自法国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谱曲后,这首无产阶级战歌很快传遍全球。
《国际歌》完整版的歌词共有六节,目前我们传唱较多的是其中的三节。每一节的收尾,都是铿锵有力重复唱两遍的名句——“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这首大调作品音乐色彩明亮高亢、雄壮嘹亮,符合全世界多数人的音乐审美。这与当时法国以浪漫艺术歌曲为主的创作风气形成了很大反差。
20 世纪20 年代,《国际歌》曾作为苏联的国歌。1944 年,苏联采用新的国歌后,又把《国际歌》定为联共(布)的党歌。列宁在纪念鲍狄埃逝世25 周年的文章中指出,鲍狄埃是一位最伟大的、用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际歌》始终伴随前进步伐。党的一大闭幕时,代表们就慷慨激昂地唱起了《国际歌》。1923 年6 月15 日,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中文歌词和曲谱在《新青年》发表。《国际歌》最后一句的“国际”一词,被音译为“英特纳雄耐尔”。这与西欧语言发音基本一致。
1923 年6 月20 日,中共三大的最后一天,全体代表来到黄花岗烈士陵园,由瞿秋白、张太雷教唱《国际歌》。在雄壮有力的歌声中,三大胜利闭幕。由此开始,在党代会闭幕式上全体代表高唱《国际歌》成为惯例。
1923 年,由萧三根据俄文转译、由陈乔年配唱的《国际歌》开始在中国广为流行。
1926 年,在纪念巴黎公社起义55 周年之际,广州各界万人唱响《国际歌》。纪念日当天,毛泽东发表了《纪念巴黎公社应注意的几点》讲演,大力弘扬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
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将“支部建在连上”这一重要制度付诸实践,明确提出“举行入党宣誓仪式还应加唱《国际歌》一项议程”以及“各营连举行入党宣誓仪式,都有唱《国际歌》一项”。
《义勇军进行曲》在节奏和歌词上,也受到了《国际歌》的影响。两首歌的第一句都用“起来”作为开头,且两首歌曲的词曲作者同为革命战士。
1935 年2 月,在中央苏区陷落前夕,瞿秋白不幸被俘。在英勇就义前,他唱起了自己翻译成中文的《国际歌》。
周恩来在弥留之际,要来《国际歌》歌片,并用微弱的声音吟唱。他说:“我坚信全世界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