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姓对联典故

2021-11-12夏民安洪慧敏

对联 2021年8期

文 |夏民安 洪慧敏

清白传家无惑志;

忠诚报国有高风。

这是杨姓姓氏对联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副,“清白传家”:指的是东汉时期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的杨震和其父杨宝。杨震,陕西华阴人,幼好学,博览群经,奋发用功,无不穷究,对五经最有研究,当时被称为“关西孔子”“关西大儒学家”,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任东莱太守时,昌邑令王密是杨震主荐、任命的,为报答他,一日深夜,怀揣十斤黄金上门感谢,杨震拒收,王密开导他说:已是“暮夜时更,无人可知此事”。杨震大义凛然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只得羞愧谢罪而去。

杨震的父亲杨宝,隐居教授,一日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啄伤,掉在树下,带回家中精心抚喂,伤愈飞去,其夜有一黄衣童子怀揣白环四枚致谢,杨宝拒之。这就是“清白传家”的由来。“无惑志”:杨震及儿子杨秉一生忠贞寡欲,酒、色、财三不惑,所以他的家人作过三代宰相、四世公卿。

下联:“忠诚报国有高风”指的是北宋时期的名将杨业、杨延昭、杨文广,史称“杨家将”。几代精忠报国,为屯守边疆,杨家牺牲了许多人;杨氏家族这种爱国情怀,不仅感召一代又一代杨氏后人,也积淀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摘星见志;

立雪表恭。

这是两个历史典故,也涉及杨姓两位历史名人。

上联“摘星见志”,指的是北宋文学家杨亿,幼时数岁不能言,不日家人抱之登楼,触其首,杨亿忽吟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大人奇惊。杨亿渐渐长大,学习十分勤奋刻苦,后来不仅做了淳化进士,还任了翰林学士兼史辞修撰,出版了诗歌《西昆酬唱集》等传世名著。人,只要有志向,就可以做出成绩。下联“立雪表恭”,指的是成语“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源于《宋史·杨时传》:北宋学者杨时,字中立,隐居龟山、世称“龟山先生”,他四十岁时,曾和游酢去拜会当时著名的北宋理学的奠基者、道学家程颐,程正瞑目而坐,当时正下着大雪,杨、游二人一直站立门前。程颐醒来,感动地开门让他们进去时,他们的周围已是一尺多深的积雪。

这一典故,作为尊师重教的故实,警示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谦诚好学、锐意进取。

杨姓姓氏对联中还涉及和誉指的历史人物有: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以赋出名的杨雄;唐·元和进士、任过国子祭酒、太常少卿的杨敬之;唐玄宗宠妃杨贵妃(名太真,字玉环);明朝时期任过礼部侍郎、华盖殿大学士、辅佐明成祖、仁宗、宣宗、英宗有功的杨士奇(江西太和人);明建文学士、任过工部尚书后升文渊阁大学士,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长期辅政,与相士奇,相溥并称“三杨”的杨荣;明建文进士、任过武英殿大学士的杨溥(当时的三杨之一);南宋诗人杨万里;明代文学家杨慎;太平天国领导人之一杨秀清;清末维新派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杨深秀;当代美籍华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

东周时期,各诸侯国称雄一方,相互征战,大周朝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在晋国,太傅叔向功高过人,是著名的贤臣。他的儿子伯石是晋国大将,以英勇、忠义著称。父子二人被赐给杨地为食邑(今山西洪洞县),杨地当时有良田万顷,农奴千户。父子两人到那里后,深入民间,参加劳动,亲民爱民,深得杨地人民爱戴。一天,为庆祝农业丰收,伯石摆宴,大家兴高采烈,议论国事,伯石提出为了不忘大家共同建造起来的家园,能否以食邑杨地为姓?众人齐呼,拍手称快,杨姓就此产生,伯石也就成了杨姓第一人。

杨伯石一生刚正不阿,后遭小人谗言,晋顷公是非不分,抄了他的家,他的家臣带着他的儿孙,逃到陕西华山仙谷隐居下来,后来到秦国华阴定居生活,不久成为当地一大望族,自称“弘农杨氏”。

杨姓郡望有三处,即弘农郡、天水郡、河内郡。杨姓堂名“四知堂”,来源于杨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