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恶性肿瘤防治规划和防治策略的经验借鉴

2021-11-12梁宇卿陈宏达喻达

癌症进展 2021年17期

梁宇卿,陈宏达,喻达#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1院办公室,2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北京 100021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有近100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是全球112个国家第一或第二位的死亡原因。2020年全球新发恶性肿瘤1930万例,预计2040年将增至2840万例,较2020年增加47%,其中,中等和低等人口发展指数国家的病例数增幅尤为显著,可分别达到95%和64%。此外,上述预测仅考虑了人口增长和老龄化两个因素,真实的疾病负担数据可能更高。面对如此沉重的疾病负担和严峻的防控形势,WHO和各国政府高度重视,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各国医学界重点关注的课题。2020年全球癌症数据报告显示,亚洲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均首位,占所有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48.4%,其后依次为欧洲(23.4%)、美洲(21.0%)、非洲(5.8%)、大洋洲(1.4%)。综合各洲占比情况、相应国家的综合国力及其对恶性肿瘤防治的贡献程度,本文对来自不同大洲的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8个国家的恶性肿瘤防治战略和规划进行概括总结,通过分析研究各国科学研究及恶性肿瘤防控项目成果,参考借鉴经验,总结梳理教训,对科研热点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研究分析恶性肿瘤研究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对恶性肿瘤研究行业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为中国恶性肿瘤防控工作指明重点和方向,进而恶性肿瘤对中国造成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1 各国恶性肿瘤防治规划情况

1.1 美国

美国癌症协会于2020年初发布的《2020癌症统计》对2020年美国新发恶性肿瘤病例数和病死例数进行预估,预计新发1 806 590例、病死606 520例。1991年,美国恶性肿瘤病死率达到高峰,随后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下降,截至2017年,恶性肿瘤病死率下降29%;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15年,恶性肿瘤5年相对生存率由58%提高至84%。由此可见,美国恶性肿瘤防控措施成效显著,下面简要介绍几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法案及规划:①美国首次以法律条文来保证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的权威和职责的标志是1971年尼克松总统签署的《美国癌症法案》,该法案规定由美国国会直接审批财政预算,划拨专款开展抗肿瘤事业,自此大量研究经费用于开展各类恶性肿瘤相关研究,覆盖基础研究、应用型研究和临床研究3个方面。②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于1998年制定了控制恶性肿瘤全面、完备的综合癌症控制规划,包括政策法规、癌症监测、医学研究、项目计划、健康教育、医疗服务、效果评价等多个方面。自2010年起,俄勒冈州当地卫生局组织发起名为“预防癌症,你可以”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增进居民对结直肠癌筛查的重视程度。德拉华州为确保居民都能获得高质量的治疗,规定为无保险或不具备医疗援助资格的患者提供1年的免费综合治疗费用,降低了没有医疗保险的恶性肿瘤患者的就医压力,解决其就医困难问题。佛罗里达州为老年肺癌、前列腺癌、肠癌患者开设科普教育课程,并提供肠癌筛査服务。

美国通过减少烟草使用和促进恶性肿瘤的早诊早治,使恶性肿瘤患者的总体病死率下降了26%,肿瘤防治初见成效。2018年10月,美国癌症学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ACS)发布《癌症一级预防计划》,对7种可预防性危险致癌机制及防控措施进行了阐述,号召全民携手推进肿瘤防控。2020年ACS发表综述文章《癌症研究蓝图:关键差距与机遇》,重点介绍肿瘤早期筛查和检测、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肿瘤异质性、肿瘤模型建立和新兴肿瘤研究领域的进展。2019年,ACS发起“癌症2035挑战”活动,目标是实现肿瘤患者总体病死率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下降40%,5年生存率预计提高至78%。

1.2 加拿大

与美国相比,《加拿大癌症控制战略》的提出稍晚,该战略从研究致癌因素的角度出发,减少加拿大新增的肿瘤患者的数量,加强治疗方面的药物研究,2006年,加拿大联邦政府宣布在5年时间内投入2.5亿美元实施CSCC,并成立了一个新的机构——加拿大抗癌合作组织(Canadian Partnership Against Cancer,CPAC)监督该计划的执行情况。经过14年的运行,CPAC已经在恶性肿瘤控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在加拿大各省组织开展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启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疫苗免疫项目、建立并公开更加全面的肿瘤发病、治疗和预后信息系统等等,为进一步推进肿瘤防控工作打下了基础。若80%的40~74岁的加拿大居民能够进行结直肠癌筛查,预计至2030年,加拿大将减少约3.2万例由结直肠癌导致的死亡病例,避免直接经济损失26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94亿美元。2007—2017年,加拿大所有肿瘤患者的年平均年龄标化病死率降幅为1.0%~1.9%。

