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线条在中国画中的艺术美
2021-11-12郭磊
□郭磊
一、线条的概述
潘天寿说:“吾国绘画以线为基础。”说明线条艺术在中国画中占有重要位置,有人也曾把中国画视为“线性艺术”。线条作为创造力极强的绘画语言,在美术领域有着重要地位。线条在中国画中不只是描绘形象,它早已与画面合二为一,成为艺术家抒发情感和表达内心思想的重要方法。线条在画面中强调“笔断意连”和“意到笔不到”,在停顿与连接的地方,使画面形成节奏感和韵律美。
二、不同历史时期的线条分析
(一)两汉及以前时期
在新石器时代,线条以抽象的几何纹样为主在彩陶中被大量运用,简单直白,如《人面鱼纹彩陶盆》。汉画像石和画像砖中的线条从主体出发抓住形体轮廓描绘物体基本特征。线条虽然简单质朴,但挺拔有力,能抓住故事发展的高潮,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运动感,如《弋射收获图》。战国楚墓先后出土的《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两幅帛画,为我们讨论先秦绘画中的线条艺术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人物龙凤图》描绘了身穿长裙、侧身向左合掌祈祷的贵族妇女,在腾龙舞凤的引接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画中线条流畅挺拔,概括洗练,造型生动,技巧更趋于成熟,十分具有艺术表现力。全幅线条虽然简单,但变化十分丰富,如:龙和凤的对比用线;人物的对比用线等。(二)魏晋时期
魏晋时期绘画开始广泛流行起来,绘画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东晋画家顾恺之,重视人物精神气质,特别是眼神刻画,所谓“传神”。《洛神赋图》以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为素材创作而成,刻画了曹植和洛神之间简单真诚的爱情故事。在衣纹处理上,为了表现曹植雍容华贵的气度,衣纹用线宽松并且舒适,下垂的线条有一种沉稳感,似乎连衣纹都在传达曹植的爱慕深情。洛神身上的披肩、腰间的丝带随风而起,都是一种缠绵悱恻、含情脉脉的姿态。画家运用线条轻重缓急和疏密对比的表现手法把画面中的山石树木与人物互相穿插、重叠,表达出一种遥不可及的惆怅情谊。(三)隋唐时期
在政治经济高度发展的唐代,画家开始用流畅的线条表现形体特点,线条也是变化多端。吴道子被后人称为“画圣”,刻画人物时擅长用类似兰叶或莼菜条的线条表现衣褶部分,有飘举之势,被称为“吴带当风”。其画作《送子天王图》用笔昂扬顿挫,飘逸潇洒,充满了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所画衣纹的高低起伏都根据结构而变化;线条精细软硬变化视对象需要而定。人物衣纹有变化多样的线条,十分复杂,正坐时手抓衣袍形成的衣褶,行走时带动衣服下摆的卷边,以及手臂举起时飞舞的衣袖,都是以各种各样的线条为载体清晰的表现出来。(四)宋元时期
宋代开始,从较为单一的线性绘画发展为笔墨结合的绘画,表现上灵活多变,顿挫曲折,富于情致。李公麟的《维摩演教图》特别注重人物内心表现,体现出文静画风,通过线条疏密、长短、和虚实等变化表现体积感和运动感。梁楷的《布袋和尚图》刻画了布袋和尚半身像,用比较精巧细致的线条描画眉眼,笑容可掬,用豪放线条描绘衣纹,粗细对比明显,刻画人物精神;《泼墨仙人图》用笔用墨更加狂放:除五官外,其它部分都以简括而粗放的用笔挥出,没有精细的轮廓线,线条气势生动。(五)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绘画流派种类繁多,风格也多种多样。其中,花鸟画尤为突出。徐渭的绘画风格非常独特,大写意花鸟如同狂草般纵情挥洒,泼墨淋漓。在笔墨线条上也进行了大胆创新,在生宣纸上展现出随意控制笔墨的能力。《墨葡萄图》中葡萄枝干的线条干湿墨并用,线条有粗有细,相互联系又没有脱节,挥洒出郁闷不平的心境。八大山人朱耷的线条刚柔相济,有一种遗世独立的韵味,流露出高傲冷漠、“白眼向人”的思想情感。三、线条在中国画的表现方式
(一)白描线条
