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对联话》中的多样自对
2021-11-12曾祥科
□曾祥科
《对联话》所录对联作品中,自对比比皆是。其中有些自对,在自对部分的字数、分句句数、联中所处位置等方面多有变化,与我们常见的自对在表现形式上有诸多不同。可以说,在清末民初时期,对联创作中自对的应用范围和表现形式已经达到了相当的广度和高度。下面结合具体的作品进行粗浅赏析。
题惠州元妙观(伊秉绶)
此湖此水不深浅;
放鹤招鹤成古今。
此联虽短,却两处应用自对。一是前四个字构成自对,即『此水』与『此湖』自对,『招鹤』与『放鹤』自对。二是后两个字构成自对,即『浅』『深』自对,『今』『古』自对。
第一处自对中,应用了重字的修辞手法,上联第一、三字重『此』,下联第二、四字重『鹤』。上下联重字的位置不一样,自对部分的结构也不一样。第二处自对中,上下联自对部分的词性不一样,上联『深浅』是一对形容词自对,下联『古今』是一对名词自对。
虽然上下联有诸多不同,但是由于应用了自对,因此整副联仍然可算工整。
题慈利县女子校(吴恭亨)
合花木兰之武与曹大家之文,炉而冶焉,斯称教育;
维溇澧水比深或道人峰比峻,学苟准是,何愧男儿。
上下联第一分句分别应用了自对,上联『曹大家之文』与『花木兰之武』自对,下联『道人峰比峻』与『溇澧水比深』自对。与常见的自对形式不同的是,除了自对部分前面的两个领字『合』『维』外,在第一分句中间还有两个连词『与』『或』,将构成自对的两个部分连接起来。
曹大家(g
ū)即班昭。其兄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她续写《汉书》。著有《东征赋》和《女诫》等。吴恭亨拉来古代
两位女名人花木兰和曹大家,一武一文,作为女学生的榜样,提倡女校学生文武兼修,其治学理念值得借鉴和参考。
题平湖秋月(佚名)
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此联的第二分句比较有意思,上联有三个『日』字,下联有三个『山』字;而且其中两个『日』字、两个『山』字分别在联尾连用,貌似应用叠字,实际上并非如此。
分析联意可以看出,第二分句使用的是字数不同的『不等量自对』:即『冬日日』与『夏日清风』自对,『后山山』与『前山明月』自对。如果试着在句中分别加个『的』字,那么自对就会更明显些:即『冬日的日』对『夏日的清风』,『后山的山』对『前山的明月』。
题青林堂(赵烈文)
花木土石水泉,离世乐道者宜有;
诵读论议教诲,大雅宏达之所群。
朝受业,昼讲隶,夕习复;
精五饭,慕酒浆,缝衣裳。
两副联都应用了自对,但用法不同。第一联自对在第一分句中,上联『花木土石水泉』六个名词各自独立,相互构成自对;下联『诵读论议教诲』六个动词各自独立,相互构成自对,又各自形成三个二字并列合成词自对。
第二联各由三个分句组成,但上下联分句的结构却不尽相同。上联由三个『状语+谓语+宾语』句子组成;下联由三个『谓语+宾语』句子组成。《其二》全联自对,除自对外再无其它内容。
题苏文忠祠(金安清)
一生与宰相无缘,始进时魏公误抑之,中岁时荆公力扼之,即论免役温公亦深厌其言,贤奸虽殊,同怅军门违万里;
到处有西湖作伴,通判日杭州得诗名,出守日颍州以政名,垂老投荒惠州更寄情于佛,江山何幸,但经宦辙便千秋。
此联中二三分句的自对一目了然。而第四分句分别与第二、第三分句构成自对,估计有些读者不能认同。主要原因在于,第四分句的字数与前面不相同,且表达方式也不完全相同。在笔者看来,字数是否相同不应成为判断自对的必要条件,主要还是要依据联意来判断。
以上联为例,在三个构成自对的分句内部,可以分别将每个分句划分成三部分:前面的『始进时』、『中岁时』、『即论免役(时)』自对;中间的『魏公』、『荆公』、『温公』自对;后面的『误抑之』、『力扼之』、『深厌其言』自对。这样分开来分析,自对意味在联意上的表现会更明显一些。
此为一家之言,在笔者看来第四分句属于另类自对。此处的举例分析只是想指出:自对在表现形式上存在多样性,应该允许不断进行新的尝试和拓展。
题宁波天童寺堂联(陶在东)
问谁具正法眼,向义兴未结茅庵、太白未为童子以前,识得苍山真面目;
愿我发菩提心,于南海曾谒普门、西湖曾参灵隐而后,来寻黄檗老头陀。
此联第二、第三分句的中间部分构成自对,自对部分前面有介词『向』『于』,自对部分后面有表示时间的词组『以前』『而后』。此联中整个自对部分应视为前面介词的宾语。
代挽长沙赵和卿(吴恭亨)
亦云瘁哉,以军事秘书始,以电政监督终,国褒勤劳,看嘉禾二等与文虎四等;
其领道也,在河洛豫盗惊,在江汉湘战起,力弭变乱,借寇恂一年最淮阳三年。
此联有两处应用自对。一处是第二、第三分句构成自对,另一处是第五分句内部构成句内自对,即上联『文虎四等』与『嘉禾二等』自对,下联『淮阳三年』与『寇恂一年』自对。
挽熊克丞(刘显世)
寄以腹心,倚作股肱,使我北顾无忧,是良将,亦良朋,渺焉寡俦,古谊若龟鉴,忠肝若金石;
脑涂郊坰,血润原野,吊公西向而哭,痛同胞,与同泽,惨哉浩劫,君子化猿鹤,小人化虫沙。
此联有三处应用自对,三处自对的字数和结构均不相同。第一处是第一、第二分句构成自对,第二处是第四、第五分句构成自对,第三处是第七、第八分句构成自对。上下联各八个分句,除了第三分句和第六分句不是自对,其它分句都应用了自对,自对内容占到了全联的百分之七十五。三组自对,再加上第三分句的『西』『北』方位词对仗,第六分句的『哉』『焉』文言虚词对仗,使得整副联在对仗方面工整程度非常高。
另外,此联在各分句的字数安排上也很有特色,两个三字句、三个四字句、两个五字句、一个六字句。整体看来,自对句与非自对句相互交替,整中有散,散中有整,显示了很高的自对技巧。
一百多年前的这些对联作品,自对的应用形式已如此丰富,技巧已如此高超,让今天的读者也为之惊艳。在信息交流迅捷、对联创作繁荣的今天,相信会有更多的对联爱好者,为丰富自对的表现形式作出新的尝试和探索。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