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诞辰开壮举百年风雨鉴初心
——从南陈北李的对联谈起
2021-11-12徐熙彦
文 |徐熙彦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时下全国各界都在学党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是中华民族从觉醒到凝聚,从振奋到升华的一百年。学习中共党史,就是重温中华民族的精神洗礼,从一次次感动中,获取力量,获取自信。
今天我们不妨从楹联走进党史,从“南陈(陈独秀)北李(李大钊)”的对联里来感悟一代共产党人的使命与初心。
我们先来看一副对联: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这副本源自明代谏臣杨继盛“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对联,不仅是表达李大钊先生欲唤醒民众,再造中华的理想,也深刻地揭示了共产党创始精英的共同初心。李大钊改“辣手”为“妙手”,顿添“回春”之力,他们的文章,不断为旧中国开出药方,正如其《青春》一文所云:“而在是等国族,凡以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者,固莫不惟其青年是望矣。”
请看,“南陈北李”在北京主办的《新青年》《每周评论》,一大代表李汉俊在上海创办的《劳动界》,一大代表李达在上海创办的《共产党》,一大代表毛泽东在湖南主办的《湘江评论》,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在山东主办的《励新》,还有巴黎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周恩来曾在天津办的《觉悟》等等,这些知识精英们在国敝民穷的困境中率先觉醒,他们的笔杆子都倾注着救国救民的激情,并终究成为挽回中华民族青春的妙手。
1927年,38岁的李大钊英勇就义,正如他在《牺牲》一文中所写:“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他为主义为理想殉身的壮举,激励一个个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高唱《国际歌》为心中的主义捐躯。
同一年,陈独秀长子,年仅29岁的四大中央委员,浙江省委书记陈延年英勇就义;也是同一年,年仅26岁的五大中央委员,上海工会委员长赵世炎英勇就义;还是同一年,45岁的中共中央首任监察委员会主席、北方局书记王荷波英勇就义。
1928年,33岁的“我党惟一的女创始人”(毛泽东语),二大中央委员,中共第一任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向警予英勇就义。同年,陈独秀次子,年仅26岁的五届中央委员,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陈乔年,在狱中留下“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吧!”英勇就义。
1929年,33岁的中共中央农委书记,第一个红色政权创建者澎湃,与37岁的中共中央军委主任、广州起义领导人杨殷等,一同从容就义。
1931年,36岁的二大中央委员,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蔡和森英勇就义。同年,30岁的一大代表,山东省委书记邓恩铭英勇就义,在监狱留下了这样的诗句:“读书济世闻鸡舞,革命决心放胆尝。为国牺牲殇是福,在山樗栎寿嫌长。”也是同年,36岁的中央宣传部秘书长,南昌起义、广州起义领导人恽代英,留下“我愿用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过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的中国!”英勇就义。
1933年,39岁的二大中央委员,湘鄂西特委书记邓中夏英勇就义。
1935年,36岁的四届中央委员,“八七”会议后临时中央书记瞿秋白,高唱自己翻译的《国际歌》从容就义。同年,35岁的六大中央委员,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英勇就义。
如果继续写下去,会是一长串伟大的名字。他们所就之义,就是救国救民的理想,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幸福的道义。他们用救国救民的革命激情,献身理想的革命情操,生动注解了李大钊先生的这副对联。
我们再看“南陈”陈独秀先生的一副对联:
行无愧怍心常坦;
身处艰难气若虹。
我们知道,陈独秀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毛泽东语),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一大至五大,一直是党的最高领导人。在前不久播放的电视剧《觉醒时代》中,著名演员于和伟生动演绎了其作为时代先锋的风神气象。特别是他为鼓舞五四被捕学生写下的《研究室与监狱》:“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深深震撼着身处太平盛世的我们。
他这样鼓舞青年,也自己身体力行,他一生坐了五次监狱,在他六十三年的伟大生命中,每十二天就有一天在监狱度过。这副对联正是其在第五次即最长一次陷入监狱时期的作品。
1932年,旅欧归来的著名画家刘海粟听闻陈独秀入狱,便赶往南京探访,赠送《孤松》画作一副,寄“孤松不孤,一松独秀”之意,并请陈独秀题字留念。先生不假思索,当即挥毫写下:“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并说:“海粟兄,你是旧艺术的叛徒,我是旧社会的叛徒,我们都是叛徒,都是伟大的叛徒!”
因为陈独秀先生在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在社会各界包括国民党阵营乃至全世界都有崇高威望。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美国教育家杜威等致电蒋介石请予释放。每天探访者络绎不绝,他就把牢房当成了图书室和会客室,其中不乏宋美龄、何应钦这样的显赫人物,当然客人中不乏蒋介石的说客。但一切名利地位都不能动摇一个当时已被自己的党开除了的陈独秀先生对马列主义的信仰。
当何应钦带着蒋介石的种种许诺,高官厚禄利诱不得后,请陈独秀题字,先生当即写下了“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面对“危害民国罪”的指控,在法庭上他慷慨陈词:“我只承认反对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却不承认危害民国,因为政府并非国家。……孙中山、黄兴等,曾推翻清政府,打倒北洋政府,如谓打倒政府,就是危害国家,那么国民党岂非已两次叛国?”光明磊落,义正辞严,法官反而成了被审判者。这些翔实生动的史料,让我们穿越时空,瞻仰到陈独秀先生“行无愧怍”的坦荡襟怀,“身处艰难”的名士风骨。
在全世界的革命斗争史上,几乎没有一个政治团体像中国共产党一样,其领导人成批成批地牺牲。而最令我感慨的两个问题,一是这些建党先驱不仅是时代的知识精英,而且不乏邓中夏、向警予、彭湃、杨殷等很多富家子弟,他们何来前仆后继、矢志不渝的牺牲勇气?二是,为什么早期入狱乃至就义的领导人多数是由于叛徒出卖?
从党史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勇气就是尊严的力量,“知耻近乎勇”是中华民族的集体尊严与中国人民的个体生命尊严遭遇的严酷现实,激发了他们空前的牺牲精神和义无反顾的革命气概。而叛徒的层出不穷,不仅无损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却恰恰说明中国革命的艰巨性,不是那些凭一时的热血冲动和政治投机者可以坚持的。只有以再造中华为信仰,为中华民族的集体尊严与中国人民的个体生命尊严奋不顾身的共产党员群体,才是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学习党史的过程中,一个个党史人物不再仅仅是光辉的名字,而是鲜活伟大的生命。因此我也抑制不住用对联向他们表示致敬——
致敬李大钊:
妙手著寻求真理文章,守志如常,为开创赤旗世界;
铁肩担拯救国家道义,从容赴死,誓挽回民族青春。
致敬陈独秀:
是新文化第一旗手,再造青年,大开民智;
乃旧中国不二良医,但煨猛药,骤伏沉疴。
随着党史学习的深入,我会继续用对联向更多的伟大党史人物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