白描是用勾线笔蘸墨,用墨色线条描绘物体形象而不增添颜色的表现手法。唐代吴道子的绘画作品以线为骨,略加淡彩设色,发展到宋代李公麟,再加上佛教禅宗的影响,线条与色彩开始渐渐分开,最后确定了独立线描的表达方式——白描。白描线条灵活多变,表达的情感也多种多样,有的潇洒飘逸,有的蜿蜒连绵,有的苍茫老辣,都能传达出画家不同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情感。宋代线描多种多样,以李公麟白描画最为突出。宋代重文轻武,社会法制较为严格,所以绘画上的线条表现了较为精密严谨的审美标准。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五马图》是李公麟运用白描手法创作的。图中画了由西域纳贡给北宋宫廷的五匹骏马,五匹大马各由五个人牵引。五匹马具有健壮的体格,虽然马体毛色不同,姿态也是千姿百态,但在画中显得训练有素,特别温顺。线条勾勒流畅,用笔简练,马的造型准确,可以感受到线条根据马的肌肉结构变化而变化,再加上线条的疏密和粗细变化,将马的刚柔部分表达的惟妙惟肖。
(二)工笔线条
工笔画又被称为“细笔画”,主要运用勾线笔的中锋进行勾勒,用比较细而匀的线条勾勒出物体的准确形状,形成白描底稿,然后对白描稿进行平涂、统染、分染、罩染和醒染等流程。勾线是工笔画中第一个环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线条和颜色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运用线条的宽窄、深浅、曲直、疏密和虚实等变化表现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唐代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繁荣盛世。因此,这一时期的作品风格着眼于国家的繁荣昌盛,把线条艺术推向了一个新高度。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刻画了历史上有所作为的13位君王形象。在用笔上,作者根据不同对象应用不同线条表现其精神特征,如周武帝与陈文帝,除了面部筋肉有明显差异外,线条运用也是一个粗壮有力,另一个飘逸细静,鲜明地表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情。此外,画家还按照人物身体部位的不同,运用宽窄、虚实和浓淡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不同的立体感,反映出当时人物画技法上的成熟与发展。
(三)写意线条
写意线条是带有情感表达的形式语言,画家运用写意线条的长短、粗细和疏密等变化进行对比,以“以线造型”作为一种表现方式,表现出写意画的艺术美。例:艺术家运用线条的勾勒便可以表现出事物动态的画面,由此可知线条在绘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线条长短、粗细和虚实等变化,使画面具有生动性,从而在写意画中凸显线条魅力。八大山人朱耷,是“四僧”之一,他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中国美术史上影响深远。《荷花水鸟图》描绘的是荷叶下有一只水鸟停留在怪石上的场景。图中最引人注意的是用墨浓重抬不起头的荷叶,与画面淡墨处形成鲜明对比,达到画面感的平衡。一只缩着脖子的水鸟独自站在小头朝下的怪石上面,一只脚卷曲的站在怪石上,另一只脚则是弯曲着向上提,似乎是在休息,又似乎是在冷眼旁观这世态炎凉的世界,画面中有大片的留白,更是增加了寂寞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作者的悲凉感情和孤高的性格。
四、结语
线条是在历史长河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积淀,是中国画的精华,是画家塑造形象和表达情感的重要表现手段。一代又一代的优秀艺术家借助线条的形式,用完美的笔触,将自己的时代背景和真实的生活体验倾注在纸上。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审美观念也逐渐提高,“线条”在中国画中的表达必然会越来越精彩。在不断发展的艺术实践中,“线条”语言在现当代中国画发展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不可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