1.3 法国

法国癌症计划始于2003年3月,初始目标是在5年内使法国肿瘤病死例数减少20%,整个计划主要涵盖三个方面内容:①肿瘤预防和早期检测;②肿瘤治疗与护理;③公众教育和研究。法国政府于2004—2005年从财政预算中拨岀16亿欧元用于落实全国抗肿瘤行动计划。2021年2月4日“世界癌症日”当天,法国总统马克龙推出“抗肿瘤行动十年方略”,其目标是在10年内将可预防的新增肿瘤病例从每年的15万例降低至10万例以下,降低7种最致命恶性肿瘤的病死率,更好地跟进肿瘤及其治疗措施对生活质量及就业的影响。此外,欧盟委员会也于2021年“世界癌症日”前夕提出《战胜癌症计划》,内容包括减少主要肿瘤危险因素的暴露、提高筛查普及度和质量、使患者获得更多创新性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机会、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重点关注后续护理措施的落实等肿瘤防治规划和策略。

1.4 英国

英国于2000年出台第一项综合性“癌症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增加投入,加强肿瘤医疗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提高医学研究水平、积极应对新的医学革命、尽可能挽救更多的生命,同时减少医疗活动不平等的现象,确保肿瘤患者均能得到正确的专业指导和医疗服务,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自该计划推出以来,中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率逐步上升,尽管如此,英国的肿瘤发病率仍然受到阶层经济分布不平衡的影响。因此,肿瘤防控政策制订者需要考虑这一点,尝试建立社会覆盖面更全面的医疗体系,以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2019年1月,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制订了一项长期计划,该计划一直持续至2028年,届时将会有超过75%的新增肿瘤患者处于早期,每年将有超过55 000例肿瘤患者的生存期达到或超过5年,具体通过一系列肿瘤筛查项目和个体化治疗等支持项目实现。

1.5 日本

1962年,日本建立了国家癌症中心,作为肿瘤预防机构。1965年,癌症控制委员会发布“癌五项重点计划”,经历了15年的努力后,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日本于1983年制定了“抗癌十年综合战略”,1994年制定了“攻克癌症新十年战略”,2004年又制定了“第三个抗癌十年综合战略”,均旨在全面推进肿瘤的研究、预防和医疗服务水平,力求大幅度降低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1.6 韩国

在韩国,卫生和福利部负责在制定国家肿瘤预防和控制政策,而地区和地方政府的行政卫生部门则负责监督、协调肿瘤预防和控制计划的实施。此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中心和国家健康保险公司也负责肿瘤的预防和控制,其共同构成了韩国的肿瘤预防和控制系统。目前,由国家癌症中心制定的“癌症预防和管理计划”,主要通过全面的预防和自上而下的控制系统,为计划的实施提供卓越的资金渠道和法律保护。

1.7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广泛的全民健康覆盖、医疗技术发展有利于肿瘤的早期干预,使患者能够及早诊断并得到有效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澳大利亚癌症协会为所有肿瘤的诊断和专业治疗人员提供基于医学和优化服务模型方面的培训,并资助各种行业协会和学术团体的发展。2013—2015年,澳大利亚癌症协会鼓励专业人士更新其在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建立癌症教育在线平台和循证医学信息数据库,优化治疗计划的学术资源,及时更新有关肿瘤筛查、诊断和治疗的信息;昆士兰科技大学已启动了“国家癌症教育计划”,建立了针对肿瘤治疗专家的培训系统,并积极开发了肿瘤学领域的专门护理服务。2002年,澳大利亚医学顾问委员会同意制定“全国癌症服务促进框架”,开启澳大利亚肿瘤防治工作的新篇章;2004年,澳大利亚联合政府发布“加强癌症医疗计划”,向肿瘤患者和治疗医师提供帮助,加强肠癌、皮肤癌等肿瘤的检査和预防,促进子宫颈癌涂片检查的普及。2007—2008年,宫颈癌、乳腺癌、结肠癌及直肠癌的筛查费用占政府卫生总支出中的2.88亿澳元,其中1.13亿澳元用于宫颈癌筛查。

