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用四柱构思法高效写作对联(一)

2021-11-12曾小云

对联 2021年8期

□ 曾小云

初学者写作对联,通常会遇到以下四大痛点:第一,无写作材料,不知如何选取正宗、地道的联料入联;第二,无灵感源泉,不知如何突破从0到1的文字瓶颈;第三,无造境方法,不知如何营造对联的意境和画面;第四,无结构章法,不知如何搭建联料之间的关联和连结。

针对以上“四无”痛点,笔者在创作和教学实践中探索了一种高效的对联写作方法——四柱构思法。

一、四柱构思法的概念定义

什么是四柱构思法?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四柱。四柱本是神话传说中撑持天地的四根支柱。出自晋人张华《博物志》:“地下有四柱,四柱广十万里。”后用来比喻起关键、支撑作用的四个事物。作为对联构思法名称,四柱比喻起支撑、关键作用的四个词语,一般是名词,主要是实物名词。其次要理解什么是构思。构本义即架木造屋。所谓结构、架构、构架,本指建筑过程中支撑、连结承担重力的梁柱。思就是思考、思维。构思就是谋划考虑,后用于文艺领域,特指创作者在酝酿作品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所谓四柱构思法,就是以四个关键词语(四根承重柱子)为支柱点和连结点,形成一个类似于四边形的结构框架,维系总体的稳定和均衡,搭建部件的关联和连结,最终完成建造整个对联大厦的高效构思方法。

二、四柱构思法的理论基础

四柱构思法虽是笔者首先提出,但它根植于坚实的理论土壤。其理论基础和来源主要有四类: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管理理论、高效学习理论、文艺创作理论。

(一)中国传统文化

一是四梁八柱。四梁八柱就是整个建筑靠四根横梁和八根立柱支撑连结。它也叫框架式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具代表性的结构,可以最大程度维持整个建筑的稳定和均衡。

二是四柱八字。古代星命家以人的出生年、月、日、时的干支为八字排成四柱,用以推算一生的吉凶祸福运势。这种理论认为,四柱八字蕴含了个人一生的核心、关键信息。

三是四柱结算。四柱结算法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结算方法,四柱包括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等要素。各柱相互衔接,不但可以相互核对,还可总括表现会计核算内容的增减变动和结余情况。这种结算方法抓住了结算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和重要节点。

以上三种方法的底层逻辑都是抓住关键、抓住重点:主要部位决定总体均衡,部分信息蕴涵整体信息,关键要素支撑整体架构。这启发我们,对联构思也可以从主要部位、部分信息、关键要素入手。三种方法成为笔者提出四柱构思法的重要理论来源。

(二)现代管理理论

一是要事优先。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认为,高效的管理者总是优先处理那些需要优先处理的事情,而且在某一时间段内只做这一件事。强调做事情要抓根本、抓重点,不能不分主次、平均用力。这与我们常说的要“抓牛鼻子”、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道理相同。

二是二八定律。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战略预算——管理者的工业革命》一书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根据这种普遍存在的不平衡的现象,企业管理者可以用二八定律计量投入和产出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三是飞轮效应。这个概念最早由管理专家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提出,并由贝佐斯和亚马逊发扬光大。作者用飞轮来打比方,说明一件事情刚开始发展比较费劲、缓慢,但只要方法正确,持续推动,就会越来越快速,越来越省力。柏拉图所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中国俗语所云“万事开头难”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理论给予笔者提出四柱构思法重要启示。要高效完成一个对联作品,可以抓住关键和重点,不要为不大重要、次要的细枝末节而分心。四柱构思法的要义,即是把找到最为关键的、支撑全联的四根柱子作为第一要事,排除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在四个词语上,把四根柱子作为最初启动的四个飞轮,带动整个飞轮组件由慢到快高速、高效运转。用80%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最重要的全联20%的写作量。

