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鸿渐读《宋诗钞》
2021-11-12陈汝洁
□ 陈汝洁
《围城》第三章写方鸿渐邀苏文纨、唐晓芙去峨嵋春吃晚饭,苏文纨嫌方鸿渐不是邀请她自己,称病不赴。方鸿渐担心唐晓芙也不来,“七点左右,一个人怏怏地踱到峨嵋春,要了间房间,预备等它一个半钟头”。在等待唐晓芙时,“他把带到银行里偷空看的书翻开,每个字都认识,没有一句有意义”。等了四十分钟,唐晓芙到。吃饭时,方鸿渐向唐晓芙要住址,“请她写在自己带着看的那本书后空叶上”。小说中两次写到的这本书,1946年在《文艺复兴》杂志初刊时均作“《宋诗钞》”,次年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的《围城》才将“《宋诗钞》”改作“书”。
《宋诗钞》是康熙年间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等人编选的宋诗选本,1914年李宣龚曾作校补,由商务印书馆刊行。清末以来,“同光体”诗人主要学宋诗。钱锺书早年随“同光体”代表诗人陈衍学诗,对宋诗下过深细功夫,后来他做过《宋诗纪事补订》《宋诗选注》,《宋诗钞》自然是钱氏喜读、熟读的书。于是在写《围城》时,他顺手将《宋诗钞》写进了小说中。早就有人说,方鸿渐的原型就是钱锺书本人,把自己喜读的书写成小说主人公也爱看的书,更坐实了“原型说”。那么,晨光版《围城》为何隐去《宋诗钞》书名?这恐怕与协调小说情节有关。
《围城》第三章在写了方鸿渐、唐晓芙晚餐后,后面又写了方鸿渐与赵辛楣、苏文纨、董斜川、褚慎明的宴饮。其中董斜川是学“同光体”的诗人,在宴会上他写了“七八首近体诗,格调很老成”。方鸿渐看了这些“意思非常晦涩”的诗,“心里疑惑,不敢发问,怕斜川笑自己外行人不通”。倘若方鸿渐喜读《宋诗钞》,他应该能看明白董斜川诗中的用典,这样就不会被赵辛楣奚落为“一窍不通”。大概是《文艺复兴》初刊时,钱锺书考虑不周,将自己喜好的《宋诗钞》随意安排给了方鸿渐,后来出版单行本,觉得与后面叙事矛盾,遂删去书名。是前修未密,后出转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