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榜样激励教学法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2021-11-11李智慧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6期
关键词:行为导向高校思政教育

摘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展能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养成,价值观念树立以及道德素质提高等提供积极的指引。而榜样激励模式的采用则在高校学生中间树立一个学生愿意自主跟随与行为模仿的形象,从而鼓励大学生进行自我行为的规制,将大学生的行为与心理通过其自我的发现与思考,间接引导到正确的方向。文章介绍榜样激励教学法的学生行为导向与心理协调的作用,探究榜样激励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榜样激励;激励教学法;高校思政教育;行为导向;心理协调

引言

伴随各种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发展,大学生所面临的外部信息来源呈现复杂的特性。因为外部信息输入的多元性,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容易受到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而在行为与心理上出现偏差状态。这些偏差导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受到严峻挑战。为了能够应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问题,高校应该在思政教育课堂上充分创新教育方式,依靠榜样激励教学方法等手段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通过榜样激励,学校的思政教育能够和学生的主观学习、榜样模仿充分结合到一起,使得各种教学教学方法协同发挥积极作用,对于规制大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产生良好效用,更对于维护一个健康积极的校园氛围有长期的向好影响。

一、榜样激励教学法的学生行为导向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显现之处就在于能够促使学生在向榜样的学习过程中自主更正自身行为,实现不自觉的行为与心理上的变化。榜样激励教学方法能够被良好应用在高校的思政教育课程之中。在应用之时,高校首先应该对能够具有榜样作用的资料进行妥善收集并且整理,将榜样素材整理为学生能够容易接受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榜样材料的同时在心理上不会产生负担与逆反心态。学生在接受榜样材料的同时会自发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然后在校园生活中发现不足,自发规制自身的行为。在传统的思政教育课程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侧重点为思想政治理论的灌输,其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之间存在一定鸿沟,导致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同时难以对其中所蕴含的精神信息和内容实现充分领会,学生无法在感受思政内容的同时引发其自我情感上的共鸣,学生的方式受限于被动的情境,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效果有限,高校的思政课程预期效果难以达成。同时不同的榜样激励教学方法在思政课程的应用中会产生不同的应用后果。像是案例教学方法的采用,更加能够在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带入自我的情感,在感受教材内容和学习教材知识的同时投入更多的情感,进而引发学生的高度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而长期榜样学习方式的采用,则更多让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不会偏离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轨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二、榜样激励教学法的学生心理协调的作用

尽管大学生已经属于成年人群体,但是很多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的生活轨迹较为单一,没有在之前的高中生涯中遭受过多的苛责与坎坷。很多大学生在步入高校之前,一直受到父母的照顾,其本身抗击外部的压力能力较弱。一旦在高校的独自生活中面对突如其来的压力,很多大学生会陷入崩溃,导致偏差心理或者行为的出现,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具体事例而言,近些年来校园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就是对这一现象的现实标注。在校园恶性事件中,当事人作为学生实际上没有过多的矛盾,往往因为一些琐事就引发情绪上的大范围波动,在冲动影响下,很多大学生做出了令其终身后悔的举动。当这些性质恶劣的事件发生时,高校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受到严重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受到了严重破坏。校园恶性事件发生的缘由之一就是高校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与投入程度不够。高校除了应该提高对思政教育的重视之外,还应该在其思政教育体系中充分应用榜样激励的教学方法,通过榜样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困难和挫折的抵抗与吸收的能力,让学生以更加积极健康的态度面对人生挑战。学生在发生自我无法走出的困境时,在心理上往往处于一种死胡同的状态。学生想要摆脱此种状态,就需要摒弃之前的思考路径,以更加广阔的角度思考人生。而榜样激励教育素材正是一种广阔视角的提高,学生可以在榜样学习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世界的广阔,从而走出自我的思维限制,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榜样激励教学法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

首先,高校需要在利用榜样激励教学方法的同时保证其榜样的正确性。如果榜样自身的可学习性无法保证,激励的教学效果就无法实现。高校在进行榜样素材选择时,应该对其选择的全部过程予以高度重视。高校应该严格榜样素材选择标准,坚持严谨、认真的筛选原则,在众多的可能性素材中选择更加具有代表性的素材内容,并且保证素材与高校学生成长背景的良好匹配性。高校同时在进行素材的筛选过程中,应该以实际检验的方式充分保证其榜样真实性,以高度的真实性打动学生,提高学生对榜样的接受度与自我认同。高校可以凭借大学生先进个人等活动的评选筛选出受到学生欢迎的榜样形象,进而充分发挥其有效的学生引领作用,学生在对榜样的模仿过程中不自觉进行自我纠正,达到思政教育的理想效果。其次,高校同样也应该重视教师的思政素质培育工作。教师自身的榜样力量也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价值。教师是主要的思政教育展开主体,其个人的人格魅力和教学手段等对思政教育的效果有重要影响。如果教师自身的师德师风存在问题,其思政教育的内容就不会被学生所尊重与接受,高校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坚持其日常行为的高度适宜性,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做到科学指引。教师的言传身教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高校思政教育效果的充分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榜样激励的教学方法应用与高校的思政教育内容能够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通过榜样的激励作用,学生可以受到充分的思想道德上的指引,學生可以借助榜样的力量明确自身行为与心理边界,引导大学生确定其成长方向,促进大学生实现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付欣.高职院校思政教学中发挥榜样激励机制作用的策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10:211-212.

[2]薛赛男.榜样激励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农家参谋,2020,18:174+177.

[3]刘艳慧.高职院校思政教学中应用榜样激励的有效性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4:168+170.

[4]张岚,樊志鹏.榜样激励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7,444:94-95.

作者简介:李智慧,1995.08,女,汉族,河北衡水人 ,重庆传媒职业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人力资源管理学士,从事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

猜你喜欢

行为导向高校思政教育
社会热点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不良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探析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PLC课程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开设《公共营养基础》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探讨
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浅谈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经济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