1.8 新西兰

新西兰“癌症控制战略”的总体目标是降低肿瘤的发病率及肿瘤的影响、缩小抗肿瘤治疗的医疗差距。该战略通过基本的预防手段降低肿瘤新发病率,减少新增和病死例数,为肿瘤患者提供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服务,通过缓和照顾降低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改善肿瘤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通过科学研究及监督管理改善新西兰肿瘤控制的效果。2019年9月,“新西兰抗癌行动计划2019—2029”启动,内容包括:①建立全国性癌症控制机构,确保全国范围内治疗标准一致;②加强预防加强筛查,建立单一的国家癌症控制网络;③制定针对癌症治疗的绩效指标以提高医疗保健的公平性;④加快新药研发。

2 各国在肿瘤防治策略上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各个国家的肿瘤防控实践表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规律可循,且各国在肿瘤防治规划中提出的干预措施也有一定相似性,证实了上述防控措施的可靠性和实施干预措施的必要性,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控制危险因素,主要的预防措施在于控制肿瘤发病的病因学因素,即对肿瘤相关危险因素暴露情况进行干预,如控制吸烟、控制慢性感染、进行营养干预、避免阳光暴晒等,肿瘤高发人群,尽量避免接触这些可能导致肿瘤的致病因素。《2020年世界癌症报告》强调,肿瘤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致病性感染、酒精、紫外线、电离辐射和暴露于射频电磁场、饮食和营养、身体活动和久坐、肥胖、食物中的致癌物、环境污染、职业因素及药物等。②早发现、早诊断,恶性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主要通过向广大民众科普肿瘤防控基本知识,提高民众对肿瘤早期征兆的认识,提高居民的抗肿瘤意识,从而尽早治疗;此外通过广泛开展区域内的肿瘤早期筛查工作,对无症状人群进行体检,筛査出癌前病变或早期肿瘤患者,及时进行相应的干预和治疗。③抗肿瘤治疗,目前各国在抗肿瘤治疗的临床指导多基于权威的肿瘤临床治疗指南、新药研发、多种方案联合的综合治疗等,有利于改善抗肿瘤治疗效果、监测新型治疗方案的疗效及统计生存率等。

3 对中国肿瘤防控的启示

自1980年以来,中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和确保肿瘤预防和控制的文件。如“七五”期间提出的《国家癌症预防和治疗计划(1986—2000年)回顾》是指导中国肿瘤预防和治疗的第一份政策文件。随后,《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年)》明确规定了以“预防为主”的预防和控制恶性肿瘤的指南;《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和《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也积极促进了肿瘤的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2016年发布并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旨在改善全民身体素质,明确对高发地区重点肿瘤进行早诊断和早治疗,该规划预计到2030年,全球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将提高15%。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实施适用于5~10年的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预计到2025年,全球范围内早期诊断及治疗的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将会提高10%;此外,在肿瘤高发地区,主要肿瘤类型的早期诊断率可达60%。2019年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号召肿瘤高危人群定期进行防肿瘤体检。

以上述一系列文件为基础,中国的肿瘤防控工作逐步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加强以下五个方面的建设:①肿瘤科学研究,继续开展肿瘤病因、机制、治疗方法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并保障研究结果质量,提高证据等级,以更切实可靠的研究数据指导肿瘤防控工作。②防治体系建设,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职责和义务,各司其职;同时,推动三级防癌网络中各层级间的有效协作,通过立法进一步落实肿瘤预防保健措施的落实,充分发挥三级预防的作用。③防控策略制定,中国地域辽阔,肿瘤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情况存在明显的空间特征,进行肿瘤防控时,应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实施全体人群和高危重点人群相结合的防控措施,进一步提高肿瘤防控工作的效率,以有效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④防控工作实践,注重人才培养,提升基层肿瘤防控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积极性,注重抗肿瘤知识的科普,提高全民健康素养。⑤在国家政策上,应大力投入专项医疗资金、建立专业的管理、研究机构、整合有限的资源和服务、加大对专业研究人员的人才培养、加大对专业医护人员的培养、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和共享系统、开展全球各国战略合作,以保证肿瘤防治规划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各个国家的肿瘤防治规划和防控策略均有借鉴价值,虽然探寻符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肿瘤防控的新形式仍任重道远,各个医院应该积极行动,完善自己的肿瘤防控机制,为进一步缓解肿瘤对中国造成的经济和社会负担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