(三)高效学习方法

一是整体性学习。斯科特·扬《如何高效学习》一书提出整体性学习策略,强调在信息和知识之间建立关联与拓展。这一策略基于三种主要观点:结构、模型、高速公路。结构是一系列联系紧密的知识,模型是简化和压缩的结构,高速公路是结构与结构之间的联系。

二是框架学习法。框架本意为建筑工程中由梁、柱等联结而成的结构,常比喻事物的组织、结构。框架本质上就是联系,即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就构成了一个整体的框架。框架学习法,就是搭建大概的知识结构进而细化、填充、拓展成为一个完整知识体系的高效学习方法。

三是图层工作法。采铜先生《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一书,介绍了一种高效的工作方法——图层工作法。它是一种对不同认知复杂度、认知类型的任务进行分层处理的工作方法。比如用Photoshop画图,可以把一幅画切分成多个图层,某一时间只专注绘制某一图层,最后叠加合成。又如小说写作,作家可以把叙述、描写和对话三个“图层”先分别写好,后组装成篇。

以上方法为笔者提出四柱构思法提供重要理论支撑。根据整体性学习策略,如果把一副对联视为一个由不同词语等构件组成的有机整体,那么四个关键词语或曰四根柱子就是模型。根据图层工作法,可知构成整个对联作品的各个构件,其重要性和语言构成是不一样的。写对联先选定四根柱子,写好四个词语,其实就是按照写作任务的复杂度和类型进行分层处理。要高效完成一个对联作品,可以先搭建好模型、框架,建立词语等对联构件之间的关联和连结,先写好最关键的、最重要的部分,先写好最先得到灵感、最有感觉的部分,而不必按照文字排列、读者阅读的先后顺序,从第一个字、第一个分句写起。

(四)文艺创作理论

一是灵感思维理论。所谓灵感,是指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自“五四”时期引进中国后,灵感理论被文艺界广泛使用,包括当代诗联界。如徐晋如先生在介绍作诗的过程时说:“诗不必像文一样细密理性,诗是感性的,诗人大多数时候,是先有了一点感兴,一点触动,由此而先得一句或一联,再扩充成整首诗。”(《怎样学写古诗词之因联成诗》)已故联坛泰斗马萧萧先生亦云:“在我的艺术创作中,第一闪念是很重要的,很可贵的,因为它最鲜明,最生动,往往是作品的灵魂所在。”所谓感性、触动、闪念就是灵感。

二是对偶对仗理论。刘勰《文心雕龙·丽辞》开篇云:“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支体必双,是说事物的形体是成双成对的。事不孤立,是说事物不可能孤独形成。高下相须,是说文辞成对,前提是前后上下配置适当。文章后面明确提出对偶对仗的两条要求:第一条是“言对为美,贵在精巧;事对所先,务在允当”,第二条是“理圆事密,联璧其章”。提醒注意对偶对仗的常见问题,即失当、失衡、失重。后人亦多有论述。如向义《论联杂缀》云:“联语须出对匀称,工力悉敌方妙。”林正三《诗学概要》云:“如运用典故或成语,则其中字面、型态亦须铢两悉称方为稳当。”张西厢《闲话诗钟》云:“出比、对比,须凑合天然,铢两悉称,若一比堂皇,一比纤巧,一比如天,一比如井,彼此失衡,谓之‘跛脚钟’。”三家均强调工力悉敌、铢两悉称,是说上下联语力量和重量要大体相当、平衡,不能相距太大,否则导致整体失衡、不称。

三是矛盾均衡理论。在《对联的本质是矛盾均衡》一文中,常江先生认为,对联是一种矛盾的艺术,是一种通过展示矛盾、统一矛盾而达到均衡的艺术,其本质特性就是矛盾均衡。文中列出多组矛盾均衡的关系,同时强调,认识到对联的本质是均衡具有重要意义,如可以具备一种较高层次的哲学思维方法。

以上理论给予笔者提出四柱构思法重要启示。在肯定灵感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四柱构思法认为,灵感不是非理性的、不可捉摸的,也不是偶然突发、稍纵即逝的,它一直就在纸面,就在眼前。这一方法可以改变作者一味等待灵感来临的消极写作状态,激发作者从一个词语奠基开始,遵循一定的方法搭建架构,最终实现整个对联大厦的竣工。根据传统对偶对仗理论,笔者在四柱构思法中强调了确保四柱稳定均衡的要求,同时提出了避免和纠正四柱失衡、失重的方法。根据矛盾均衡理论,以四根柱子为喻,正是为了强调四柱维系全联稳定和均衡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醒对联作者避免常见的失衡、失重的弊病。

三、四柱构思法的流程和方法

下面介绍四柱构思法的具体实操流程和方法。需要说明,考虑到思维的发散性、随机性和创造性,这些流程和方法不可能像流水作业那样按部就班进行。为了便于阐述和理解,不得不分而论之。

(一)操作流程

四柱构思法大致流程有三步:第一步,从0生1,选用联料;第二步,从1生2,展开联想;第三步,从2生4,构建四柱。

1、从0生1,选用联料。

对联写作的第一步是什么?很多人说是立意,主要是确定主题,所谓意在笔先。笔者认为并非如此。意在言中,不能落实到言的意都是空的,意是言自带的。所以关键不在立什么意,而在用什么言。言从哪里来?从材料中来。任何情境下的对联写作,首先都离不开对联材料的选择。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就是对联的原料,饭就是对联的成品。所以,运用四柱构思法,第一步就是突破从0到1的瓶颈,选好整副对联的第一个词。第一个词从哪里来?主要从对联材料中来。借鉴诗料的说法,笔者把对联材料称为联料。

联料,顾名思义,就是写作对联的材料。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联料,涵盖所有有关对联题目的材料。狭义的联料,仅指能入联文的语句,即可供备选的语句。

哪些联料是可以入联的?主要包括四种联料:重要因素联料、特定标签联料、特色亮点联料、专属门类联料。从功能来看,也主要有四种联料:一联之星火、全联因之燎原的联料;一联之基石、全联以之架构的联料;一联之锁钥、全联由之引控的联料;一联之眼目、全联为之生色的联料。如果某一联料同时分属几种类型,具备几种功能,那么这个联料不仅是地道、正宗的联料,而且是以一当十、不可多得的联料。提供一个小妙招,如果实在想不到一个合适的联料,就从题目中找。

2、从1生2,展开联想。

选好了全联的第一个词,接下来就要突破第二个词。这就要运用到联想思维。联想思维是人们经常用到的思维方法,是一种由一事物的表象、语词、动作或特征联想到它事物的表象、语词、动作或特征的思维活动。我们常说的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就是联想思维的体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联想,对联写作寸步难行、只字难成。对联构思的过程,就是联想思维贯穿对联写作始终的过程。在对联写作中,联想的对象主要有时、地、人、事、景、物、情、理等重要因素,联想的形式主要有相同、相通、相近、相似、相反、相对、相关、相类等等。比如,由妈妈想到母亲,这是相同联想;由芦荻想到蜻蜓,这是相近联想;由飞花想到梦,这是相似联想;由天想到地,这是相对联想。需要强调,联想不是漫无边际的,要紧密围绕题目和主题展开。

3、从2生4,构建四柱。

由两个词发展到4个词,联想思维继续运行,方法与从1生2相同。但此时构思重点应放在两个方面:第一,搭建四词亦即四柱的关联和连结;第二,维系四词亦即四柱的稳定和均衡。这要求恰当处理四个词语的组合和配对,确保四根柱子的材质、长度、重量等相同或相当。要注意四根柱子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要恰当处理性状、时间、空间、逻辑等组合及其关系。如写人联要注意人物的主次关系,说理联要注意本体、喻体的虚实关系,写景联要注意意象的空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